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洁 《中国档案》2023,(3):64-65
北京奥运档案作为奥运记忆的固化载体和奥运精神的显性呈现,是珍贵的奥运遗产。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北京两届奥运会所形成、保存的奥运档案资源,对于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和北京“双奥之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留存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奥运档案研究背景与多重价值北京奥运档案是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既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奥运档案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江坪 《新闻实践》2008,(8):56-5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我国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大平台。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的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华网在"北京奥运"专题中,对此逐个作了具体、形象的诠释,给人们以大量的信息、多种的知识和精神的需求,感受到"奥运精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育博物馆和名人堂及其组织概况。顾拜旦先生在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之初就敏锐地认识到,奥林匹克物和化遗产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他首先发出号召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奥林匹克和体育博物馆,使几千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留给人类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发挥其教育青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立华 《青年记者》2020,(12):106-107
邹韬奋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与出版家,"韬奋精神"是其远大志向在新闻实践中的结晶,是韬奋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新时代学习韬奋精神,挖掘其精神内核,追寻其新闻志向的践行足迹,对加强新闻志向教育、对广大新闻学子与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新闻志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奥运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北京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近,每一个中国人正在翘首以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名奥运火炬手,我觉得除了我们应该关注奥运的赛事和中国队的战绩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奥运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1984年我国组团参加奥运会以来.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始终如一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关注的内容与奥运会、运动员以及赛场内外发生的故事等紧密相关。北京奥运会后.国人对奥运会以及奥运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北京奥运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们对奥运会的认识进行了提升和分野。奥运会后.媒体对有关奥运的关注应该选择新的视角、新的重点、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雷雨 《军事记者》2010,(3):33-33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离去。引起无数人的唏嘘和伤感。一代科学巨擘留给中国人民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让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已经受益,而且,我们的后人也将长久地受益。  相似文献   

8.
友言在先     
2018年平昌冬奥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正迎来亚洲时间,世界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在了东北亚地区。特别是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北京将延续奥运之光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奥运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综合性体育赛事。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带来了体育事业的繁荣,也在展现城市形象、传播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民众遗产保护意识增强、奥运遗产价值日益显现,奥运遗产管理成为国际奥委会及奥运会举办国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战百年,人们更多谈到的是它留给我们的遗产。而竭力避免一场类似一战式的世界大战浩劫,应该是一战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大事件,自然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国内媒体,作为东道主,在报道的数量、报道的内容和报道的形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体育新闻,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体现出许多相同之处。对此进行解读,既能充分利用奥运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有利于体育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临近,许多电台、电视台相继设立了奥运频率、奥运频道。本文以央视奥运频道为例,着重分析了电视奥运频道如何进行理念、运作模式上的转换,以适应准确报道北京奥运会、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方超 《新闻前哨》2005,(8):66-67
雅典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奥运会的报道也告一段落,但顽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那扣人心弦的十八天却值得人们去回味。可以说奥运会的战场也是新闻媒体的战场,我们想从以下几方面对雅典奥运会做一个回顾。首先,奥运会报道的竞争的确存在,但它是有序的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兑现了中国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庄严承诺。世界选择北京,北京拥抱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和实践,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在奥运史上抒写了划时代的一页。大批运动员创造的优秀成绩和刷新的奥运记录及世界纪录,进一步弘扬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4.
重建阜阳     
在阜阳经济似已走出王肖系列案件阴影之际,一些迹象显示,他们留给阜阳的“遗产”,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短时间内并不容易消除  相似文献   

15.
林萧 《中国广播》2008,(11):8-9
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大量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遗产:对于地方广播记者而言,无论火炬传递也好,赴京报道奥运盛会也好,在中央台全国奥运广播联盟报道中心转播和报道赛事,确实有许多值得回味和总结的东西:尤其是在记者捕捉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8,(10):114-114
随着“鸟巢”上奥运圣火的熄灭,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中国政府和人民成功地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相信多年后仍将为世人所谈论。——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发表题为《留给中国的奥运遗产》的文章说北京奥运会用与震惊全世界的开幕式同样精彩的闭幕式结束,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说  相似文献   

17.
北京申奥成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巨大促进,给图书馆界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即:一是北京奥运会给图书馆界提出了新课题,二是图书馆界应加强体育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服务。论述了奥运精神和理念给图书馆界带来的张力,以及"后奥运效应"与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洪熊 《新闻爱好者》2010,(4):117-118
大学生是最充满活力的青年群体,是最具独立思考意识的知识一族,他们热爱体育运动,高度关注奥运会.热切参与北京的各种奥运活动。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后.奥运精神依然影响着国民,特别是大学生。这就为通过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创造了极为难得的机遇、极为生动的途径和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化解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留给我们的遗产是需要时日的。不看到这一点.不充分估计到突破改革所必须面对的体制性障碍.不以坚忍卓绝的精神去践行,我们就很难有成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周园 《青年记者》2007,(7):16-17
体育是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很多情况下,人们通过一个体育项目甚至是一个运动员来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刻,体育甚至能影响和推动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如名的“乒乓外交”。奥运会历来是塑造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建设的良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传媒不但肩负着进行全面精彩的赛事报道、继续发扬奥运精神的重任,还肩负着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