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俗通义》中的某些篇章已经具备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显著特征,两汉时期小说之所以能够产生,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之所以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与两汉杂史别传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风俗通义》可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使《风俗通义》在文学史上、小说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5期的《上海文学》,似乎又回到上海了。七篇小说中,有三篇都写发生在上海的人与事,且风格各不相同。其余的作品中,残雪的中篇《二麻进城》与李晁的短篇《少女故事》也颇为耐看。  相似文献   

3.
范小青的小说特色素得一“淡”字,《上海文学》第3期“月月小说”栏推出的这两篇就具此风格。《爱情彩票》讲述了三个爱情故事:老一辈披有浪漫外衣的爱情、中年一辈空浪漫的爱情和年轻一辈少浪漫的爱情。爱情本来是“浓”的,彩票也是绚烂的,但爱情和彩票连在一起,就变得既“淡”又“脆”。虽然人人都可以买彩票,人人也都抱有中彩的热望,但中彩的毕竟是极少数,即使中了也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把爱情与彩票勾连在一起,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它把人们心中永恒的圣火变成了一簇易逝的烟花。不过,所失也恰恰在于这样的巧妙太容易被人看到了。相对于《爱情彩票》来说,《在街上行走》更得“淡”的妙处:不细品  相似文献   

4.
关乎来年的征订数量,原本满心期待9、10两期《上海文学》会有出挑的表现,不料绝大多数小说都没什么作为,有的甚至连差强人意都够不到,读来难掩失望。倒是被排在第9期边角的短篇《好笑的爱》(黄雯),却以新鲜的经验给人不少的惊喜。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学》新年开篇一期名家新秀云集,看点颇多。"创造"栏目集中推出莫言、李锐、陈应松、徐则臣、温亚军5位作家的8个短篇,其中最打眼的文学新人徐则臣的《弃婴》和《奔马》。这两篇小说都非常短,但短得结实,骨骼坚实匀称。"弃婴"和"奔马"的主题一重一轻。《弃婴》写一个敏感的乡村少年目睹死婴肢体的惊恐,《奔马》写一个看瓜小儿梦想驰马奔腾最终希望落空的失落。作者的处理,前者举重若轻,后者举轻如重。两篇小说都有很强的画面感。《弃婴》以"叉田鸡"、"目睹弃婴"、"坟地插秧"三幅画面连缀跨越三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第7期的《上海文学》,两个中篇值得一观。温亚军的都市题材小说似乎从来都是紧张的,一旦他将视野从乡村转向都市,笔端饱蘸的温厚蕴藉也随之消散。《花弄影》依然。小说围绕着女主角庄晓然与四个男人的情事展开。小城出生的庄晓然为大学毕业后能顺利留在省城,接受了高干同学乔明章的追求。在  相似文献   

7.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8.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9.
马以 《初中生》2011,(23):36-40
【导言】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文学大师,其作品在意大利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巨大影响。代表作有《通向蜘蛛巢的小路》、《黑羊》、《阿根廷蚂蚁》、《看不见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等多篇(部)小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第4期的《华语文学》以荆歌的长篇小说《鼠药》为主打。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有关家族内爱、恨、背叛和谋杀的故事,试图用一些小范围内的残酷故事来反映时代变迁中人的命运。七十年代的泛政治化与八十年代的人性情感解放,直接决定了小说中人的生活轨迹与价值取向,而反复出现的鼠药目《成为不同时代不同人那些相同的精神绝望与痛苦状态的象征。在小说中,这一切都以信件的形式获得最直接坦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学》第五期中篇有四,徐则臣的《水边书》是已发表在《大家》2005年第2期的《石码头》之续作,《石码头》的珠玉在前,不免使读者对于这篇《水边书》的期望更高。《石码头》作为一个成长小说在写到"我"愤而出逃时戛然而止、余韵深长,《水边书》则以多年后"我"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读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便想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红楼梦》,同样都是世情小说,都是讲述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甚至在小说的剧情安排和人物性格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只存在于表面。当读完《庄园》,便觉与《红楼梦》相比较,两部小说的主旨不同,作者的视角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与《老》《庄》思想最为密切,有道教影响的痕迹,而与魏晋玄学及佛教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丁丽芳 《文教资料》2012,(29):12-14
作为和《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齐名的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三大经典文学名著的小说《洛丽塔》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小说。无论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还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都是文学评论者细细玩味的对象。本文主要从“三角形”和“年龄问题”两个方面阐述小说《洛丽塔》中的伦理,从而探讨其伦理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上半年的《人民学》在小说方面令人遗憾:去年每期基本都有一两篇精品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当今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晚清和改革开放后小说的翻译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影响深远,开辟了中国翻译的新时代.为了深刻理解社会文化因素对《新小说》和《译林》中的小说翻译的影响,从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三方面研究其文学翻译的制约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正确地评价两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对今后的文学翻译也可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形形色色各个阶级的众多人物,且很多人物都性格鲜明,人物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叙述了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塑造人物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里乘》是清末比较有代表性的笔记小说之一。作者许奉恩在创作动机、娱情审美、小说观念等方面皆有值得注意的特点。他因困顿辗转而揭露现实;力图达到劝惩效果,却始终无法摆脱作品的娱情审美特性,即传奇笔法的运用;对小说文体虽足够重视却仍显示出体例杂糅的现象,这些文学观一方面受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文学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学》第5期“月月小说”栏推出的是阿成的《丑女》和《亲正》。“月月小说”是“精品栏”,阿成是老作家,按说,以精致为标准并不为过。然而,拜读完两篇作品后,不但大失所望,而且简直是大惑不解。且不说主题之无趣,情节之无理,单说语言之不通,就匪夷所思。有的句子嗲得不明不白,如“真的是很泪水的”,“很女学生地问对方”,“用日本电影的话说《这里有泉水》呀”(这一句,我不知道编辑该怎么改,反正书名号不能用于引语)。有的联想比喻看似有文化,其实有失分寸。如,写一个煤矿的“大老粗”送女友时依依不舍“唉,多走走吧。长亭连短亭啊。”写丑女水  相似文献   

20.
《搜神记》和《聊斋志异》都是以描写鬼怪妖异为内容的文言志怪小说,分别代表了六朝和清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在继承《搜神记》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它吸纳唐传奇的文体特征,以传奇法志怪,在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上都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