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来民法法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善意取得财产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经济生活塑造而成的善意取得制度,源起于古代日耳曼法中的手护手原则,历经了由古代,中世纪而近代乃至现代的漫长岁月,其制度创造、判例、学说屡经变迁,在诸多市场经济国家确立起来,发挥着保障流通安全的功能。然而,善意取得制度是否亦适用于不动产领域,各国立法规定不一,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亦存不同见解。1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概念界定传统的善意取得概念,将标的物限定为动产,一般表述为: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本文描述的不动产善意取得,是将善意取得的标的扩张到不动产领域,包括诸如船舶、车辆、飞行器等以登记为公示方式的特殊动产。但此处的不动产不包括未经登记的不动产。我国因国情所限,尚未建立起健全的不动产登记体系。那些未予登记的不动产,不属于我们讨论的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范围,至于其能否准用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要具...  相似文献   

2.
由私有制形态看英国中古赋税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中古早期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私有制基础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现实条件导致了“低度私有”的所有制形态。而“低度私有”又必然造成赋税基本理论少征直至杜绝土地税征收的重要特征。在“低度私有”的形态下 ,土地所有权因多层分割而变得模糊不清 ,从而使土地税的征收难以实施 ;相反 ,国民对动产以及人们习惯区分于动产的工商之入的所有却清晰且牢固 ,不存在土地关系中的分层与阻隔 ,所以征收是可能的 ,而赋税理论依据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将它们设定为不同历史阶段赋税征收的主要项目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3.
一、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私有制的产生过程是原始社会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初的私有制是对动产的私有,比如牲畜,个人劳动工具等等;但是这些物品是经过什么途径成为私有财产的,却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流行的一派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扩大,生产相对专门化,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剩余产品相对增加,于是产品的交换也发展起来。起初,氏族首领掌握氏族间的交换事务,但那时交换的产品归氏族所共有,并平均分配给氏族成员。到了后来,氏族首领利用职权把交换得来的集体财产变为私有,于是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首领就是在私有观念的支配下,利用职权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由此产生了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对父权制取代母系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母系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父权制取代母系制的革命意义究竟何在?我认为就在于私有制开始登士历史舞台。恩格斯在摩尔根研究的基础上,更科学地论述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历史暂时性、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的劳动能够生产出超过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时”,私有制的萌芽就绽开了,马克思说:“个人的财产一般是私有物。”马克思还曾摘录了科瓦列夫斯基的话说:“武器和衣服自古以来也就是私有财产。母系繁荣时期,一些常用的武器(也等于王具)和生活用品已由氏族分配给各个母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物权制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权制度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法乃至法治化水平的标尺。我国古代法建立了物权客体动产与不动产相区分的分类保护制度,以土地不动产所有权的保护为核心,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逐渐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的保护,并建立了遗失物、埋藏物、漂流物等动产所有权的保护制度,动产善意取得及保护制度,孕育并发展完善了我国特有的永佃权、典权制度,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物权制度,为我国近代和现代民法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丰富了我国法治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有关社会历史现象和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翔实史料为依据,考察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殊发展规律,阐释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历史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乃至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力作,深入学习这一著作,对正确认识原始社会的基本状况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等问题,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产与不动产的内涵虽然完全相对,但在不动产评估中动产权益却通过部分权益对不动产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评估附临时建筑或违章建筑的被拆迁不动产、附公共健身设施的不动产、高压线下土地的估价等要充分考虑不动产权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各国民法普遍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动产以占有作为公示方法,其公信力表现不足,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正是为了弥补动产公信力不足而建立的。不动产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其表现了足够的公信力,因此无需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补充。我国认可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保护,就没有必要建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战争发源于私有制,或说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王恩荣在《南京社会科学》九三年第六期撰文对战争的起源作了新的探讨。文章说,战争不是起源于私有制和阶段,战争恰恰是私有制和阶级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人类进入文明阶段之前,在漫长的原始共产主义的整个进程中,一直存在着战争;战争造就了某些民族贵族;战争加速了私有财于产的形成。所以文章认为,考察人类文明时期所发生的战争地,用简单的私有制与阶级的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为登记,《物权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而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则为占有,《物权法》中规定的动产交付就是指占有的转移。占有对于不动产物权不具有公示的作用,但对动产物权却是非常重要。我们每天携带手表、手机、钱包等财物在公共场所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但为什么没有人主张你所佩带的手表为他所有呢?  相似文献   

11.
旧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很低下,“人的劳动力还不能生产超出维持它的费用的显著的余额。”那时并不具备产生私有制的客观条件。到了新石器时代,经营性的农业、畜牧业出现, 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在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生产品除供消费外,已经有了一些余额。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不过,私有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最早的私有财产是动产。马克思、恩格斯说:“无论在古代或现代民族中,真正的私有制只是随着动产的出现才出现的。”从墓葬随葬品的变化中,可以看到私有制出现,发展的梗概。例如大汶口文化,很典型地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在大汶口文化的中、  相似文献   

12.
私有制经济,指的是资本归个人所有的经济,包括资本所有者参加劳动和不参加劳动两种情况,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成分。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内涵是:财产组织形式、企业经营方式、权益保护形式、观念认同形式、产权演变形式、资本人格的形式。目前,我国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极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财产组织形式不规范、企业法人与企业主自然人财产界限模糊、经营方式不科学、社会认同程度低、权益机制不健全、企业家素质低。完善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途径在于:淡化企业成份观念,完善私有经济法制管理,完善私有企业法人管理制度,发展私人股份公司,完善对私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投资融资制度,完善私有经济自律机制,提高私有企业家素质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写于1884年3月底至5月26日两个月间,同年10月在苏黎世出版问世,至今整整一百周年了。《起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阐明原始公社制度发生、发展以及它被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论证婚姻家庭关系在不同社会经济形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是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更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在这些涉及剥削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被搞得混乱不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称《起源》)写作並发表于马克思逝世的翌年。当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马克思在1880年——1881年曾对美国进步科学家摩尔根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下称《古代社会》)一书作了详细摘要和重要批注后,便决定据此写出一部专著。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在这部著作中,他利用摩尔根的实际材料和某些结论,从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家庭、私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物权法》第六十九条明文规定:“社会团体依法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受法律保护。”对各级工会组织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它意味着工会作为社团法人所拥有的工会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将受到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西欧在国家起源的方式、发展道路及动力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在西欧早期国家产生时,私有制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支配力量,国家制度及其发展演变,都围绕着以私有地权为核心衍生出的行政司法特权运行发展,西欧国家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演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中国早期国家从家长制家庭演化而来,整个国家演变的过程就是家庭与国家的逐渐分离以及家庭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明晰化。在家庭权力向国家权力转移的国家集权化过程中,政治上表现为国家机构对家庭的不断集权,经济上则体现为私有制对家庭公社的瓦解,逐渐将分散于家庭公社手中的地权集中到统一的国家之中,形成了国家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局限于动产所有权,忽略动产所有权以外他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文章对我国动产质权、抵押权、留置权以及不动产他物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所有权类型存在两种立法模式,大陆法系国家采用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模式,我国现阶段采用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类型的模式。两种立法模式各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自身特征。中国应采用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模式构建所有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军杰  杭飞 《文教资料》2006,24(16):81-82
物的价值必须通过物权的变动才能充分实现。但物权在变动过程中并不是尽善尽美,那么当物权在变动中出现瑕疵时,其效力如何?各国大都承认着重保护交易中的动态即在有条件保护受让人的权益,使物权变动发生效力,这就是动产善意取得和不动产公示公信制度。本文旨在根据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深入探讨动产善意取得和不动产公示公信制度两者之间的共性,并进而论证其两者之间效力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韩玉 《华章》2011,(31)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感到惶恐万分.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使工人阶级离开夺取国家政权、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斗争的正确道路,他们散播各种谬论,大肆鼓吹国家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可以调和敌对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反动宣传,严重的侵蚀着工人队伍和社会主义运动.为了批判资产阶级的谬论并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起源》一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粉碎了资产阶级的反动谬论.该书无论是从基本观点上,还是从方法论上,都对今天的民族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