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法律是否可移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流行观点根据萨维尼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认为其是反对法律移植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萨维尼在认识到罗马法对德国来说是外来法的前提下,不仅批判企图清除德国法律中罗马法因素的做法,而且认为保留德国法律中的罗马法渊源"亦未非不自然",更是以一贯之的做着罗马法的研究工作。从这一点出发,即便不能得出萨维尼承认普遍的法律移植是可能的话,那么至少也可以说萨维尼认为德国移植罗马法是可行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蒋剑 《华章》2007,(6):119
物权行为理论系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萨维尼最重要最富成效的首创理论之一.根据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物权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设立,变更和终止物权关系的合法行为.萨维尼物权行为理论的提出,对物权法以及整个民法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本身具有很大合理性.物权行为理论在我国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我国物权立法应当采纳物权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之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法学家萨维尼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法律的本质是民族精神”的论断认为就某个民族的法律而言,它的存在基础、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阶段都与该民族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在当今时代,尽管它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涵,但笔者认为这不仅不影响萨维尼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相反,时代赋予了该论断新的时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因此,有必要重新解读萨维尼的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4.
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对罗马法言解读的基础上创立的物权行为及其无因性是物权法领域的最富争议同时又是最富注意力的理论之一。有因、无因是相对的,不过是对事情的处理上的妥当性与便捷性的最佳结合点的不同认识。而重要的是在萨维尼对罗马法言的解读中我们可得到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萨维尼不仅是德国19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而且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在长达42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对法学教学方法、大学法学院的管理、法学教授的义务和责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这些意见都对德国当时的法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德国大学的发达传播到了英美国家.  相似文献   

6.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选择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要综合分析与该法律有关的各种因素,确定一个地方(国家)与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就以该地方(或国家)的法律为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多数学者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起源于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萨维尼的学说强调某一法律关系和某地有某种联系,“本座”一词与“最密切联系地”在含义上也很接近,“最密切联系地”就是根据萨维尼所谓每一法  相似文献   

7.
民法是私法,笔者从萨维尼“一个源于错误的交付也是完全有效的”这一论断出发,从法的价值等角度,透视物权行为理论的理想,即把最彻底地维护私的自治为终极理念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所谓物权行为究竟是指什么?自德国学者萨维尼于创立物权行为理论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是学者们不断争论的问题。通过分析物权行为基本原则,界定物权行为概念内涵,可以论证我国应当在物权立法中认可物权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罗马法学、近代的自然法学派都企图用“先占”说在法学的范围之内解释占有从事实向权利的转化,但都没有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派提出“他主占有”说,是对“先占”说的否定。它虽不能揭开财产产生之谜,但却开始走出了狭小的法学领地。马克思认为,占有首先是经济学概念,其次才是法学概念。他把人在特定社会形式中的生产性劳动作为考察问题的出发点,通过“生产性占有”这一概念去解释占有从事实到权利的生成问题,从而科学地阐明了财产的起源与性质。这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苏东坡在高丽国问题上的外交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东坡在对高丽国的外交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保守”思想作了一番考查、分析、研究 ,得出他的这种思想根源在于他的忧国忧民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在评论中含蓄表达了对奴隶制的看法。他秉承保守的政治倾向:他严厉批判狂热的废奴主义,为南方辩护;赞扬对主奴关系的美化,提议建立和谐的主奴关系,借以强化南方的社会等级,保持南方和联邦的稳定;警告解放奴隶后果严重,会造成南方人财产的损失,动摇整个南方社会的根基。可见,爱伦.坡反对废奴运动,美化奴隶制,表达了对奴隶制的保守观点。  相似文献   

12.
物权行为在民法领域争议已久。从历史上物权行为的存在,到物权行为的沿革,自萨维尼创立物权概念以来,迄今已历时百余年。物权行为概念,是法律拟制和极端抽象思维的产物,在民法领域存在着不同的定性。物权行为概念的创立不仅在物权法领域有其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民法科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历史渊源,通过对古罗马法学家关于“交付”法言的分析,可看出古罗马法上就已经存在着蕴涵了关于物权行为理论朦胧的思想认识。近现代物权行为理论创始人萨维尼通过对“交付”中“正当原因”的分析完成了其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抽象,构建了物权行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苏轼对外思想由青年时期的激进到中年、老年时期的现实、中庸而保守,他的对外思想有青年时期的"先发后罢",也有中年时期用实力争取有利地位的"引而不发";他的对外思想中充满了道德治国,以道德服四夷的观念。他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分析朝廷与高丽交往的利益得失,得出与高丽交往的有害无益论,却忽略了高丽在宋、辽三角关系中的战略地位,表现了他对外思想中狭隘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陆游词在宋词中占有一定地位。他一生尽力于诗,对词却很菲薄。对于词的落后、保守观点限制了他在词的创作上的发展。他的词作呈现出了和他的诗作及同时代词人迥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和鲜明的观点,对陆词作较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自然法理论在18—19世纪的失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卢梭、黑格尔、休谟和边沁等人对自然法推理论证体系的否定;二是奥斯丁和萨维尼等人对自然法法律理论的否定;三是休谟和孔德等人对自然法理性哲学观的否定。在近代思想家批判自然法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的自然法政治理论几乎被全盘否定,甚至连自然法观念本身也被一起抛弃了。  相似文献   

17.
论洪迈的小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洪迈充分肯定了小说的价值,他徘徊于小说的虚实之间,怀疑鬼神怪异的真实却又相信天命,他对《夷坚志》提出了“志异审实”的编纂方针,并将志怪概念拓展向人事之奇。他的小说观念革新与保守并存。  相似文献   

18.
"在那些我没有头发却渴望长发飞扬的日子 里,他替我保守了这个虚伪的小秘密。"10年后, 拉娜仍然对山姆大叔无比感激。  相似文献   

19.
死亡诗社     
John Keating是一名热爱文学和人生、鼓舞年轻人发挥个性的英文老师。他在进入新英格兰一家重视传统和观念保守的贵族学院任教之后,跟校方逐渐产生严重矛盾。但学生们却在他的独特教学法启发之下找到自我,对他敬爱有加,可惜在学生家长和学校高层的非议下,老师最终被迫离开。  相似文献   

20.
福斯特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一个从小说评论、电影、小说、其它作品的过程;而我们对他的接受,则有两个问题值得考察。一个是关于他是否现代主义作家的定位问题,另一个涉及他的同性恋的身份和对他同性恋题材的小说《莫里斯》的评价。通过对几部文学史对他的接受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出,我们对他的接受呈现出一个从单一到丰富、从保守到开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