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综合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围绕运动训练能否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转这一有争议话题,阐述目前对此问题的两种不同观点及其实验证据,以及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产生的影响,以使读者对当前纤维类型与遗传和运动训练关系研究状况有所了解,并具同时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肌纤维类型的研究是运动生理学近二十年来一项重要进展,给运动选材及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了一项重要生理科学依据。1962年,生理学家伯格斯特隆(Bergstrom)首创活体肌纤维检查术,研制成功肌肉活检外,使几百年来对动物肌纤维类型的研究开始应用于人体的研究,由于实验技术的突破,很快在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开展了对运动训练与肌纤维类型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一些优秀教练员,如美国著名游泳教练、生理学博士康西尔曼等把肌纤维类型理论应用到选材及训练中,取得明显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3.
缑奇锋 《体育世界》2014,(6):134-135
骨骼肌类型的研究不论从组织学及肌肉生理学角度看,或从对运动调节的立场看,都是很重要的。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训练密切联系,不同身体素质与不同肌纤维的分配比例有直接关系,这可以做为选材及安排训练的依据。为运动生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因此,关于骨骼肌纤维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苏丽  姜宁  张玥  牛燕媚  苑红  席翼  傅力 《体育科学》2008,28(4):43-47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PGC-1α表达及由此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氧耐力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氧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3周(TC)、6周(SC)、9周(NC)、对照组和3周(TE)、6周(SE) 和9周(NE)运动组,建立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mATPase 染色分析各组骨骼肌PGC-1α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各组骨骼肌 PGC-1α转录和翻译水平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mATPase染色结果表明,各运动组运动后腓肠肌纤维类型百分比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有氧耐力运动可诱导骨骼肌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但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显著变化.提示PGC-1α可能在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单纯运动并不能诱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发生,其可能是细胞内代谢和外界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训练能促使骨骼肌形态、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如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转化等。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与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为研究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8.两种基本类型的肌体纤维对运动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要明确,不管通过什么类型的训练,两种基本类型的肌肉纤维,即快肌纤维(FT)和慢肌纤维(ST)之间是不能互相转换的。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组成不同程度地由遗传所决定。但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使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发生选择性的肥大,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的代谢特征和代谢能力也可相应地加强。例如短  相似文献   

7.
骨骼肌纤维类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肌组织中的特定分布和构成比例,决定其对复杂功能的适应能力。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研究为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影响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负荷特征,最大力量评定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力量训练时间特征以及力量和耐力训练的组合效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随着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改进,有关人体舰纤维结构形式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运动训练或石膏固定肌肉后,观察其对肌纤维结构的影响变化,而且对从事不同竞技项目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机能特性进行专门研究。本文根据不同竞技项目的特点和从事该专项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结构和特征的已有文献资料报导进行综述。 1.一般人(未经训练者)肌纤维的组成特点在讨论不同竞技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特征前,首先应明确正常人肌纤维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过度训练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测试法,对过度训练的概念、类型、诊断以及预防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力求为运动训练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强度训练对骨骼肌ATP/CP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代谢关键酶和代谢底物两方面综述了大强度训练对ATP/CP代谢的影响。大强度训练对CK活性的影响存在着争议,但高水平的运动员能够更快地动用CP;大强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MK活性;大强度训练对肌凝蛋白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不确定,多数学者认为不会改变其安静时水平,但会影响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ATP酶活性。大强度运动时,几乎所有类型肌纤维中的CP都参与供能,而ATP供能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纤维。大强度训练对安静时ATP/CP含量影响不大,但是非常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可能会引起ATP少许减少;运动训练可以增加线粒体ATP生成速率;大强度运动中TAN代谢与肌纤维类型有关,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盘检索,查阅了1990年以来中文体育期刊中有关肌纤维类型研究的全部文献资料,并且参阅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的科研成果。本文对肌纤维类型的研究现状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并且探讨了肌纤维类型研究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骨骼肌纤维类型是体育科学研究中一项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与专项运动能力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某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特点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测定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却未能广泛地应用到体  相似文献   

15.
抗阻力训练强度与肌纤维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影响运动成绩的训练因素是很多的,但其中抗阻力训练强度(%1RM)诱导的细胞,分子发生生理性变化是重要的因素.文章综述和分析抗阻力训练对肌纤维产生的适应.当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达到18%~35%1RM,即可诱导肌细胞发生肥大反应,而肌纤维类型间的相互转变可能和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无关.横向分析优秀举重运动员,表明肌纤维TypeⅡ肥大程度增加最为明显,其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在80%~95%1 RM.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心理训练、运动心理训练、高尔夫心理训练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归纳了目前高尔夫心理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欲通过该研究对今后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起到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广泛进行的肌纤维研究已走过了廿多年的路程。大量的工作使我们现在对肌纤维的类型、生理(包括电生理)、生化以及超微结构的特征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为了有利大家对下面所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里我们用简表将肌纤维的这些有关特征作一个概括(见表1)。运动训练研究人员对各专项运动员肌纤维的特点也作了不少研究。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肌纤维类型的研究已成为我国目前体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课题。由于方法的多样化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这项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引起了运动生理学界和训练学界的普遍注意。特别是肌纤维类型间接测定法层出不穷,为这项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克服了直接测定法的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骨骼肌纤维类型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与专项运动能力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一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特点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测定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却未能广泛地应用到体育运动实践中去。这是因为当前采用的测定方法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今越  丁树哲  刘伟  王小虹 《体育科学》2007,27(6):60-69,8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总结并分析以往至最新的IL-6研究成果,从运动与肌源性IL-6、运动与不同类型肌纤维IL-6的生成、运动训练与IL-6及IL-6R系统、运动模式与IL-6、糖代谢与IL-6、IL-6与抗氧化剂VC、VE、IL-6与IL-8、IL-6与SOCS-3几个方面论述运动介导下,IL-6的生成特点、影响因素和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