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来源,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能降低  相似文献   

2.
函数与生活     
教材中所列举的函数应用题大都取材实际生活,为的是加强同学们的数学应用意识,遇到问题要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算,逐步体会到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构建数学模型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数学应用学习打下基础.现通过实例题来介绍几类模型.  相似文献   

3.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是检验是否学好数学的根本原则.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实践中应从以  相似文献   

4.
2011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新理念,因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于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教学理念.具体教学方法和体会有如下几点: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  相似文献   

5.
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肖延华 《教师》2011,(16):74-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转化为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面就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有理数运算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不断提高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会用数学。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不应唯一地强调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应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价值,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学会从生活这个广阔大地中挖掘数学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是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实际应用呢?我浅淡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数学问题也产生于生活中.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运用生活素材、激活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教学资源、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数学离不开生活,因为它使数学变的更生动、更有活力;生活离不开数学,因为它又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兴趣作用的论述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的探讨,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一、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好新教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二、利用生活素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学会应用数学,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可见,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可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  相似文献   

16.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产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是学生能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找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一、让书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8.
窦子梅 《甘肃教育》2014,(15):108-108
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标也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1.善于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数学教学。新课标要求:"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学有用的数学,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海霞 《青海教育》2002,(11):38-38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从生活中总结出来,又为生活服务,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周围事物的密切联系,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活动经验)及必要的应用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数学意识呢?数学意识就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  相似文献   

20.
史艳艳 《考试周刊》2014,(69):92-92
<正>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来说,教师就是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生活把数学简易化,使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