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市晚报由于受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跟大城市晚报、都市报比,新闻报料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难满足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宿迁晚报在新闻实践中,通过全员策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地市晚报开辟新的新闻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竞争上有诸多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晚报》以其新鲜感、归属感、亲近感赢得了本地广大受众的欢迎,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一、在时间上贴近,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  相似文献   

3.
地市晚报能走“厚报”发展之路吗 去年以来,都市类报纸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扩版和扩张高潮,这对地市晚报构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市场压力,地市晚报能否“跟风”扩版,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首先,财力不允许。地市晚报不可能在发行上投入过大的成本,玩不起“扩版不提价”的招数;其次,地市晚报的人力资源跟不上;第三,地市晚报所面对的受众市场,从实际情况看,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带动了全国报业的兴旺发达,其中晚报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2001年8月12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16届年会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召开,据统计当时中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已达到141家。加上未入会的,总数达到170多家,其中地市晚报占90%以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地市晚报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吴刚 《传媒》2004,(6):40-42
地市晚报的成功因素 地市晚报发展的三个阶段 地市晚报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创办初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晚报以其区别于党委机关报的鲜明风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90年代中期,地级城市逐渐打破一城一报的格局,创办了地市晚报.这个时期,地市晚报定位于日报的补充,供市民茶余饭后休闲之需.由于在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很多地市晚报躺在日报的怀抱里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6.
世博会作为一场举世瞩目的国家事件,大多数地市晚报只有"转载"中央媒体的份。但世博会以其特殊性,使得地市晚报有了自己施展的空间。在这个难得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晚报如何与强势媒体"分庭抗礼",报出精彩,报出特色?作为身处上海"后花园"的衢州晚报,并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全国的报业比作“金字塔”,地市晚报正处在塔基的位置。和省级晚报相比,她的影响力弱、发行量低;和地市党报相比,她完全走市场,经营任务重。地市晚报的从业人员曾用网络语言戏称自己“鸭梨山大”。的确,最近几年面对省级晚报的步步紧逼和广告增长的乏力,地市晚报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地市晚...  相似文献   

8.
地市晚报是率先走入市场的“弄潮儿”之一。然而,现实给地市晚报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观念的更新和机制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那种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办报思想和方法,只能让地市晚报走入歧途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拿江苏为例,几家地市晚报几乎都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问世的。当时,新创晚报由于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老百姓,受到读者的认可而得以发展。几年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日报,都在新闻宣传的艺术性和争取市场与读者的认识上,有了长足进步。一些日报通过屡屡改版,把晚...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时代,地市晚报如何化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本文作者认为,必须努力挖掘并发挥地市晚报自身特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充分融入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法,把晚报从一张"新闻纸"(newspaper),打造为一张"有用纸"(usepaper)。  相似文献   

11.
地市晚报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各地市纷纷兴办的,由于其特殊的受众对象和地域环境,相对于一级中心城市的都市晚报,更因其贴近性而体现出服务读者和读者参与的特点,繁荣了我国新闻事业。但地市晚报也因其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原因,使原本结构不合理和相对匮乏的人才队伍流失较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地市晚报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中已占绝对多数。但地市晚报之间发展并不平衡,10多年过去了,有的晚报发展壮大起来了,也有不少晚报尤其是中、西部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晚报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成为集团或母报的负担。细究起来,缺乏肥沃的经济土壤是根本原因,整体办报资源、实力和观念与体制受限也是重要的原因。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有可能使地市晚报获得新的发展。一地市晚报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与生俱来的许多局限。随着办报实践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和明确…  相似文献   

13.
在10多年前地市级日报办晚报的大潮中,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取得了成功,无论是广告量、发行量和新闻信息量都超出了日报。然而近几年来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地市报社也普遍兴办了当地新闻网。如果读者阅读兴趣从纸质媒体转向网媒,纸媒(包括地市晚报)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保住优势?是地市晚报无法回避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地市晚报之间发展却极不平衡。有的不断发展壮大,有的举步维艰,甚至有的已经成为集团或母报的负担。细究起来,虽然当地的经济土壤肥沃与否是根本原因,但整体办报资源、实力和观念与体制受限也是重要的原因。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可能使地市晚报获得新的发展。四川省《泸州晚报》自2002年创办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泸州晚报》筹备之时,我由《泸州日报》调入《泸州晚报》并工作了一年多,对如何办好地市级晚报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旭琴 《青年记者》2006,(18):66-6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目前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外,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地市晚报境况却不容乐观,那么,当前它们应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并根据媒体竞争环境适时调整自己,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报业竞争,是当前地市晚报人亟待解决的问题。挑战(一)自身条件的限制地市晚报的生存与发展,受到许多与生俱来的局限。它们的活动范围大多局限在所在地区(市),由于地级市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有限,它能给地市晚报提供的资源也十分有限:1、新闻资源不足。地市晚报大多强调贴近性和地方特色,但一个地级市,人口多则五…  相似文献   

16.
在时间上贴近,多发昨日新闻、今日新闻,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纸质媒体来讲,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晚报的叠数、版数比地市晚报多,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从1997年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到老牌晚报《羊城晚报》被《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远远抛在脑后,如火如荼的内地晚报业似乎被敲响了衰弱的警钟,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更令地市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地市晚报真的陷入四面楚歌了吗?  相似文献   

19.
地市晚报的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我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新闻研究所所长俞国明教授请教:地市晚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办一张以服务为主的社区报。”看来,地市晚报发展不充分问题,已经引起高层专家学者的重视。 地市晚报要作市场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在省级都市报和广播电视网络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级晚报,要在事业上有大的发展,必须在办报理念、采编手段、报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而加速提升地市报人的整体素质,营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报业人才队伍,则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而现在大多数地市晚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晚报事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