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深度报道已占到了50%以上的新闻版面。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深度报道甚至占到了70%以上的版面。我国的深度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大  相似文献   

2.
张秋 《记者摇篮》2009,(2):19-19
在新闻资源共享、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深度报道往往是媒体厚重度的体现,是一家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点,说白了也就是深度报道的经营体现了媒体的水平。因此各媒体对深度报道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加强。大连晚报在经营深度报道,打造名牌版面及栏目上很下功夫,几年来,《非常关注》等系列专版获得辽宁省名牌版面、大连市名牌栏目等美誉,而“深度星期三”则是深度报道中的重中之重,在探索深度报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读者的欢迎,成为大连晚报深度报道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3.
继央视开办《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多档深度报道栏目开办以来,各地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剖析和评述,弥补了传统电视新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做有深度、高的节目,央视和省级电视台优势明显,很多地方电视台同行都感慨,基层电视台深度报道很难做深。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的热播,深度报道类栏目让人耳目一新,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好评。本文围绕县级广电媒体如何办好深度报道类栏目的主题,从深度报道的特点、县级台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办好深度报道类栏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萍 《新闻窗》2009,(4):64-65
从今年3月3日起,黔南日报对《视点》栏目进行改版,确立了深度报道民生新闻、挖掘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难点、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版面宗旨,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在版面报道宗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突破了过去固定刻板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版面风格,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视觉和阅读享受。  相似文献   

6.
黄胜  陈新 《新闻前哨》2013,(3):45-46
今年,成宁日报改扩版以"四改一扩"为主体内容。包括:"改版面",由720毫米宽的窄报改为781毫米宽的宽报,报纸拥有更大的版面空间和信息容量;"改报头",报头字型结构更为协调,色彩色调更加饱和;"改栏目",原有栏目改头换面,新增一批新栏目;"改文风",文章变短,标题变活,内容变得更有时效性和可读性;"扩版面",周一、周三、周五扩至8个版,报道面拓宽,覆盖面扩大。  相似文献   

7.
北京晨报(简称"晨报")在今年北京两会报道的版面安排中,对栏目进行分类细化,除过去常用的"两会传真"和"两会热点"等老栏目外,增加了"委员调查"和"新代表(委员)新思路"等新栏目。笔者以为,晨报的这种做法既活跃了版面,方便了读者,同时也更加显示出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就目前企业报的整体现状来说,平淡无奇的工作报道占据了绝大多数版面,有深度、有广度并且让人眼前一亮的报道并不多,许多内行将其戏称为黑板报。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天问" 对于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南方某刊物作为2007年的业务课题,在版面上做了一次追根寻源式的公开探讨.讨论主持者使用了"天问"这个璀璨的字眼:读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兴趣,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来阅读这些与他们自己并无实际或直接瓜葛的长达6000字的故事?主持人再以各地媒体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队伍构成为例予以肯定:华商报在去年底刚刚成立了深度报道部,记者12名,以调查性报道为主;成都商报、华商晨报、潇湘晨报等都表示正在推出,或想要推出全国性调查性报道的版面;新闻晨报与大河报的机动部,更强调速度;新京报的记者队伍是全国调查性报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东新闻联播》抗击"彩虹"强台风2015年10月5日的版面为例,从时政新闻如何集中优势平台和优势时段全力打造抗台风版面,以及如何多媒体联动全媒体报道台风,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效应等方面,探讨电视新闻时政栏目在导向意识、编排意识、新媒体意识方面,做好灾难性报道。  相似文献   

11.
熊玮 《新闻窗》2013,(3):24-25
在新闻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众多媒体和报纸版面上,甚至是电台广播、有线电视新闻栏目中,以连续性报道形式的消息类新闻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连续性报道的出现及实践,既满足了受众对事件新闻发展过程深度、广度和时新性的要求,同时也克服了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一些报道类型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新闻事业的发展,渐渐成为了报纸新闻采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情感报道的定位与导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出现了大量情感类栏目或版面。报纸方面,如《武汉晨报》的“非常人生”、《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北京青年报》的“情感在线”和《深圳晚报》的“情感热线”等。由于此类栏目和版面兴起的时间不长,在理论上存在认识不足,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良倾向。一情感类栏目和版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称之为“讲述”,有的称之为“倾诉”等。没有规范的称谓,用栏目和版面的实际运作方式命名,不失为一种保险的选择。就像体育报道传播体育信息、文化报道传播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中国时事》栏目,是一个新闻类综合性深度报道栏目,自1989年创办以来,不断探索得到了听众和专家的认可。其成功说明,加强深度报道,是提高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影响力的有效行式。  相似文献   

14.
吴迪 《新闻前哨》2010,(9):35-36
在党报深度报道业务的实践过程中,多家党报通过开设调查版面、创办深度报道子媒体、成立特别报道部等多种方式逐步展开了深度报道业务,本文将结合深度报道的基本属性和党报的基本业态特征,从选题策略和体制策略这两个方面对如何提升党报的深度报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深度报道成为传统纸媒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度报道的创新,除了立意新、题材新之外,在版面呈现时也要多考虑创新方式方法,力求表现形式有新意。标题的制作、可视化元素的运用以及媒体融合方式的创新都会给传播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唐山劳动日报》“深度”版面在版面语言和策划包装上适应新形势下媒体阅读需要的实践展开思考,为更好开展纸媒深度报道提供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6.
提到"深度报道"的概念,现在许多记者脑海中的即刻反应便是那些以"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冠名的文章或栏目.其实,这类标题的文章或栏目大多是琐碎材料的组合,"大"、"长"并非是深度报道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加强策划,改革内容 2010年1月以前,《桂林日报》"关注"栏目由于机制原因,经常"无米下锅",转载新华社和外地稿件较多,针对性不强,在读者中没有什么影响.根据这种状况,《桂林日报》从2010年1月把负责"关注"专栏的社会专题部,改成实行采编合一的部室.改革后,采编人员认为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必须从打造品牌版面入手,大胆创新改革,不断推出以新闻策划为主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8.
常玲 《记者摇篮》2008,(12):46-47
一张报纸的高度、思想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深度报道水平。2005-2007年,沈阳日报尝试辟出“深度版”,将该版面作为提升报道质量的一个“大项目”来抓,并尽可能将可操作深度报道的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形成一个攻坚团队,再赋予它适度的灵活体制和考核政策,希望以超常规的动作方式实现地方党报深度报道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王瑶 《新闻采编》2000,(6):46-47,12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极尽创造之能事,新选题、妙主意层出不穷。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 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  相似文献   

20.
吴琴 《报刊之友》2014,(2):91-92
当前,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日益呈现融合之势,融合的结果是出现诸如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对此,本文试图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为例,从栏目定位、栏目元素、栏目语言等角度进行解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两者的融合现状,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