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一涵 《传媒》2018,(13):76-78
新媒体的普及,使当前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挑战.因此,在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寻找新的教育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在当前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极为紧迫.本文对新媒体和媒介素养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新媒体给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原因,对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策略加以审视,从而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以此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多元化技术特征在赋予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以鲜明时代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媒介交往的具体行为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媒介认知度不高、媒介行为及目的的"偏向性"、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淡薄等。为此我们亟须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与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系统地开设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课程;积极建立基于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新媒体心理素养教育;建立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共同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3.
刘可文 《新闻窗》2012,(4):67-68
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在高校中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势在必行;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有效处理媒介信息能力,防范和克服不良媒介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的理念,重新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闫欢 《现代传播》2008,(2):137-138
本研究试图探讨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融合与互动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正在对媒体产生更深层面的认知,需要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其中对审美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美育之间可以在审美素养与能力方面找到融合的基础,二者的互动将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淼 《青年记者》2017,(5):116-117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个充满时代感的研究课题,本文着眼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探讨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以期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带来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探讨了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新媒体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新媒体也使得资讯更加快捷、时效,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成为了参与者。然而新媒体的到来从另一方面看,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凸显而出。新媒体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其中利弊的影响是需要我们客观、辩证的分析。就目前来看,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技术在迅捷带来海量信息使大学生遨游于网络世界的同时,也提供给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和负面信息,大学生由于经验阅历的匮乏,对网上的信息难以甄别,会出现各种不理性行为导致网络媒介素养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互联网、过度使用新媒体的娱乐功能和对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存在局限性、学校及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以及新媒体价值观引导失范。因此,高校应该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优化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编辑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权,改变了新闻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重新建构:定位应从"信息把关人"转变为"信息产品经理",知识结构应从"知识复合型"转变为"行知并重型",编辑技能应从"幕后制作者"转变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管理理念应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2.
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明确该群体的特殊性。新媒体环境既为当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议题和要求,同时也为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注将赋予其全新的视角——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殊性,探析基于微信平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曹艳 《当代传播》2011,(4):102-103
新媒介的变化给高校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带来挑战.目前,高校新媒介教育供给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忽视新媒介的学习功能,缺乏对新媒介信息的理性分析能力.为改变高校新媒介知识供给不足的状况,建议高校设置新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构建校园新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媒介素养;同时要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介提升参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对受众来说,新媒体环境正在催生"参与式文化",受众从以往"传统媒介的靶子"转型为媒介的"管理者",因此促成了受众媒介素养的转型,从以往强调受众对待媒介时的批判能力到强调受众的自我选择和管理.根据这一变化,有学者构建了"媒介素养之塔"理论框架,据此框架,受众的媒介素养可以从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媒介文化素养四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的当下,传媒在青年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山西高校新区理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法,从媒介信息处理和媒介参与两个维度分析新媒体时代理科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现状,并对影响他们新媒体素养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找出理科学生媒介信息处理和媒介参与方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理科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求从整体上提高理科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人们怎样处理与媒介关系的问题,媒介素养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演变而在不断的与时俱进。Web2.0下的新媒体促使网络传播内容、方式和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应地也赋予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内涵。本文在分析web2.0及其带来影响的基础上,从媒介素养教育范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web2.0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邱昊 《今传媒》2011,19(1):153-154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秉承"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媒介素养的内涵和教育实践正在由批判思考转为"赋权",即倡导一种参与式的公民行动,由此来促成当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关联性思考来探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策略,从而给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旅游院校也亟需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获取、理解、创造、传播信息的能力。在旅游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路径建构的过程中,要从自我、学校、行业三个层面,努力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实现媒介素养自我提高;充分发挥学校旅游特色,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场域;创新旅游行业合作机制,增强学生专业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9.
赵雪 《今传媒》2013,(11):149-150
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结合当代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相关问卷调查,采用个案访谈法,从转变观念、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并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马艺 《报刊之友》2014,(3):148-150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尽管这期间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从我国媒介生态大环境中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有益的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由隐性向显性发展。本文旨在研究作为新媒体受众主力军和我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