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多词动词(multi-word verb),亦称“成语动词”(verbal idiom),成语动词是固定搭配,不同于自由组合(free combination),在句法和语义上构成一个单位,其意义往往不是各组成词意义相加的简单总和,往往可以用一个单词动词予以意译(one-word paraphrase)。试比较下面例句中的斜体部分,其中A为自由组合,B为多词动词: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说的“实词”,主要是指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文言文中,某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股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例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也有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在古今汉语中一般都用作形容词,但在这里却用如使动词。象这种由这一类词用如另一类词的现象,语法上就叫做词类活用。实词活用与一个词属于几个不同词类的一词多类现象是不同的。一词多类的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英语的动词就其结构而言大体可分为单词动词(single—wordverb)和多词动词(multi一wordverb)两类。其中,多词动词通常是由动词十小品词(副词或分词)构成。它在结构上是动词与副词或动词与介词的组合,而在语义上则表示为动词与副词或动词与介词的本义用法和转义用法。由于多词动词在英语里应用十分广泛,语义纷繁多变,它往往成为我们阅读理解和翻译写作中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应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对多词动词形成一个较完整而清晰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对其几种主要结构的特点、它的语义标准及句法标准…  相似文献   

4.
多词动词是相对于单词动词而言的,如,expect是单词动词,look forward to便是多词动词。常见的多词动词有以下几种: 1.动词+介词如:result in(cause)call for(demsnd) 2.动词+副词小品词(又叫短语动词)如,turn off(stop)come by(obtain) 3.动词+副词小品词+介词如,put up with(tolerate)look forward to(expect) 我们不难从以上三种类型的多词动词例子中发现:每个多词动词的意思不是从其组成部分而推断出来  相似文献   

5.
学习者在涉及到动词变形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困惑,其实动词变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旦掌握变形技巧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日语动词在形式上分为四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和五段动词。日语动词在形式上分为四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和五段动词。五段动词变形的捷径是将あ、い、う、え、お五个元音跟五根手指关联,进行五指"变形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名词和名量词的搭配研究得多,但对动词和动量词的搭配则关注得少。认知上的“有界”与“无界”对立反映在动词与动量词搭配上使得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本文先从“有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占据的时间段是否重复的角度归纳了“动 数 动量”这一动词和动量词最常见组合形式中的动词与动量词的搭配规律;然后进一步考察了动词和动量词共现时其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发现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强度差异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形成“动 数 动量”组合,能带动量词的动词一定是双限动词并且其续段强度必须达到4。  相似文献   

7.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词。介词数量很少,但与动词、形容词会形成很多搭配,因此人们常说介词用法浩如烟海。英语中的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一般也无句子重音,常常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前构成介词短语.或是放在动词后构成动词短语,共同充当句子成分。中考考纲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介词及其词组的主要用法和含义,掌握常用动词、形容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及其含义。随着中考  相似文献   

8.
动词作为表示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词,在词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动词有较多的语法范畴,而且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也是相当复杂的。如果把蒙古语的形态变化分为静词系统和动词系统,显然,动词系统比静词系统复杂得多。从形式上看,动词系统的变化有词干(其中也包括几种形式)、词尾(其中也有差别)和连用助动词或小品词等多种形式。从语法范畴方面来看,它有式、时、体、态以及人称等多种范畴。除此以外,从其作用来看,蒙古语的动词也有重要的特点。例如:在蒙古语词组和句子结构中,动词所起的作用比西欧语言更大。  相似文献   

9.
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不是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但部分动词却能受“很“修饰。在现代汉语著作中,大多认为受“很”修饰的动词主要是心理活动动词。据统计,受“很”修饰的动词中,心理活动动词并不是最主要类型,非心理活动动词占了六成多的比例。受“很”修饰的动词类型还有:动词与形动兼类词、自由动词与粘着动词、离合词与非离合词、主观动词和客观动词。这些动词在语法功能及语义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多词动词是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它有其本身特有的一些词汇特征,如转类性、动态性以及表达形式的丰富性等.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多词动词.  相似文献   

11.
对孟综等编写《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1308个动词作了穷尽式分析,发现能够充当动词重叠式连谓结构前项的动词共有179个,其中单音节词151个,双音节词28个,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动词进行了穷尽式罗列。这些动词的特点是:以单音节、动作动词、自主动词为主,且都是持续性动词。同时我们发现,能够作动词重叠式连谓结构后项的词相对固定,主要有"看、去、玩、说"等,其中以"看、去"为主,换言之,"VV看、VV去"是动词重叠式连谓结构的常态表达式,对各个动词构成的动词重叠式连谓结构类型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上海手语中的空间方向动词包括单向动词和多向动词两类.单向动词从语义上来讲只有一个方向,与其语义一致,单向动词的手形运动方向也只有一个.固定单向指的是单向动词的方向固定(或相对固定);灵活单向指的是单向动词的方向在使用中可以与其引用形式有较大的不同,但是这种变化不带来基本语义中特定方向义的改变.多向动词具有多个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某种手形自由地向多个方向运动,或者以手指自由地指向多个方向,来表达动作的不同方向.单向动词和多向动词在语境中都可以作适当的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上"作为动量词的用法。"上"作为动量词时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上",它有表示长时量,相当于"一番、一场"和表示短时量两种意义。在意义为"一番、一场"时,"一上"多出现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而表示短时量,相当于"一下"的意义时,经常出现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14.
“完形填空(Close test)”是初中英语试题中固定而重要的题型。它是一种障碍性的测试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在整份试卷中所占的分值较重,占10~15%,长度一般在130~200个单词左右。完形填空要求填入的词主要有:构成各种时态和用法区别的动词及短语动词;名词和介词;根据上下文意思及结构必须填入的形容词、副词、代词和连词;同义词、近义词等易混词。考查以实词为主,兼顾虚词和语法结构。难点主要集中在根据上下文做出正确判断的词的用法上。  相似文献   

15.
在俄语学习的过程中,俄语单词的记忆和掌握对于俄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基于此,从动词构词和语义入手,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动词记忆的制约因素,原生词构成动词的形式和前缀对构成动词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以期解决动词记忆和运用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词块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汉英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对汉英"拉"类动词的动宾词块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考察.研究发现,汉英"拉"类动词的动宾词块共性和个性并存,汉语动词"拉"成为原型动词,动宾词块较为丰富,"拖"的带宾能力不强,动宾词块较少;而英语中"pull"和"draw"势均力敌,"pull"多与具象义名词构成词块,而"draw"则多与抽象义名词构成词块.  相似文献   

17.
考测点导航完型填空往往会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抽掉一些词,如冠词、介词、动词、副词等,所抽的词通常会跟其前面或后面构成一定的固定用法或固定短语,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这些“成语”,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一……就……”这个紧缩短语或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之一的语用问题.四个方面是:一般用于动词性短语之中;在短语或句中起关联作用;强调前一动词动作行为是后一动词动作行为的条件;强调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多,一般无需转换词类,而英语常用词大多是一词多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少,尤其对在翻译中的词性转换没有固定的格式,在充当不同成分的词时要进行词类转换,对此如何灵活运用,中把一些英语词性适当调整;1.英中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2.英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副词等等,由此,做到在忠实原义的前提下,使译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使其读感到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20.
“”字在中原官话区秦陇片的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很高。“”可以放在人的名字、称谓前;也可以和其它一些名词形成固定搭配;还可以作动词的宾语;做后缀多构成詈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