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电视新闻直播中的细节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 《新闻前哨》2010,(1):66-67
电视新闻直播是目前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电视媒体通过充分发挥直播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传达最新的信息。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媒体都将电视新闻直播纳入到了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播报最新的新闻事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直播,越来越多的出镜记者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优秀出镜记者成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直播,在现在的电视传播发展中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电视媒体的新生传播力量正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发展着,它对于中国电视而言,以1997年香港回归为真正起点,之后的申奥成功、澳门回归、三峡工程、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直播活动之后,以央视为首的一些电视台进步明显,发展到今天,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很多电视媒体的常态节目,央视等新闻频道甚至已经实现全天候滚动直播。但是面对新闻报道机制,我们会发问:新闻缘何需要直播?  相似文献   

3.
刘鹏 《记者摇篮》2009,(5):69-69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就是指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对事件的报道转化为电视信号并直接发射的报道方式,它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媒体为追求新闻传播速度、努力强化时效性所进行的竞争中,电视新闻直播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赢得时间便赢得了受众,而使直播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报道形式正是电视媒体赢得受众、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当今,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国内电视媒体的辉煌正在逐渐消退,而近年来电视新闻直播的兴起,让电视媒体人有了重塑电视新闻影响力的希望。然而,由于资金、媒体环境、人力资源等的制约,中小电视台目前还实现不了常态化电视新闻直播。但是,地方电视媒体可以从直播这一形式中汲取营养,有效提升当前录播新闻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为总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电视新闻直播能让电视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电视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它逐渐从过去偶然性、应急性的非常态转变为机制性、规模化的寻常态,并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纷纷打起了直播牌,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常态化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电视媒体所追逐的目标。但与欧美强势电视媒体相比,国内伪直播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如何突出节目直播特色,克服伪直播,实现真直播呢?笔者通过研究国内外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几方面经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平台也在逐渐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人员专业素养培养,提升电视媒体工作的发展水平。以电视新闻记者为例,其依托不断发展的电视传媒平台,在新闻资源的获取上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从综合角度来看,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上往往更有经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更加强调专业化和深度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使用决定自身职业发展及电视新闻平台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也给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及时性、生动性等特点带来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电视编辑记者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在现场报道上做出特色.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的新闻报道形式,可以大大缩短电视媒体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电视新闻更加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虽只作了20多年的探索,却很快打破了它的神秘感,取材由重大题材走向日常关怀,信息传播由庄重走向活泼。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认为:直播是新闻报道非常重要的手段,是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直播增强了电视的表现力,电视新闻直播的基础是直观、迅速,这是它的最大优势。我们在追求视觉的冲击,也追求信息量,追求在观众心里产生共鸣。直播还增强了电视的影响力。直播的影响力来自于他的权威性、重大性,来自于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它有持续的影响。电视新闻直播的领域不断拓展,电视新闻的魅力也在不断发现,电视直播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理念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闻传播的魅力主要由时效性、贴近性、交流性来体现。直播是最直接、最明确、最显著体现电视新闻传播与竞争效率的手段。正因为如此,目前,央视及许多省、市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新闻直播。而同城竞争的电视媒体更是以直播为主要策略。江苏、南京、四川、成都等同城竞争十分激烈的电视媒体都在电视新闻直播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已成为我国电视媒体的传播利器。在我国,演播室主导模式成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传播模式的现实选择。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传播模式在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的形成原因和现实背景,并简要介绍了其他两种直播传播模式的媒介背景。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也在不断优化升级。电视新闻媒体应该借助融媒体时代优势,进行全面的创新工作,提升节目活力。本文对融媒体时代进行探究,分析它对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引导作用。总结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分析创新的策略,应该提升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丰富直播节目内容、创新节目运维模式、增强信息整合的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素养。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带来了传播生态的巨大变化,争夺受众成为当前媒体的竞争点之一。受众需求在传播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凸显成为传统电视新闻迎合媒体融合的传播理念转换的重要着力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作为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节目形态是融合时代下电视新闻转型的重点。研究认为,电视新闻直播需要在内涵向度上力求题材的政治化与平民化相融合,在标识向度上力求新闻性与艺术性相融合以及在互动向度上力求受众的体验性和带入感相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促使网络直播应运而生,加大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压力,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直播虽具有独特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将电视媒体和网络直播融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网络直播和电视媒体融合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重要的探讨课题。  相似文献   

15.
徐扬  邓莉 《新闻前哨》2005,(12):55-56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意见表达。“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对事实的理性思考,发议论、讲道理,以观点和见解来引导舆论。”有学者把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按不同特征分成了点评式、主评式、述评式、互评式、杂说式五种。尽管风格各异,但多数评论都是就某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评论会被称为“马后炮”。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直播已经成为重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新闻的直播发展也让新闻评论的直播成为可能。在国外一些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进行的情况,甚至在有的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6.
赵淑萍 《现代传播》2005,(5):98-100
电视新闻代表了即时传播的发展方向,今天人类能够对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形成全球性关注的潮流,很大程度上是电视的直播促成的。在美国,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常态的节目播出方式和报道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行为。梳理美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历程并解码其引发的传播革命,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萌芽阶段——直播内容单一、传播范围有限事实上,电视新闻画面的展现从电视研制的早期就是以直播的方式呈现的,只是,这些电视画面比较单一,传播的范围非常有限。1939年4月30日,纽约世界博览会展出了电视机,…  相似文献   

17.
杨振浩 《新闻窗》2011,(5):83-84
电视新闻直播带来新闻传播全新的时空观念,"正在发生"使电视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独具优势与魅力。从分类上讲,电视新闻直播可分为演播室直播和新闻现场直播。前者仅仅从制作手段完成了播出与受众收看的同步,受众看到的消息大部分是事先制作完成;而后者,却是对新闻事件现场的同步传播,受众看到的就是事件正在发生的”那一刻。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直播是最快最有效的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汇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的大潮流,电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必须改变过去从视频信号采集、传送到播出全部靠电视媒体单打独斗,节目只在电视上呈现的情形,积极探索融合电视、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平台的融媒体直播。作者讨论了融媒体直播在策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保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网络与手机媒体相对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及时性和互动性。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发布突发事件时,电视越来越难以成为新闻的第一落点。因此在传播的时效互动性、草根特色等方面,新媒体的新闻报道具有电视新闻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此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应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直播促进电视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打破传统、单一的电视新闻模式,丰富电视媒体的内容,创新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理念,为电视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