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大纲》对于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我认为如果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做到读书有法、读书有趣、读书有得,那么他的语文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从事学习和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可分别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小学生读书,如果他们喜欢哪篇课文.就会越读越爱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作者、教者与学生之间想象的融汇贯通、和谐共振。想象力的高低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标志。学生的想象力还和他们的阅读积累、生活经验、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紧密相连。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加强阅读感悟,文以载道的功能就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在读书中也就渐渐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习好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最基本的方法,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6.
杨越 《学子》2012,(8):41-42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把他们引向阅读之路。因此,学校推进了大阅读工程,设计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以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为学生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名著...  相似文献   

7.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指导者,必须根据阅读的特点和规律,既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善于读书。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从注重阅读个性,留足阅读空间,扩大阅读范围几方面入手去创设学生喜爱阅读的氛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巩固和延展阅读成果,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也有专家认为:学生没有阅读的愿望,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学生要获得知识,就要阅读书籍,特别是各种课外书籍。经常进行课外阅读不但能巩固和扩大教学效果,还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多种能力。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其语文水平、文化修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是笔者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好读书的热情的一些认识。一、教师影响,享受读书乐趣小学教师可以说是小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小学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高,小学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从注重阅读个性,留足阅读空间,扩大阅读范围几方面入手去创设学生喜爱阅读的氛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巩固和延展阅读成果,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呢?一、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学生的阅读是不能被耽搁的,如果过了阅读的最佳年龄,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读书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之一。如何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的局面、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以及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重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紧紧围绕课本来进行的,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物理概念和理论的逐步建立、形成、理解、记忆、掌握的过程,也是智力逐步开发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新课教学时,课前要布置阅读预习,课后要留阅读复习或与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不是单靠讲所能达到的,要靠正确方法指导下的读书实践,因此,阅读课应该上成读书训练课,要突出读书训练,使学生学会自己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应重视使用自学工具的训练。会使用自学工具,是学生独立阅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学生在低年级学会汉语拼音和查字典,中高年级学会查词典、使用参考书的方法后,不能只学不用。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常练习运用,让他们在学习中,会运用自学工具,帮助自己读…  相似文献   

14.
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阅读活动。小学生阅读与成人阅读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成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获取社会生活的信息,而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并加工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量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主题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教师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  相似文献   

15.
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才能使学生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阅读快乐,快乐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教师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文,不是靠传授,而是靠积累。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不充分,后天更难弥补,故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儿童构建一种书香文化,让他们乐读,善读,使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需求,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提供精神食粮,为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阅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如果拥有卓越的阅读能力,那么会对其学业和交际处事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现在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时的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在吸收教师传授阅读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开展课内读书或者课外读书的阅读活动。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明显的强化。将小学高学段的语文教学案例,详细开展关于课内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由“扶”到“放”,拾级而上。既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又要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善于读书。一、激发阅读动机小学生受年龄和思维特点的限制,认识能力比较低。尽管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阅读数学课本的动机模糊,带有较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首  相似文献   

19.
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初中学生应该怎样读,这个问题困扰作者很长一段时间。在教学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时,一次精彩片段的放映,让作者对有效阅读名著这一块产生新想法:为什么使用多媒体放映,就会激发学生兴趣,怎样让学生更多更好更有效地阅读名著?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顺利过中考名著阅读题这关,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阅读,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做好学生读书的一些准备工作。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读书方法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最后的实时检验环节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阅读名著。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7):44-45
<正>《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按照《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年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对所学课文乐于读,就会越读越有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