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现场短新闻《总理给咱颁大奖》为例,从以短小篇幅凸现重大题材,写作上前后衬托、穿插追补,创新运用音响几个方面阐述了广播现场短新闻如何求变求新。  相似文献   

2.
广播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捍、富有广播特点,能通过广播宣传出去. 一件好的广播现场短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所有现场短新闻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或者叫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新闻价值较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二是现场感较强,有对新闻现场绘声绘色的描写,能使听众或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其三是篇幅短小精粹,能在三五分钟内听完。此外,它还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就是新闻事实更加具体、形象,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所记忆;文字语言更通俗,更易懂,更适合“播”的需要和“听”的要求。下面谈几个具体  相似文献   

3.
1992年9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是对全国新闻界新闻改革成果的又一次年度性大检阅。广播电视系统共有55件佳作获奖,其中,一等奖:广播、电视各3件;二等奖:广播、电视各8件,三等奖:广播15件,电视18件。本届评选活动,是在1990年和1991年两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参评的作品是1991年7月至1992年6月播发或刊出的现场短新闻。20多位评委在总结时认为:本届参评和获奖作品质量较高,比前两届有明显进步。表明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对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10月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提出大力倡导采写现场短新闻以来,我国新闻界现场短新闻的采写已蔚然成风,产生了一批有声有色、颇有影响的佳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好评。这其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而现场短新闻在写作形式上的独特之处也是引发这种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瑞环同志在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颁奖大会上指出,现场短新闻具有真、新、活、短四大特点,其中新、活、短三项都涉及到这种体裁的写作形式。这里,我们想探讨一下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一个方面,即现场短新闻的开头与结尾。在这方面,现场短新闻有充分条件摆脱一般消息写作  相似文献   

5.
现场气氛摄影艺术造型表现的术语。指摄影作品内容通过画面再现真实生活情景。转意现场短新闻写作,指现场短新闻作品能够把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景立体式的表现出来。现场气氛主要指:新闻事件中人物所表露的情  相似文献   

6.
谁在说话?     
新闻是叙事作品,而现场短新闻的叙事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它的写作和阅读必然涉及到叙事人称及相关问题。即谁在说话?这方面的探讨似不多见。通过对一批现场短新闻的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叙事人称的准确把握和成功转换,乃作品内容深化和品格升华的关键所在。从鉴赏来看,短新闻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也多半产生于此。《人民日报》1990年8月29日刊登的《花钱买回童心乐》正是作者熟练运用叙事人称的转换而使作品不同一般。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品要以情感人、要形象生动,就必须要有细节描写。新闻尤其是纸媒体,因为缺乏电视和广播媒体的镜头和现场感,细节在新闻写作中不可或缺。而新闻中的细节描写对于彰显新闻人物个性特征展示其精神境界、描摹现场、深化主题有很强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可以流传的新闻作品,其问必定会有精妙恰当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8.
有的专家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应当说,这个界定从总体上阐明了现场短新闻的基本特点。但具体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又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试图对电视现场短新闻的个性特点作一些探索。我认为,电视现场短新闻除了具有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粹等一般特点外,它最明显的特点或典型表现形式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描述所见所闻,把观众带入事件发生的真实现场,中间穿插记者在现场对新闻人物的采访,最后由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作品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参加评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优秀节目稿件想到的曹仁义关于短消息短消息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二三百字的短消息常常是广播新闻节目的主体。研究这种短消息的写作,应该是广播新闻工作者的课题。我认为,这种短消...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从各级领导到平民百姓,包括编辑、记者,都喊新闻要“短”。可是,喊是喊,做还做。广播里,报纸上,“长”风始终剎不住,“短”风就是形不成。或者,“短”一阵子,又“长”了起来。中国记协倡导写现场短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吹起了一股清新可喜之风。相比之下,那些洋洋洒洒的长篇新闻稿越来越不受欢迎,袭用已久的新闻写作技法也越来越显得呆板、枯燥、模式化。在这种情况下,“散文式新闻”、“立体化新闻”,“目击新闻”等等,顺应改革大潮和受众的普遍要求脱颖而出。现场短新闻出现之后,很多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就现场短新闻的界況、特点、采写、写作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尽管各执一说,莫衷一是,但为我们深入探讨现场短新闻问题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启示。其实,新闻要短、要活,要生动形象,并非最新  相似文献   

11.
吕松  田志俊 《新闻世界》2003,(12):14-15,17
散文手法是一种表现艺术。它在现场短新闻中运用非常广泛。散文形式灵活、篇幅短小、笔调自由的表达技巧,现场短新闻都可以兼收并蓄。用散文手法写作的现场短新闻。它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新鲜的事实和信息.而且还有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清新的文采。  相似文献   

12.
广播是声音艺术,追求听觉形象。广播记者拥有画面意识,就能在采访中,把眼睛和话筒幻化成摄像机、照相机,抢录生动、典型的音响和场景,采制丰满、鲜活的新闻素材;就能在新闻表现形式上,科学恰当地选用与新闻相匹配的写作体裁,进而将新闻事件表现得具有画面感和形象感;就能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用生花的笔触勾勒描绘出一幅幅清晰、生动、鲜活的场景,给听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就能使采制的新闻作品尽展特色,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再创作,其中既有实践问题,又有理论问题。以上海广播电台早晨七点《早新闻节目》为例,我以为一档好的新闻节目,在编排时应充分考虑八个方面的结构组合。篇幅长短的组合长新闻和短新闻各有长处和短处。一般来说,长新闻舒缓深厚而易失之于沉闷枯燥,短新闻简洁明快而易有急促肤浅之嫌。在广播新闻中,通常说的长、短新闻,长新闻播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典型性、现场感的传播。现场短新闻采制的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集中地描绘,要求报道得有情有景,绘声绘色,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其中,如临其境,是文字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如闻其声,是广播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如见其人.则是电视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因此,不同的传播媒介.其采制现场短新闻的要求与特点是各有区别的。广播现场短新闻在运用音响再现现场方面,类似…  相似文献   

15.
又一批生动活泼的现场短新闻9月14日在武汉获奖。当获奖者在武汉剧院走上领奖台时,全场热烈的掌声再次表达了人们对新闻改革的鼓励和期望。 150件作品获得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15件作品获一等奖,45件作品获二等奖,90件作品获三等奖。推进新闻改革,提高报道质量,改进采访作风和文风,是本次评委会倡导的主题。以穆青为主任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委员会,于今年9月初在承德对参评作品进行了评选。全国有1500多家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参评,共选  相似文献   

16.
向深度开掘,是当前新闻写作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第九届(1987年)全国好新闻作品所给予我们的深刻印象和启示。 (一) 以深见长,是多数作品的共同特点。 1988年5月14日在辽宁本溪揭晓的1987年的227篇(幅)全国好新闻作品表明,具有深度的作品居多数,其中尤以通讯和组合、系列、连续报道为甚。素以短、快为优势的广播新闻和以短而形象见长的电视新闻,也在努力向深度开掘;即使作为动态报道的消息,有的也具有相当的  相似文献   

17.
“有现场无新闻”与“有新闻无现场”,可说是当今“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两大弊端。对于前者,关键在提高现场短新闻的“含金量”,而对于后者,除了在“目击”上下功夫,写出行进中的新闻事实外,愚以为,成功地运用好背景材料,当是写活现场新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看过不少冠以“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的作品,除了开头,结尾有那么一点点现场气氛的描述之外,中间大都是大段大段介绍背景和经过:这个单位过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改革的进程中,现场短新闻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一些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作品,对改进新闻队伍的作风和文风起到了强有力的导向作用.虽然目前人们对现场短新闻理解还很不一致,但这恰恰让百花齐放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为我们展示出许多耐人咀嚼的东西.本文试对一些现场短新闻作品作点浅显分析,以求为现场短新闻的采写、编辑提供某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新闻体裁中,现场新闻有"现场感强、文字精炼短小、有深厚感染力"等特点。在现场新闻写作过程总,把握"细节描述、丰富信息、以情感人、画龙点睛"四个方面的写作元素,通过细节描述增强新闻现场感,以丰富信息增强新闻耐读性,以情感人增强作品深厚感染力,用鲜活标题画龙点睛,方能传递新闻现场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