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加强预习指导,激发学生好奇心。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反映在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自学能力就是通过自己已经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独立钻研,自觉地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学生不断向科学进军所必需的能力。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就是预习。我们历来重视课前的预习,每一课有预习笔记,预习就象是一部电影、一曲戏剧的序幕,一个大型舞蹈的前奏曲,使学生在本课正式教学之前,就产生强烈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更要注重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探讨了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以期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皮庆吉 《考试周刊》2010,(16):67-6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培养,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4.
理科教学更应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的方法和步骤,并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必须逐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应遵循"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学生会学,才会乐学,才会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批注式教学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阅读",一改传统教学中"填鸭式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6.
理科教学更应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的方法和步骤,并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状态,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节.”一句话下去,学生随便地打开书看一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这样的预习对学习新课有作用吗?又有多大的作用呢?“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王锋 《考试周刊》2010,(46):59-6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尤其重要,培养学习的方法就要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练习、会小结等。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新课标》也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长久以来,学生的预习每天在进行,可收效甚微,许多学生的预习只是不求甚解、敷衍应付,养成了走马观花式无效预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的有效预习为切人口,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以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几年来,学生学习的自主『生以及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敏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叶宝山 《快乐阅读》2012,(22):20-21
学习无捷径可走,但有规律方法可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知识,倒不如教给学生学习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就能到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是一句让人受益匪浅的话语,特别是对于一位老师而言。它告诫我们:在当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多么重要。同时新地理教材的使用,也带来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换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人一些学知识的小技巧.不如传授给人培养一些好习惯的方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预习的习惯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所在,而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指导学生采用适合的预习方法,重视预习的信息反馈。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突显,但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新课堂学习的主人,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多元的,预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预习能力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关系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是需要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问题,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所在,而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指导学生采用适合的预习方法,重视预习的信息反馈。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6,(20):93-94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开始自己探索分析周围事物,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了。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多鼓励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要充分将学生的自学潜力挖掘出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作为物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自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相似文献   

20.
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步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自主预习,预习是每一位老师教学的重要环节。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形式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了预习,意味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何谓预习"预"就是准备,"习"就是学习,所谓预习就是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好的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