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凌龙华 《中学教育》2003,(1):47-48,43
一反省我们的作文教学 :从小学到高中 ,似乎从未在乎过“人本” ,短视和功利性 (主要源于应试压力 ) ,使师生不约而同瞄准立竿见影的“文本”。于是“模式作文”、“技巧作文”、“追潮作文”盛行不衰。为文而文 ,使作文人格分离 ;为文造情 ,使作文心理畸型。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中 ,这样哭笑不得的事可谓屡见不鲜 (特别是 1998年题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的高考作文 ) :为感动阅卷者 ,考生心照不宣公然造假 ,不惜让美满的家庭横遭“天灾人祸”。为“分”贬“人” ,为文造情 ,这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 ,特别…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8年高考作文题给出“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话题材料后,1999-2000年的春夏高考又相继给出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新世界感言”的话题以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话题作文”正倍受高考命题者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改变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化消极为积极?让学生从消极心态的“阴影”中走出来,走进“阳光”?我们的思路是:以人为本,从“怡情”、“沟通”、“松绑”、“实践”、“积累”五个维度构建作文教学框架。 一、怡情 将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作为作文教学的灵魂。在操作上,一是充  相似文献   

4.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来纠正或者说确定一种说法,改变一种视角。历来都说“批改作文”或者“作文批改”,我觉得有必要在“作文”和“批改”之间强调“学生”一词。“批改作文”或“作文批改”是一种只见文本或者说以文为本的视角。而“批改学生作文”是既见文本,更见作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覃章俊 《湖北教育》2002,(23):24-25
传统的作文教学“人”“文”分离。个性化作文目标应该着眼于“人”,开发人的生命。面对现实作文中的“沉疴”,不要一味地责难,而要从本质上理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人”。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尊重“人”,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羊刚 《教学月刊》2003,(6):38-40
一次全市范围的考试后,一位女生拿着自己的作文来找我。她有点委屈:“考试作文是不是凭运气的?我的作文没偏题,怎么得分比平时作文不如我的同学都低呀!”言下之意是,考试作文的命运取决于落到怎样的评卷老师手里,“写”得好,不一定“评”得高。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于是,我仔细读了这篇阅卷老师评了43分(低于全市平均分)的习作,发现文章不乏可贵之处:(1)扣题紧。写对“苦”“乐”关系的认识,既不受提示语的限制,又切合题目要求,算得上“机智”。(2)情感真。从亲身经历中取材,不矫饰、不虚夸。(3)体验深。“苦”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7.
从近几年高考考场作文命题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主要是“新材料作文”)三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作文写作,都要在审题上下工夫。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只有对题目的外延和内涵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偏颇,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级的作文写作目标。可以说,准确审题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8.
训练一:爷爷是家里的闲人。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忙,顾不上他。我自己学习忙,也顾不上他。于是他自个儿“找乐”去了。他“找乐”不要紧,他花钱实在是“太不知道心疼了”。唉,这个憨大!材料挖掘:1.这则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什么?2.怎样理解爷爷“找乐”这个词?  相似文献   

9.
在话题作训练中“给材料作“是常见形式之一,如何正确把握“材料”与“作”之间的关系是写好“给材料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志贞 《亚太教育》2019,(10):178-178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且不亚于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强调“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面对如此重要的作文教学,如何改变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寻求到“快乐习作”的最佳打开方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将从“消除束缚——我要表达”“激发兴趣——我想表达”“紧扣生活——我会表达”等三方面谈谈自身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宋运来 《江苏教育》2023,(9):10-14+3
从作文教学问题出发的童漫作文,起于“看图作文”,发于“看漫画作文”,勃于“儿童漫画作文”,成于“童漫作文”。二十八年来,童漫作文研究团队基于小学生学习心理从童漫作文到课程育人,从“童漫作文教法”,再到创立“童漫教学法”,高质量实施语文教学,让儿童热爱母语,学好母语。  相似文献   

12.
“绿色作文”理念对于深化当前的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传统的作文——“灰色作文”以及形成的原因两个方面,介绍“绿色作文”理念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作文”的理念并重点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学口头作文教学是通过“想、说、听、评”相辅相成而互为联系和作用的,“想、说、听、评”发展的优势明显,“写”就会水到渠成。一般可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由“写”变“说”,逐渐进入;二是整体安排口头作文课堂教学的结构;三是由“说”自然过渡到“写”。  相似文献   

14.
曹韧 《新作文》2004,(5):1-1
“幻”→“真”→“情”→“理”是学生作发展过程中必然经过的四个价段。  相似文献   

15.
李维鼎 《湖南教育》2004,(17):34-35
凡“体验”都由于“验”而“独特”。据我的理解,“以身体之”就是“人”在“环境”中,开放眼、耳、鼻、舌、身去全方面感觉,与“环境”相互作用,演化出各种各样的“事”。“以心验之”,就是在亲历、实践的“事”中,让五官与“心”接通,使感觉“往心里去”,同心里原有的“经验”汇合、振荡和重组。前者若是“走过四季”,重于感受,后者便是“走过自己”,重于感觉。在“走过四季”中“走过自己”,“走过自己”也就是走过“四季”中的“自己”。人与人不同,心与心相异,五官所“感”,心灵所“受”当然各各不同。因此,“独特”是“体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参加历届中考作文蒯卷,印象是:满分作文寥寥无几,真正的优秀作文少之又少。原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缺少“四气”,或“四气”不足。中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要有“四气”,即正气、大气、文气、雅气。  相似文献   

17.
每个语文老师大概都有这样的苦衷 :作文题目出枯竭了。有人为了改变出题“老一套”的现象 ,别开生面 ,想出一些新颖的题目。但事与愿违 ,学生不但做得不新颖 ,反而弄得文不对题。其实 ,学生做过一篇作文 ,不等于“会做”或“做好” ,今天做《难忘的人》 ,明天做《春潮滚滚》 ,后天做《人生的价值》 ,一学期下来 ,做过的题目不少 ,但真正“会做”的却不多。这样 ,老师在出题上“花样翻新” ,甚至为此而“绞尽脑汁” ,学生却“应接不暇 ,结果是“广种薄收”。由此看来 ,作文题不全在于“新” ,也不全在于“多” ,再“新”再“多”总不能逾越学…  相似文献   

18.
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式,作文修改是一种“煎熬”,更是作文进步神速的捷径。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片段吧。“嘿!接纸团。”“今天我回家要上分。”“上分不叫我”。上课铃响了,王老师还没有来,我们的教室闹成了一碗麻。“咦?”走廊的砖板上反射出了王老师的身影。看着王老师笑咪咪的,我拍了拍同桌的肩,告诉他王老师来了。  相似文献   

19.
大凡优秀作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  相似文献   

20.
拟题上突出“新”字。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也是全文的眼睛。只有扣题而写,文章才会紧凑、集中。如以“书”为话题,有人拟题为“思想的源泉”。这个题目太大了,难免会泛泛而谈。有的同学在拟题上注重“短、精、巧、新”便拟题为“书痴”、“书迷”、“书缘”,写“我”与书的密切关系,写书帮“我”战胜了困难,使“我”获得了成功。这样的题目才生动、形象新巧。 立意上突出“新”字。话题作文要在立意上狠下功夫,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人, 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只有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才能真正达到“人无我有,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