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强 《新闻爱好者》2011,(20):133-134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是指作品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描述社会情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人物电视纪录片,一定离不开细节的大量运用。事实上,观众看完一部人物电视纪录片,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几个  相似文献   

2.
曹华强 《新闻爱好者》2011,(10):133-134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是指作品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描述社会情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人物电视纪录片,一定离不开细节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3.
杜丹心 《东南传播》2020,(5):110-111
解说词配音是电视人物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电视人物纪录片《锡兰公主》为例,试析解说词配音中情感表达的作用,探寻情感表达与纪录片主旨如何达到"情"投"意"合的和谐融合效果以及提升解说词配音情感表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冯美 《新闻传播》2013,(5):147-148
在纪录片中,细节看起来虽小,但作用却尤为重要。笔者以纪录片《归途列车》为例,在分析细节表现方式的同时,进一步探讨细节在纪录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牟青 《新闻传播》2009,(7):58-58
近年来,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纪录片,它们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感人的生活细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广大电视观众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本人也认为,一部好的人物纪录片应该是情景交融来铸造人物形象,让观众也融入其中。本人曾参与了镇巴电视台部分专题片的摄制,在其中的人物纪录片的摄制中,感触颇深,下面试以《环卫工人张正华》为例,将实践中的感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芈月传奇》从策划、制作到宣发采用了正规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操作模式,由专业制作团队打造,全景式记录了大型古装电视剧《芈月传》台前幕后的拍摄过程,并对剧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了史实回归和文化再塑,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纪录片《芈月传奇》产业模式的成功,为破解国产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产业困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策略,对于打造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中国纪录片现代传播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在电影电视制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纪录片作为一种讲求"真实"的影片类型,其在自身的探索发展过程中,采用动画这种形式表达和处理人物、场景和事件引起了很大争议。纪录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成功地以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一场战争,很好地融合了动画的艺术性和纪录片的纪实性,使我们对动画纪录片如何处理和把握真实有了崭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雷彩霞 《东南传播》2021,(11):127-129
和一般的影视作品不同,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真实性都是纪录片不可动摇的底线.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真实的故事脉络……这些为纪录片带来了无可比拟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基于此,文章将以《大儒朱熹》为例,探讨人文历史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还原人物以及事件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以期对人文历史纪录片真实性构建提供有益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纪录片运动”和“电视纪录片运动”在我国的兴起,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壁画后面的故事》、《龙脊》、《流浪北京》、《江湖》等等问世之后,中国曾经一度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不少频道设了纪录片栏目,不少台设了纪录片工作室。然而,好景不长,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纪录片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问题出在哪里呢?Discovery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兰·夏纳(BIKRAMCHANNA)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中国纪录片在拍摄的角度、描写人物感情和细节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但往往是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因而观赏性比较差,很难迅速吸引观众,也就难以进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10.
《省长和他的残疾人朋友》,在2010年获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这对我这个年轻记者是莫大的鼓励。许多人向我打听细节,其实,这篇报道是意外的作品。寻常中捕捉人物亮点2009年的一天,我去参加长春市有关部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纪录片的制作播出显现出日益蓬勃的景象,每逢重要纪念日,中央电视台往往隆重推出相关重要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录片,譬如:《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外交风云》《丰碑》等,用以启发、教育和鼓舞大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纪录片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无与伦比的.纪录片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效果,档案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凤凰卫视栏目化的纪录片有三档:《凤凰大视野》、《我的中国心》,《皇牌大放送》.《凤凰大视野》2004年开播,迄今已有7年时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播出风格与播出方式.节目通常选取一个题材,制作五期或十期节目,在星期一至五每天晚上连续播出.《我的中国心》为人物类纪录片,每一期选取一个逝去的人物,于周六播出;而《皇牌大放送》节目时长达85分钟,于星期日播出.可以说每天都能在凤凰卫视看到纪录片.  相似文献   

13.
著名纪录片人冷冶夫是2006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的亚洲评委,在参加选拔时被问及“如何能够拍摄好的纪录片呢?”他回答:“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故宫》正是如此,在影片建构的宏大叙事中,王朝的兴衰、文明的沉浮通过精美的视听元素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许哲军 《视听纵横》2006,(2):112-113
在第十五届省电视“牡丹奖”评选中,富阳广播电视台创摄制的《日子一天天地过》获得了短纪录片一等奖和最佳编导奖、最佳摄像奖,作为该片的编导和摄像,本人想以《日子一天天地过》(以下简称《日子》)为例,谈谈纪录片的一些拍摄技巧。一、让采访更生活化纪录片往往需要采访人物,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容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特别是人物纪录片,应该成为人物电视纪录片追求的艺术境界。纪录片中的感人细节来源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论从形态和内涵上讲,处处都有感人的人和事,作为电视人要学会用深邃的目光捕捉、挖掘感人的题材与感人的细节。一部优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电视纪录片,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念进行美学构思,也就是对生活中感人的人和事加以选择、概括、提炼、逻辑构架而成的感人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17.
黄冠  唐翠 《今传媒》2015,(2):88-90
人物往往是纪录片作者最为关注的主角。而纪录片中的人物的发展往往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真实的人物故事贴近观众的生活,带给观众"主人翁"的情感体验,因而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类记录片关注的重点。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正是这样一部叙说真实,回归故事的人物类纪录片。本文将以此片为例,展开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三方面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文献类纪录片在我国的纪录片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它的创作理念和价值构建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景。本文以纪录片《中共六大纪事》为例着重阐述了文献纪录片的意义、发展近况、史料考证与选择、口述历史的作用、细节运用等多方面义理和总结分析,为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任何创作风格的纪录片来说,真实必将是最基本的原则。在真实的基础上,创意型纪录片的选题、技巧、细节也是不可忽略的三个因素。本文以创意型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为分析依据,阐明在创意型纪录片的创作中,选题应做到耐人寻味,拍摄技巧应为升华主题服务,细节应着重增加纪录片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任何创作风格的纪录片来说,真实必将是最基本的原则。在真实的基础上,创意型纪录片的选题、技巧、细节也是不可忽略的三个因素。本文以创意型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为分析依据,阐明在创意型纪录片的创作中,选题应做到耐人寻味,拍摄技巧应为升华主题服务,细节应着重增加纪录片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