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介绍了小作者自己从书籍中了解到的精彩故事和认识的多样人物,表达了作者爱读书、爱生活的情感.全诗清新自然,语句琅琅上口.诗歌内容与单元主题“多读书、勤学习“相切合,是调动学生读书兴趣的良好载体.   ……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介绍了小作者自己从书籍中了解到的精彩故事和认识的多样人物,表达了作者爱读书、爱生活的情感。全诗清新自然,语句琅琅上口。诗歌内容与单元主题“多读书、勤学习”相切合,是调动学生读书兴趣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屋五《父母心》。教材分析:《父母心》是第五单元“快乐读书屋”中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围绕本单元主题“同情弱者”提供的补充阅读.是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延伸和拓展。故事叙述的是被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困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后的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文章生动地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深情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相似文献   

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7.
上海初三新编语文课本新添了个单元"爱情如歌",面对青春期的初中生,这样的内容合适吗?作者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从人文教育、爱的启蒙教育、建立爱的精神家园等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自编校本教材《胖豆豆读书喽》第五册“我爱读书”单元中的一首晨诵儿童诗《爱读书的树叶》和一个绘本故事《图书馆老鼠》。[设计意图]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是学生幸福、健康成长的最佳路径。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爱上那份高雅、神圣、安静与心灵的富足,实现读与写的自然沟通。让学生相信书籍的力量,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教材解读]儿童诗《爱读书的树叶》中,作者想象奇特,把随风摆动的小树叶比作摇头晃脑读书的孩子,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与天真,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小树叶白天捧着阳光、夜晚捧着月光读书的情景,传达出勤奋、执著与认真的精神,暗示同学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9.
11月30日,"2009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单揭榜,名单依旧延续前三届的方式,公布了前25位作家名单及版税.有意思的是前三名作者的读者群都是青少年,显示出青少年似乎比成年人更爱读书.  相似文献   

10.
孙静 《辅导员》2011,(17):22-23
古时有"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之说,意思是说,青年时期是读书的好时候,精力充沛,却不能好好读书;到老了时,好读书了,却老眼昏花、记忆力衰退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要引以为戒呀!因此,同学们要培养自己爱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学习语文来讲"爱读书、读好书"是最基础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思考、  相似文献   

11.
书店里相遇     
编者按"相遇"有很多种。《"你也在这里"》一文,写的是爱读书的作者在书店里与同班同学的喜遇,表现的是朴素而美好的读书情怀;《你好,奇遇》一文,既有文中人物西川在书店与"博尔赫斯"的"命中注定的相遇",又有作者自己对喜欢的书遍寻不得然后突然找到的"奇遇",写出了西川的"温暖"感受和"喜不自禁",也写出了作者的"狂喜"和思考。它们,都与书店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专题是“我爱读书”,课文以“如果你独立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开篇,阐述作者的读书观点,告诉我们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相似文献   

13.
张丽娟 《河北教育》2013,(Z2):21-22
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如何处理才能将教材内容与培养学生能力有机融合,而又不陷入精讲课文的范式呢?【教材简析】《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第二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叶文玲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的影响。作者的读物从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再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不断增加。在阅读中,由囫  相似文献   

14.
"快乐读书屋"是围绕主题单元设计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近年来,我利用"快乐读书屋"引领学生快乐阅读,使学生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窃读记》是台湾"祖母级"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被收在沪教版六年级上"读书有味"单元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因家贫买不起书而躲在书店内偷偷读书的经历。这是作者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在文中作者用细腻生动的描写表现儿时对读书的渴求,对知识的热爱。在窃读中作者品尝了人情的冷暖,感受到了被人关心爱护的温暖,使小时候因受屈辱而产生的对人间的仇恨荡然无存。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是本单元的主题。长期以来,对该文思想内涵的解读都停留在"爱"这个层面,如:"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教师教学用书)。而且"爱"的对象都局限在"弱者"(教材)"劳动妇女"(教师教学用书)等称谓上。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在我等看来是何等快乐的事啊!但在一些人看来却是苦差事,说什么"读书苦,苦读书"甚至于发出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哀号。阅读的"三有":有心、有形、有行,是爱读书者的必须。让阅读变得快乐,首先得有心。要打心眼里觉得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愿意读书、喜欢读书,因为读书益智、读书养生、读书交友等等好处都为一般人所认同。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爱读书的人一天不读书就会浑身不舒服。书不离手、手不释卷是  相似文献   

18.
孙世梅 《小学语文》2009,(7):116-119
【设计说明】“开展系列活动,感受读书之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书相伴,亲近阅读,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常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1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下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力求通过文本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之窗.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此文语言精美隽永,意境淡雅悠远.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的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绮丽风情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不仅是理解知识、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一、从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书 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