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振华 《今传媒》2016,(8):136-13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迁,我国出版业也在不断发展,出版形势、技术手段、出版体制等都在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在“互联网+出版”的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需求,出版业必须在具有时代使命和文化坚守的基础上,有效推动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2.
谢珺 《编辑之友》2018,(2):37-43
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信息社会的结构性交化,各类垂直产业不断突破彼此界限,实现了串联贯通.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并行进一步推动了上游内容产业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产业的内容版图扩张.尽管拥有雄厚的内容资源与悠久的行业发展历史,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中心论思维和线性个体化经营思路的局限性依然使传统出版业在互联网浪潮中左支右绌.文章在现有媒体平台相关研究基础上,以作者、内容与读者资源为立足点,分析研究国内出版业的平台化转型探索,探讨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顺应内容行业的平台化发展趋势,借力或造力建构出版业的生态平台,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出版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出版新技术强力推动,新媒体厂商大量涌入,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断探索,不仅影响着本单位的数字出版业务,而且影响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格局,出版业网站建设对产业转型提升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笔者在连续参与出版业网站年会活动,进行出版业网站建设观察的基础上,吸收互联网网站评价的各方智慧,构建了出版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数字阅读新形态,促进了出版业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游戏出版、互联网教育出版和互联网学术文献出版为主的数字出版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大力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电子、互联网出版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大陆电子、互联网出版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大陆电子、互联网出版业经过十数年努力,实力不断增强,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出版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与互联网安全的主要阵地.“十三五”时期出版业要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加速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新闻出版业的文化服务与信息内容服务能力,发挥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同时,发挥科技的融合作用,借助互联网,不断推进新闻出版业与其他内容产业及外部产业之间的融合,构建立体多元的文化服务与信息内容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1月27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暨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本届年会新加入了"行业互联网发展"的主题,将互联网与新闻出版业网站的发展放在一起考量和探讨。网站年会每年都会对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趋势释放一些重要信号,那么本届年会又透露了什么呢?新闻出版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第八届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及普及,我国的电子音像出版业发展遭遇了极大的冲击,市场上产业规模缩小明显、整体销售额减少、制作质量不高,这些现象都为全媒体时代下电子音像出版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埋下隐患。不可否认,社会上依旧对于电子音像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其发展潜质不可小觑,必须创新与转型,突破瓶颈,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发展计划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相较于传统出版行业,数字出版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观念上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认知习惯,因此,出版业应该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构建数字化出版的新业态,从理念、人才、技术、制度等多角度入手,推动出版行业的创新与转型。本文从移动互联网对数字出版新业态的构建出发,结合目前出版业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关的发展对策,进而体现移动互联网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1月27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暨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本届年会新加入了“行业互联网发展”的主题,将互联网与新闻出版业网站的发展放在一起考量和探讨.网站年会每年都会对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趋势释放一些重要信号,那么本届年会又透露了什么呢? 新闻出版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第八届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王蕾 《编辑之友》2010,(7):53-54
数字出版是信息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不断普及的产物,已经成为出版业中成长最快、最具市场前景的新兴出版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方式,给传统出版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很多行业中,"互联网+"改变了编辑出版的形式,为编辑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出版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不断探究改革路径,促进出版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本文就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编辑出版的新常态和变革路径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姜冬红 《新闻传播》2012,(6):150-15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业正不断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网络出版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引人关注。虽然以传统媒介为代表的纸质图书的发行仍在当今的出版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网络出版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的全媒体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有力挑战。本文从网络出版的形成、特点入手,探讨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正>出版业具有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基本社会功能。从结绳记事、甲骨竹简、纸张笔墨,到铅与火、光与电,人类记录文字和信息载体的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巨大进步。出版就是在这种文字载体的变革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的。特别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给出版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技术的创新一直驱动着出版业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和新媒体建设,2014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出版业步入数字化时代,出版业发展出现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平台融合的发展平台,跨媒体出版、深度数字化、深度绿色化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内容捕捉能力和技术商业模式对传统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冲击,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业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令人瞩目的一支生力军,由于数字化信息的迅猛发展,传统纸媒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不再一枝独秀,受到了数字媒体的巨大挑战。本文从传统出版行业目前态势出发,论述了传统出版业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了一些传统出版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提升,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于图书的阅读以及视听观看形式也开始产生转变,在这样的前提下推进出版业进入到智慧媒体时代,这不仅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掌握舆论主导权、话语权所不可缺少的要求与选择。当前,国家正在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出版业所有流程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出版业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需要用互联网思维,缔造出一个新的出版流程,改变内容的呈现和传播方式,完成融合出版,让编辑和发行的融合发展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林少波 《出版广角》2016,(22):23-25
当下,出版业发展陷入瓶颈期,需要不断寻求突破.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又使出版业发生许多变局,包括阅读方式的改变、消费场景的改变和销售渠道的改变等.在这种形势下,出版人必须做到坚守与革新并举,既坚持文化与道德操守,又要回归产品的本质属性,回归消费者的需求,以用户思维来做出版,做产品设计,做营销加持.  相似文献   

19.
期刊上网好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菊芝 《传媒》2001,(2):54-55
如今,互联网早已风靡全球。从目前看,可以说出版行业是最受互联网威胁的行业之一;从长远看,网络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是致命的。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改造传统出版业的各个环节,甚至可以绕开传统出版业,进而代替传统出版业。如何将互联网带给出版业的抑制变成发展机遇,将互联网加以有效地利用是信息时代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出版业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内容呈现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出版业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新变革中,寻求最佳的发展方向、选择最适合的发展路径,以激发更大的发展动力,相信这是全球出版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认为,在全新传媒格局下,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出版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