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如果我们没有被遗忘,后人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记住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又在哪里?2018年,我开始做一个项目,就叫作"英雄"。如果后人能够记住我们这个时代,那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我们这一代,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战争的时代,所以我们必然不会有那些战争英雄般的传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英雄的时代?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时代可能真的会很快被历史遗忘。那如果我们没有被遗忘,后人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记住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又在哪里?2018年,我开始做一个项目,就叫作"英雄"。如果后人能够记住我们这个时代,那也许就是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2.
家长经常会被孩子问到:“为什么爸爸会长胡子,妈妈却没有胡子呢?”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到了秋天,有的树叶变成了黄色,有的树叶却变成了红色呢?”有些问题家长觉得很好回答,有些问题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还有些问题,家长觉得即使把答案告诉了孩子,他也无法理解。那么,孩子为什么爱向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呢?由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孩子对那些以前没有见到过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总是想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毕竟,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想要知道答案,很多情况下要求助于家长。作为家长,在回答孩子提出的各…  相似文献   

3.
正"我散步的时候,月亮会跟着我走。""我吃了红色的西瓜,为什么尿没有变成红色的呢?"宝宝常常凭借他们的直觉建立一个幻想世界。这个幻想世界背后蕴藏着宝宝什么样的认知与思维?我们该如何帮助宝宝发展认知与思维呢?理解宝宝的幻想世界,首先需要了解宝宝认知和思维能力的不同发展状态。宝宝的认知与思维发展究竟可以划分成哪些阶段呢?每一个阶段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可以发展出什么样的能力呢?父母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4.
上个星期天,我们家和小姨一家一起去爬园山。我在山上看到了许多红红的树叶飘落在地上,觉得很美丽。爸爸告诉我那是因为秋天来了,下了霜,树叶才变成红的。这时我想起刚学的《山行》这首诗,"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哈哈,今天就真的看到这"霜叶",多高兴啊!我决定把树叶带回家,用来做书签,既能方便找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白雪公主》、《龟兔赛跑》、《美人鱼》这些童话故事吧。这些故事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森林、热闹的比赛场、神秘的海底世界……读着这些故事,你有没有产生过自己也来编写童话故事的想法呢?现在,让我们一起编个童话《气球找朋友》,在编写的同时,你就能明白怎样写好童话故事了。写这个童话故事,开始可以交待什么时候,小气球为什么要去找朋友。如:秋天,天气渐渐凉了,几阵秋风刮过,树叶纷纷往下落。小气球一个人在家,觉得非常孤单,于是有一天早晨,小气球离开了家去找朋友。接着可以说说小气球一路上遇到了谁,他们之间说了…  相似文献   

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者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那么我们要用一颗什么样的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人成才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童心是舵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是一个儿童。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总觉得自己很喜欢这个职业,对学生很真诚,甚至能跟学生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7.
用心灵画画     
美术课时,老师拿着一个大盒子走进教室。我们拿出彩笔和画纸,准备大显身手。老师说“:这节课我们不用笔,用眼睛和心灵,用手来作画!”真新鲜,大家都觉得有意思。老师推开窗户,说“:大家看一看大自然中的树叶,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颜色美不美丽?”我们挤到窗边,看火红的枫叶、金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她)属于什么样的阶层?这个问题是谈论教育的首要问题,这决定了他们能不能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任何社会都是由多种多样的个体的人构成的,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14.12亿,那中国社会就是由14.12亿各具特点的中国人构成的,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但是,不同的组织(比如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等)、不同的学科为了了解社会、分析社会和改造社会,会按照特定标准把这些个体的人划分到一个群体里面,从群体的视角分析这些不同个体的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邱老师的作文课里,三(2)班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作文。今天,他们写的是关于树叶的作文。邱老师要每个学生在上作文课之前都带好树叶,随便什么树叶都可以。邱老师想:反正是秋天了,校园里到处都有落叶可以捡。所以,在那天,你只要走进三(2)班的教室,就会觉得像是走进了落叶满地的树林一样。每一张桌子上都放着各种形状的、黄黄的树叶。胡一鸣坐在教室里,一会儿扭头看后面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就是没写作文,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邱老师走过来说:“胡一鸣,你是不是要上厕所呀?”邱老师看到上课坐立不安的人,总是会这样问的。二年级的时候,有一…  相似文献   

10.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儿童处于天真未凿的混沌状态,绝对是“小天使”,他们有着天真、奇特的想象,有着许多成年人失落了的宝贵思维特质,这是特别需要加以保护和珍惜的。想象力是儿童最大最诱人的财富,乘着想象的翅膀,他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们的想象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他们说着自己想象中的话并常常信以为真,这是我们成年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我们认为他们是在“撒谎”,我们指责他们的“撒谎”行为,其实,我们的这种做法,正是在一点一点地扯掉他们想象的翅膀。儿童画画最初是从涂鸦开始的,随着儿童智力的开发以及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增强,儿童画画时渐趋写实,并在写实中融入了创造所需要的变形。以后随着年龄和绘画知识的增长,儿童画画时的顾虑也会增加,思维和画面也拘谨了许多。怎样才能恢复学生儿时的那种率性、大胆、自由和自信呢?这促使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画“小鸟的家”。一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讲解小鸟的家应是什么样的,而是让学生想象一下:动物会怎样装饰自己的家?如果你是小鸟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为什么?你愿意用什么样的纸和笔来画小鸟的家呢?听听小鸟们的声音,感受一下它们的心情,你...  相似文献   

11.
家有家规     
王海凤 《幼儿教育》2008,(11):42-4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话。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规则将会是什么样。但是我们到底要不要给不谙世事的孩子制订一套规则呢?  相似文献   

12.
遇到学生打架后怎么办?大道理他们都懂的,如果你再讲他们会觉得你很罗嗦。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案例,该案例从学生的精神世界着手来激活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他们进行激励。如果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进行这种精神的教育,那么打架等行为势必离我们的学生而去。  相似文献   

13.
一、讨论活动 问题:小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 活动产生的意图 秋天到,幼儿对树叶落下的现象很感兴趣,跑来问老师:"为什么大树妈妈不要小树叶了?"面对孩子童真的问题,教师发现孩子的观察力与好奇心是不容忽视的.于是忙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与孩子们一起对小树叶展开了各种有趣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郑蓓 《幼儿教育》2012,(11):6-7
生命教育这么丰富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可行吗?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  相似文献   

15.
唐汶  沈建国 《高中生》2012,(16):6-7
生气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拿出镜子,看一看,就知道了。生气的时候,没有可爱、快乐、祥和,有的只是一张紧绷、变形,看起来令人憎恶的脸。你可以观察观察那些正在生气的人,当看见他们全身紧绷时,你会开始害怕,因为他们内心的炸弹好像随时都会被引爆似的。所以,在生气的时候,自己照照镜子,这会给你很大的帮助,它将成为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2013,(1):109
说到探索未知,您会不会觉得过于高深?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天赋的礼物,对于我们来说,保证他们的安全,提供丰富的环境,就是最好的帮助。从一出生,宝贝们就竭尽所能地在和这个世界交流,他们的感官、小手小脚都担负着他们探索世界的本能  相似文献   

17.
风铃叮咚响     
叮咚: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眨眼就到11月了。听着风声越来越大,窗外的树叶也开始飘落了。"啊,天凉好个秋!"我豪气地抒发着。美丽的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可是,这并不可怕呀,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相似文献   

18.
苏菲的世界     
精彩摘录: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苏菲很肯定那位写匿名信的人会再度来信。她决定暂时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如今,在学校上课时,她变得很难专心听课。他们所说的仿佛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事。他们为何不能谈一些诸如:“人是什么?”或“世界是什么,又何以会存在?”这类的事呢?她生平第一次开始觉得无论在学校或其他地方,人们关心的都只是一些芝麻琐事  相似文献   

19.
初、高中在教材、测试和课程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初、高中英语存在跨度,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会对这个跨度感到很不适应,会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会觉得初、高中在知识方面出现断层。怎样顺利跨越这个跨度?怎样衔接这个断层?让我们来听听曾老师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20.
经过了几年的历练,从最初的小P孩到现在的大学生,"90后"变成了一副什么模样?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又有着什么样的标准?对于即将开始的职场生涯,他们的心智是否能匹配这样的生活?带着诸多疑问,看看这个由《中国新闻周刊》在新浪发起的主题调查,也许不难从中看到他们目前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