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一经播出就取得收视与口碑的双赢。《最强大脑》这档小众的科学真人秀节目之所以热播,其成功原因在于科学题材的创新呈现,人文精神的温情表达,明星嘉宾的思维碰撞和节目营销的多维传播。  相似文献   

3.
江苏卫视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第二季自开播以来,在网络上掀起了"烧脑风暴"。《最强大脑》在宣传推广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赢得极高收视。本文总结《最强大脑》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以及手机游戏等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方式,探究其在复杂的综艺节目竞争格局下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2014年年初,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团队制作的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全民收视狂潮。在电视观众对于表演类真人秀节目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最强大脑》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作为口号,将科学作为主打方向,成功的把江苏卫视打造为科学智力类节目的一个品牌。本文将以该节目为例探究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真人秀节目常常给人一种"作秀"过浓、娱乐过大,而内涵不足的印象,娱乐理念相伴左右。而随着最近《最强大脑》、《超级演说家》、《来吧,孩子》等高质量、深内涵电视真人秀的开播,电视真人秀开始从关注娱乐转向深化内涵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节目内涵的提升,阐述真人秀节目可以给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效用,期望唤起电视人做优质节目,呼唤电视业尽早迎来追求节目"质量第一"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杨传首 《今传媒》2014,(12):90-91
2014年1月3日,江苏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根据CSM48收视率调查显示,《最强大脑》第一季播出的十二期节目中,其收视率始终排在同时段第一位,且在节目最后三期中外对抗赛时,收视率均破二。作为国内科学类真人秀节目的开创者,《最强大脑》节目热播背后的"科学性"值得我们探析。本文从节目类型定位、节目内容、节目理念、节目营销等四个方面探析其热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吴瑜 《传媒》2018,(5):72-73
作为现象级科学益智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已经成功运作了五季.解读其生产结构中的社会生产和媒介生产叙述方式及其在编码中与自然知觉的贴合、中国元素的运用和电视话语意义形成中的节奏把控,从受众角度分析受众解码立场以及信仰用户的培养方法,可以寻找到《最强大脑》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8.
正2月25日,江苏卫视在北京举行"《最强大脑》的创新与品牌"专家研讨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司局领导、业内专家学者以及栏目主创人员参加了研讨会。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栏目于2014年1月3日开播,开播之后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不断提升,目前稳居大型综艺栏目收视前列,引发了传媒学界、业界和全社会的关注。该栏目是江苏卫视多年来在持续推动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创新过程中,继《南京零距离》、《非诚勿扰》等  相似文献   

9.
2016年6月,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第三季)在真人秀节目火爆荧屏的情况下突出重围,获得了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季播)奖,成为各家媒体报道和分析的典范.2017年1月,节目乘胜追击播出第四季,在延续前几季赛制的基础上,更是首次在电视上展开选手与百度机器人的"人机大战",引发了广泛热议.《最强大脑》的成功,也为探讨真人秀节目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0.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自播出后,深受欢迎。在唱歌、选秀、相亲类娱乐节目日益泛滥的今天,《最强大脑》独辟蹊径,开拓出一片科学类综艺节目的天地。本文旨在从《最强大脑》的节目设计、节目内容、节目创意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传播效果和价值,从而为科学类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台 《今传媒》2015,(1):113-114
在产业化发展中,电视节目为提高利润,片面追求高收视率、高市场份额,造成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屡禁不止。但《最强大脑》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它在时下火热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之外开辟了一档以展示科学与脑力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给荧屏前的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其可圈可点的背后,给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带来了许多思考。文章试图从电视节目营销、制作、内容三方面阐述《最强大脑》的成功之处,给时下真人秀节目的创办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最强大脑》在主题定位、模式本土化、嘉宾设置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从这个典型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科学类真人秀成功的要素,也能为此类栏目今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获奖     
《视听界》2015,(1):8-9
"金凤凰奖"日前,第29、30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颁奖暨第7届江苏省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表彰会在江苏广电总台举行,江苏台的电视文艺作品和个人荣获113项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江苏广电总台《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科学发展江苏路》、《最强大脑》、《非诚勿扰》等作品作为范例被大会重点点评。"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奖日前,由北京大学电视  相似文献   

14.
大脑的假象     
江苏卫视在2014年播出的《最强大脑》惊呆了许多人,引发关注更引起讨论:当人拥有了一个无以伦比的大脑,真的就如得到了“上天的礼物”,便能获得人生的顺遂和成功了吗?遗憾的是,“社会没有教天才如何适应成人世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陈宏坤 《视听界》2014,(2):65-67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以科学真人秀的严谨姿态,开辟了省级卫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本文从形态、内容、风格、态度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最强大脑》的节目内涵。四个人一台戏的节目形态简明直接;才能展示和真实故事的节目内容带给观众多样的感动体验:与国际化接轨的节目风格时尚青春;严谨科学的节目态度勾起了观众对科学的痴迷.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主持人"的概念越来越模糊,综艺节目更是玩起了"去主持人化",难怪华少发出"主持人未来干什么"的感叹。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正在抢夺主持人的工作机会,他们中有演员(吕凉《档案》)、歌手(戴军《超级访问》、杨坤《最美和声》)、相声演员(郭德纲《国色天香》等)、模特(李艾《幸福晚点名》)、大学教师(蒋昌建《最强大脑》)、舞蹈家(金星《金星秀》)、色彩性格学专家(乐嘉《你有一封信》)……他们  相似文献   

17.
李倩 《今传媒》2015,(2):94-95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是国内首档科学类真人秀节目,从2014年1月3日到3月28日播出的三个月中,因其独特的形式和价值创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收视率和美誉度节节攀升。在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节上荣获最佳电视文艺作品奖。文章通过对节目的形式、内容以及表现手法来分析《最强大脑》的创新之处,从而探讨它对国内科学类电视节目和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津卫视职场服务类节目《非你莫属》作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电视节目",2012年5月份因为"晕倒哥"事件饱受争议,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电视求职作为很多卫视节目的主打品牌,都取得了成功。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非你莫属》走红的原因,除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为应聘者搭建求职平台,获得求职机会等服务性需求外,还满足了受众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确认"、"自我调节"和"社会环境监测"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李栋 《传媒》2014,(24)
正本刊讯(记者李栋)"TV地标(2014)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于12月1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了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榜单,中央电视台《梦想星搭档》、"光荣绽放"系列音乐会、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等栏目上榜,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白芳芹、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长沙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曾雄等人被评为2014年广电年度人物。《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  相似文献   

20.
唐晓莉 《青年记者》2017,(26):77-78
《最强大脑》集科学娱乐、脑力竞技为一体,曾被评为“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文艺节目作品奖”,从2014年首播到2017年的第四季,播出时段收视率一直遥遥领先. 今年1月,有消息传出《最强大脑》第四季的“盲拧魔方”事件出现了黑幕,“贾立平在比赛过程涉嫌作弊,节目组故意欺骗观众”,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随着2月24日本期节目的播出,可以看出这期节目制作上面的瑕疵和事件本身暴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