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初,西方女权思想传入中国.中国第一部女权思想著作《女界钟》融合维新派女学观念,形成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女国民思想,主要包括"民权与女权""公德与私德""破坏与建设"三个面向.与莫尔的《乌托邦》对读,它是一部具有"批判的乌托邦"特质的文本.作者在指出女界沉沦于黑暗的同时,将20世纪文明美好的未来寄托于女权革命,彰显了乌托邦思想推动进步、创造未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郭云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6):104-106
《我们的政治主张》是以蔡元培、胡适等一批著名知识分子针对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状况所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该方案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把握,把实现有序的社会政治寄托在"好人政府"身上,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范畴。同列签名序列之中的李大钊,则是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革命,他与前者之间似乎不应发生关联。李之签名,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其联盟思想应是导致他签名的主要原因,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的设想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女权”和“女权主义”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词汇。今天学者普遍接受的“女权”概念“日来说”和“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Feminism两个观点不全面、不准确,只采纳了日本方面的资料和中文报刊,未参考同时期的外文报刊。实际上,“女权”一词的形成是中日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女权”思想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是多渠道的,日本仅是其中较晚的一个渠道。“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Suffragism。这是20世纪初中国学者的误译,投射了中国学者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女权运动思想史上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中、之后各自表达了一套女权言说,从中可以观察到这些言说与他的更为宏大的叙述——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替有关。女权与国权、人权、阶级权之间本来具有相当距离甚至冲突,却没有影响到陈独秀对它们的兼顾。其基本的原因,在于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的空前危机,需要急切调动全民的力量来应对,而女性在功能、数量上都不容忽视,故引起重视并将女权论说朝推进国权、人权、阶级权的方向开展,注重其“人”的同质性。可见陈独秀的女权论说,与西方女权主义反对的“性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谈不上所谓“男权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严复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认为20世纪初中国的大患就是贫穷,这种认识切合实际。他主张路矿商办,引进外资,干路国有,有利于本国经济加快发展。他预见到清政府滥发铜元的种种危害,在近代货币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曼德拉是20世纪非洲著名政治家、南非国父,他在反对南非种族主义统治以及新南非建立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南非当时的斗争形势,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实现南非的政治转型,民族和解思想是其重要的政治思想。该思想萌发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且一直贯穿于他执政始终。曼德拉民族和解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南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南非种族隔离问题;不向白人进行报复,而是采取宽恕与让步。该思想根植于非洲传统文化,即乌班图精神,包含共同体意识,和平、平等、宽容、责任等政治价值观,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着许多契合点和共通之处。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背景下,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弘扬曼德拉民族和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政府主义又译作"安那其主义"。它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它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建立一个无政府共产社会。这种思想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初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和法国的浦鲁东、俄国的巴枯宁等等。无政府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1906年到五四运动前后以天义派、新世派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及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通信"一栏在《新青年》宣扬刊物主张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端方等官员对国际格局的认识已不止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已面临瓜分境地;在此关头,惟有努力改革,方可自强。在国内复杂的民族关系上,端方既认同各族群统一的中国,又希望保持大清朝的统治,他主张平满汉畛域,融合国内各民族。端方的主张和认识,显示了中国政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立国"与"立民"是中国救亡图存的基调,也是这一时期思想启蒙的主题.当时国中大部分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才有作为国家民族一分子的个人的解放与发展.立国也好,立民也好,均着眼于群体的挺立,可称之为"立群".立群思想强调个人对群体的绝对服从,群体利益高于一切.鲁迅曾是立群主张的热心唱和者,他的《中国地质略论》《斯巴达之魂》等早期文章均是热情洋溢的爱国主义宣言,表达的是对民族提振和国家兴起的强烈渴盼.  相似文献   

11.
女性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女权运动和性别观念的进步而向前迈进的,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趋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早期妇女报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期妇女报刊大多创办于上海、广州等中国南方沿海城市,以"兴女权,求民主"为宗旨,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倡导妇女解放,宣传民主革命。它们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中国妇女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时期所从事的卓有成效的妇女工作实践,不仅对苏维埃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进步进程。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妇女工作方针;坚持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妇女组织,保障妇女人权;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坚持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当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感觉派作家塑造的“热女”群像是中国现代学中女性人物的特殊类型。热女是洋场都市里激进的女权实践。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洋场都市日臻西化,欧风美雨加速中国都市男权制社会“扎崩乐坏”的大背景下,新性道德理论嫁接在妇女解放运动上造就了“热女”这一类都市新人。新感觉派作家把热女推上学舞台的一大意义,正在于通过准确把握和展示一类新的现代都市女性在情爱与性爱上女权意识的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拓展了新学所开创的“妇女解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积极参与和妇女自身的发展。妇女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会影响她们子女的成长进步,以及社会延续和经济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了妇女犯罪以及妇女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等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妇女的定位、不仅对于她们自身的命运,而且对于她们的子女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影响。从本质上说,中国妇女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完善法律机制,重视妇女社会特征保护,依靠法治,建立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有效支持系统,将有利于妇女逐步完成自己的重新定位和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周恩来女性思想的主要内涵、形成的来源以及周恩来在年轻时期、革命时期的实践和发展,可以看出周恩来女性思想的核心是男女平等,尊重女性权利,为解放女性而奋斗。他的女性思想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运动中,中国妇女积极投身革命,屡建功绩,并开展了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争取妇女各种社会权利的妇女解放运动。辛亥妇女运动随着民主革命的形势大起大落,显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都将经历一个复杂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正,立足于我国现实,着眼于妇女权益保护,在保留了原九章的整体构架基础上,对各章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丰富了妇女权益保障的手段,拓展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内涵,全面系统地加强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文学主题的女权表现上,它同时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学形式及其艺术法则和审美范式的全方位突破、创新上。这种突破和创新,事实上构成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价值意义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诸种文学体式的创作中,其对性别题材的全面开掘,对性别审美的大胆探索,对个人化写作的大力张扬,正体现了这种艺术突破和艺术创新的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和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代教会女学与中国传统女教──兼及中国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目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效果等各方面对近代教会女学与中国传统女教进行比较论述,提出:中国传统女教是建立在摧残和压抑女性、牺牲妇女权益的基础之上,导致中国妇女盲从卑弱的性格,进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代教会女学从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出发,以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不仅解放了妇女的思想,而且塑造了中国新一代女性自强自立的个性,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