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秀慧 《职业技术》2007,(9):41-41
温州人才市场日前发布今年一季度市场供需分析。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人才交流供需两旺,尤以本市各类轻工行业的人才需求最大,相关领域人才的就业难度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网讯珠海市二季度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统计结果表明,珠海市人才市场求职竞争趋缓,其中市场营销和计算机应用人才最为抢手,出版、文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比上季度增加两倍。由人事部门提供的全市人才市场二季度供求信息显示,本季度在珠海人才市场登记的用人需求为12273个,登记求职人数为58232人。由于高校毕业生大多已在一季度确定了择业意向,因此与上季度相比,二季度珠海人才市场登记的求职人员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人才市场职位供需比由一季度的15.3下降到14.7,这意味着求职者在现场求职比上季度要略为容易。供求信息还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3.
世界人才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当前国外人才市场的一般特点是:一、政府对市场实行间接控制。美国、西欧及日本等国家的人才市场,基本上是完全放开的,由社会供需自发调节,政府机构不直接干预微观运行,不直接插手基层单位人才的取舍及其流向。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强化立法...  相似文献   

4.
世界人才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湖南浩知国外人才市场的一般特点一、政府对市场实行间接控制。美国、西欧及日本等国家的人才市场,基本上是完全放开的,由社会供需自发调节,政府机构不直接干预微观运行,不直接插手基层单位人才的取舍及其流向。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强化立...  相似文献   

5.
市场细分:高校文秘人才培养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文秘人才市场出现供需严重脱节的现象.如何在买方市场上解决供求双方的矛盾,关系到高校文秘专业的生死存亡.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市场需求、未来发展趋势和各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重点服务的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文秘人才.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21日由成都市人事局、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举行的2009年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暨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新会展中心拉开帷幕,651家单位现场提供了15721个岗位,4万大学生进场求职。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人事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定期发布北京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工作的通知》。从现在开始,北京市人事局将实行首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本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北京市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永和介绍,人才市场的流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体系的建立,将帮助市场引导首都人才市场的发展和走向。发布综合性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相似文献   

8.
健全高校与企业沟通机制理顺毕业生供需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它和企业通过人才市场这一有形或无形的平台,实现着人才的转移和交换。从表面看,高校作为人才市场上的“供方”,毕业生的质量是其生命线,它们理应以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为己任;企业是人才市场上的“需方”,它们最想得到立即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货真价实”的优质人才。也就是说,供需双方在人才的规格上是存在共识的,合格人才的培养既是高等学校的追求,也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供需错位的怪现象,客观上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人才培养的沟通机制,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合格率”,减少教育和人才的双重浪费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非常需要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贸易谈判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外经贸人才.但我国国际经贸人才市场目前是供需缺口非常大,国际经贸人才不但不足还存在结构上的缺陷.本文就从以上两点入手,结合我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立足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人才市场从广义讲,是人才智力流通领域,是人才智力供需关系的总和。从狭义讲,是指人才智力交换的场所,是为人才双向选择提供服务和保障的中介机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市场,其根本宗旨和方向就是要打破垄断型、集中型、封闭型的人才管理体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调节,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现人才的有效流动,使人才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最优化,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政府必须转换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积极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继续教育》2003,17(6):59-59
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作为企业营销活动的中坚力量———营销总监和销售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急需的稀缺性人才。据国家人事部公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人才供需数据显示,我国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已位居全国人才市场职位需求的前列,其中营销策划管理人员最为缺乏;而南方人才市场的每月人才供求统计中,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同样遥遥领先。事实上,我国营销队伍规模并不算小。从199…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人才高消费与低学历人才闲置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需要从教育的体制和人才供需结构全面进行梳理和改革,真正形成人才市场的健康、协调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需要一大批中高层的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来支撑。但是,旅游人才市场上却存在着劳动力供需、人才供需以及创新供需错位等矛盾。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五年制高职教育将中职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有效地融为一体,针对核心岗位能力要求,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为主线,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应运而生。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是人事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人才市场体系,才能使人才资源获得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一、建立人才市场的客观必然有关资料介绍,短短十多年,全国各地建立起人才交流机构2000多个,民间机构140个,固定的人才市场500多个,举办过大型人才集市交流700多次。全国各地、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共为全国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输送人才约10万人次,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输送人才22万人次,为三资企业输送人才12万人次,为乡镇企业输送人才近8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十年我国的用工方式完全采用计划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包括电大普专生的工作问题都由国家解决。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社会的用人机制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已形成了“单位用人找市场,个人就业去市场”的新机制。单位可以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挑选自己需要的人才,个人则可以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人力资源市场化的进程。这一种供需直接见面的人才流动形式,使社会人才的使用和流动更加合理和科学。在这种形势下,人才使用和流动的新机制的核心是竞争,也就是说职业和岗位要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同样一个岗位也许有若干个人去争取,用人单位要选用一个员工,不但需要他有相应的学历证书或技术等级,而且还要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在其它条件相仿的情况下,谁对将来的择业竞争早早作好了准备,谁具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优势,谁就能在择业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上的亮点,持续供需两旺。近期由于新经济的形势,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发生了新的变化,迫使我们去思考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人事局近日发布今年第一季度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全市各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登记用人单位招聘职位需求138.6万个,登记求职人员共279.2万次,职位供需比为2:1。招聘专业数量排名前20位的是:计算机硬件、土建、广告、信息工程、行政管理、轻工粮食食品、中等职业教师、中西医、企业管理、材料科学、市场营销、机械与仪器仪表、化工与制药、计算机软件、物流管理、会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分析、金融、电子工程。此外,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招聘需求量也相对较大。专家分析,一季度首都人才市场供求情况…  相似文献   

19.
供求关系,价格规律,竟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三大特点.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要求一切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不仅有商品市场,同时还要有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和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证券股票市场等等.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属于流通体制之一.目前已出现有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职业招聘服务中心、人才一条街和劳务集市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市场,以满足用人单位和各类专业人员之间双向选择,并成为人才供求的集散地.大学毕业生、各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改变了以往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增多,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资料显示,人才市场出现了"过剩与稀缺"的供需悖论。复合型外语人才短缺成了经济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升复合型外语人才质量将在应对供应悖论、解决人才稀缺及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