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存储测试技术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测试技术。存储测试系统是为完成存储测试目的而设计的物理系统,它工作在高温、高压、强冲击振动、高过载等恶劣环境和紧凑设计条件下,自动完成被测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存储记忆。本系统主要由三路并行数据接口,RAM,CPLD芯片,以及计算机的外设组成。设计电路中CPLD主要起时序控制作用,在由计算机发出选择其中一路数据进行存储的处理请求后,经由CPLD来控制选通三路数字量中的一路数据,然后数据通过数据电缆被读取到存储器中并进行存储。数据存储完毕,当计算机发出读取数据请求后,通过CPLD的控制作用,存储后的数字量按照EPP模式从RAM经由并行接口读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软件实现显示和检测,本存储系统实现的是一个动态的存储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伟阳 《中国科技纵横》2011,(16):121-121,128
云存储模式带给企业很大变化,利用云存储技术把信息集中到云端,根据授权随时读取信息,云存储安全隐患值得重视。本文明确云存储安全概念,根据云存储结构模型分析安全问题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Kongsberg Simrad公司生产的EM系列多波束测深仪将所采集的原始数据以ALL格式的二进制方式存储,这种存储方式虽然较为节省空间,却不方便数据处理和参数分析。有时在处理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无法通过读取和修改源数据进行修正。为便于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以VB6.0作为开发平台,编写ALL格式分析系统,通过读取ALL文件中的数据,直观显示水深结果,并且提取需要的参数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校正。  相似文献   

4.
王孝萌  曹广超 《科技风》2012,(24):81-82
IMG文件格式是一种可存储多种类型数据、应用广泛的图像数据格式.IMG文件采用HFA结构组织数据,HFA是一种树状结构,各种数据(图像教据、统计数据、投影信息、地理数据等)占据“树”的各个节点.本文详细介绍了Img文件格式的结构,Img存储信息的重要特点是分块存储,并且提供了对Img文件读取的方法,此方法读取效率高,可以根据需要分块读取,只读取需要的块信息,大大的提高了读取速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存储过程的模式实现了在SQL Server环境下数据表与图像文件之间的存储与读取,并以VB为例,描述了实现的方法和过程。该实现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应用于其他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硬盘播出系统中,上载存储服务器是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由于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对数据的存储安全、稳定以及读取速度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广播电视设备的昂贵与单一性。面对昂贵的广播电视器材价格,一些地方电视台只能通过自行搭建系统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电视台的选择。在数据存储方面,鉴于广播电视的特殊性,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硬盘在这个行业中失去了优势。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存储也迎来了大跨越的新时代,如何让低成本的普通民用硬盘运用到广播电视行业中来?这是目前所有地方电视台都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南宁电视台首次尝试将民用普通固态硬盘SSD采用RAID方式组成磁盘阵列使用在上载存储服务器中,该系统搭建两年以来,运行良好,读取速度稳定,安全系数高等优势慢慢展现出来,本文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搭建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Excel文件到MARC文件的格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库开放互连(ODBC)实现Excel文件的读取,在分析MARC格式的基础上,经过数据读取、字段处理、转换存储三个步骤,利用易语言实现了Excel文件到MARC文件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针对液晶背光电源(Inverter)提出了一种基于VB的自动化测试平台。从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出发,通过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的设计,实现了在测试中产品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数据采集与分析、测试结果的存储与查询等功能。应用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测试快捷、通用性与可维护性好。  相似文献   

9.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电器产品防伪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但由于射频标签具有无法在金属物体表面工作的缺点,妨碍了这一技术在电器防伪方面的深入应用。本文针对这一难题,采用循序渐进的实验方法进行反复研究和测试,用实验数据定量化的展示射频标签与金属表面之间不同距离时的读取效果,并且总结了读取规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射频标签应用于金属电器产品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据库作为现代数据存储的主要方式,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数据存储和读取的效率,是数据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在数据库存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硬件和软件等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从建立索引、日常的完整性检查和碎片整理等方面,对数据库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给实际的数据库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生活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即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亚硝酸盐。离子色谱法检测阴离子有几个有点:二、节省人力物力;二、省时;三、实现结果的迅速测定。  相似文献   

12.
Web性能测试与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Web应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并在一个Web应用的实例中给出了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的测试过程,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转导推理的预测算法,基于有限的历史测试数据,对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并取得了接近实测的预测效果.还根据测试结果简要分析了对Web应用性能进行优化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泡沫论"的上海房地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在运用指标法和单位根法的基础上,对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指数进行测度,从实证的角度进行检验,指出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相对缓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负债资产比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对回归结果检验时,发现这一结论与检验结果不符,因此不能仅凭回归分析的结果来判断企业负债率的高低,不能仅仅因为回归分析结果是负相关关系就断定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资产比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软件性能测试中的关键技术和测试过程;阐述了性能测试的需求分析、脚本录制和测试方案的具体过程。以实际的Web软件为例,使用LoadRunner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实验;对软件测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发现软件中存在的软件缺陷,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寄存器传输级(RTL)测试产生及时延测试是当今集成电路(IC)测试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热点.首先从IC逻辑测试的测试产生和IC时延测试方法这两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测试产生和时延测试领域迄今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在RTL行为描述的测试产生方面,提出了新的RTL行为模型的描述方法:行为阶段聚类描述,并提出了基于聚类的测试产生技术.将这些技术集成到RTL级ATPG系统ATCLUB中,在提高测试产生效率及缩短测试长度方面效果显著.在IC时延测试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可变双观测点的时延测试方法。基于该方法提出了新的时延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和完善了可变双观测点的时延测试系统DTwDO.DTwDO提供了从时延测试到故障诊断等一系列测试工具,有效减少了测试通路数,提高了故障覆盖率,并有很高的故障定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从实际产品出发,针对以往磁珠法血凝仪中对信号采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其工作原理及测试项目和标准,给出了简单的信号采集、放大和补偿方法,并对各电路进行了设计、测试。整套的采集过程解决了以往的相关问题,得到了正确、有用的磁珠信号,并满足了信号的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寄存器传输级(RTL)测试产生及时延测试是当今集成电路(IC)测试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热点.首先从IC逻辑测试的测试产生和IC时延测试方法这两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测试产生和时延测试领域迄今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在RTL行为描述的测试产生方面,提出了新的RTL行为模型的描述方法行为阶段聚类描述,并提出了基于聚类的测试产生技术.将这些技术集成到RTL级ATPG系统ATCLUB中,在提高测试产生效率及缩短测试长度方面效果显著.在IC时延测试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可变双观测点的时延测试方法.基于该方法提出了新的时延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和完善了可变双观测点的时延测试系统DTwDO.DTwDO提供了从时延测试到故障诊断等一系列测试工具,有效减少了测试通路数,提高了故障覆盖率,并有很高的故障定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有效复用测试用例能够提高测试效率。本文围绕软件复用的3个基本问题,分析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复用维度、质量特性;研究了可复用测试用例库的结构、相关角色及支撑管理措施;提出了测试用例复用过程,对可复用测试用例全生命周期内的活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Disaster Management (DM) is a diffused area of knowledge. It has many complex features interconnecting the physical and the social views of the world. Many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bodies create knowledge models to allow knowledge sharing and effective DM activities. But these are often narrow in focus and deal with specified disaster types. We analyze thirty such models to uncover that many DM activities are actually common even when the events vary. We then create a unified view of DM in the form of a metamodel. We apply a metamodelling process to ensure that this metamodel is complete and consistent. We validate it and present a representational layer to unify and share knowledge as well as combine and match different DM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aster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