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专访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字,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可听性,所以给采写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成功的人物专访,常给人一种“近距离交流”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好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2.
人物专访这种形式早已有之。近年来,由于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广大读者的喜爱,人物专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多年来,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人物专访、通讯、消息、特写、散文等有200余篇。我最钟爱的是人物专访,而高端人物更是我常选择的专访对象。在多年采写人物专访的过程中,我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探索,也有感悟。选准采访对象采写高端人物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行业众多,人物众多,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人物都可以进入你的采访之列。读者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我们选择专访对象的基本标准。西方记者选择专访人物往往…  相似文献   

3.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访(尤其是人物专访)是最常用的采写形式之一。它是专门记述访问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问题、概貌,真实、生动地表达某一主题的新闻体裁。专访的种类:有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概貌专访。  相似文献   

5.
人物专访是指对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性的一种报道,是读者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的报道形式。现在各地市级报纸都有专栏来刊发人物专访稿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报纸的魅力,也是为了突出人物专访在报纸组成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采写记者要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四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这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现将采写过程中的两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人物专访中,如何抓住现场描写这一环节,使专访中的人物鲜活生动,给人以启迪,这是我们在采写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些记者不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写出来的人物专访干干巴巴,读者不愿意看。现结合采访实践,谈谈如何搞好人物专访中的现场描写问题。  相似文献   

8.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9.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专访     
近年来,“专访”这类体裁的稿件已遍及各报刊,成为新闻宣传的一支轻骑兵。专访是对人的访问,即便是采写一项工程、一个科研新成果,也是通过对人物的访问来进行的。因此,本文所谈的“专访”,是指人物专访,而目前报刊发表的一些事件性专访、问题性专访,亦可包括在人物专访之内,故不再另加论述。 “专访”这种形式的出现和发展,给各个报刊增添了新貌,同时也为人物新闻写作,开辟了一条新的  相似文献   

11.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这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将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现将采写过程中的两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关于善用眼睛采访人物 观察是记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写人物专访,观察细致,从人物的服饰、举止神态,到周围的有关事物,都应在记者视线之中,尽管在特定的场合采访,可能会受到不少限制,但是只要记者善用眼睛,还是会获得…  相似文献   

12.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如世界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我国名中电脑专家、“五笔字型”发明王永民教授,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  相似文献   

13.
一、专访的类型所谓专访,就是报刊为了阐述、说明、介绍读者所关心的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某个人物而采写的专题访问记。专访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单位的专访。比如《方寸小纸魔力无穷──访中国邮票总公司》等。第二类是对人物的专访。这类专访的数量很多。通常是一篇专访写一个人物。也有一篇专访同时写两、三个乃至更多人物的。比如《让世界走向和平──访中国核试验基地三任司令员》。通过中国核试验基地三任司令员的亲自经历,向世界雄辩地展示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的,中…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所以给记的采写都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葛蕾 《东南传播》2013,(6):70-71
电视人物专访按照主题可以分为个性类人物专访、话题类人物专访以及事件类人物专访三种类型。其中事件类人物专访是指针对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为了了解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原新闻真相,主持人对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者进行采访的一种节目类型。事件类人物专访与调查性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的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还原事件的本质。为做好事件类人物专访,笔者从选题、采访对象、主持人的采访水准以及场景布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人物专访,就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采写方式,其重点在于记者应该带着目的性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新闻人物专访稿件也应当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构成的一种带着通讯性  相似文献   

17.
在记者生涯中能有引以为自豪的壮举,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徒步采访兰新线的活动,则使我们永生难忘。在那漫长的191个日日夜夜里,记者们以顽强的毅力,徒步走完1440余公里的全程,采写了102篇感人至深的消息、通讯和人物专访等新闻作品,被西部铁路员工誉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 徒步采写兰新线活动,旨在倡导记者们深入生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如公文语言、科技语言、政论语言等)有着不同的特点,后者是记述性的,重在传达内容;前者是描绘性的,力求表现形象。文学语言要求在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的基础上,给读者以形象的实感和艺术的美感。它是形象的语言,感情的语言,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具有作者创作个性的语言。文学语言同新闻语言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着甚多的相同点。尤其是人物报道重在写人,人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因此,在采写人物报道时,特别是采写人物专访、人物特写、人物通讯等体裁时,完全可以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文学语言,增强视觉效果,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扬 《记者摇篮》2015,(1):15-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新闻人物专访,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采访对象的现状、理想、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展现的是采访对象独特的人生状态或人生道路。新闻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那么,做好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了解人物专访的特点作为记者,要清楚地了解新闻人物专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新闻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主要是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其中以采访对象的话语为中心。在人物专访中,记者除了提出问题、适当引导、作些  相似文献   

20.
人物专访是指事先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访问。人物是人物专访的主体,因此,人物专访必须注重人物的刻划,不仅要写其形,更重要的是写其神。怎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呢? 首先,要在人物性格特征上下功夫。写好人的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人物专访,正是在这个“性格特征”上欠一把火,千人一面,被访的人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