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取得、消耗类动词构成的"S+V+NP1+NP2"是否是双宾语句,是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领属关系和层次分析角度来论证取得、消耗类双宾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双宾句的看法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认为“获取”类动词带两个名词性词语时所构成的结构为双宾语结构。本文从“获取”类动词的语义指向和这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获取”类双宾句不能成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词化"这一术语集动态演变过程与静态演化结果于一身.借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荚汉"哭"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偏好.研究有以下三点发现:一是英汉"哭"类动词享有共同的语义成分组合模式,即"核心意义+方式+原因+口型+持续时间",但内部语义容量及词语感情色彩有差异;二是英汉"哭"类动词词化偏好不同;三是词化过程伴随着语义成分的增加,消减、合并及词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由“获取”类动词构成的“动 +名1 +名2 ”的句式不属双宾语句。这类句式不能分化出两套动宾结构 ,而且名1 与名2 之间隐含着领属关系。结构助词“的”可以作为鉴定此类句式为单、双宾句的鉴定字  相似文献   

5.
仅从意义出发,隐现句和领属句应当是现代汉语中的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名称的不同掩盖不了二者之间存在的众多共性.从原型理论出发,我们认为过去学者所关注到的隐现句和领属句的差别主要是从典型的隐现句和典型的领属句角度去分析的,其实二者之间应该是个连续统,完全可以纳入一个句法格式来加以考虑.这类句子识解为隐现句还是领属句与句首名词性成分空间性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句首名词性成分的空间性越强,句子越易识解为隐现句,反之则易识解为领属句.  相似文献   

6.
江苏盐城步凤方言的"子"缀词可以分为名词性和非名词性两大类.其中,构成名词性成分的"子"缀是同化扩展的结果,而构成非名词性成分的"子"缀是异化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冕死了父亲"等是领属性致使句,其中动词受致使范畴扩展,有相应的把字句,主语是致使范畴为动词选择的论元,可以关系化,也可以被转指。主语由致使范畴指派致事角色,它通过成分统制跟役事的领属者建立领属关系。有领属关系的两个成分不一定构成结构体,它们可以是非连续成分。动词的论元由扩展它的功能范畴选择,论元跟动词的关系可以很松散,甚至可以是另一成分的领属者。  相似文献   

8.
"X屏"类词语本是名词性词语,但随着这类词语的广泛使用,其中的"黑屏""白屏""蓝屏""花屏"还发展出了一些动词性的用法.本文从动词的特性和动态单音节颜色形容词的角度出发,对"黑屏""白屏""蓝屏""花屏"的动词性用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和认知语言学中"转喻"的角度分析了其动词性用法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其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试从这些动词前后成分的特征、动词的重叠形式以及动词内部结构出发,对这类"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中双宾语动词的分类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其稳定性或简洁性还有值得商榷之处。该研究结合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把汉语双宾语动词分成两个层次的类别:根据类典型理论,双宾语动词可以分为真双宾语动词和准双宾语动词;根据动作导致客体移动的方向,真双宾语动词可以分为左向和右向两类,并依此对英、汉双宾语动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双宾语的范围问题,语言学界分支较大,今天的双宾语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指人,一个指物,而是可以同一类事物,或都指人,或都指物, 甚至可以是一对象;双宾语“动+名+名”的基本模式已被打破,直接宾语可以是谓词性的成分;有些双宾语之间实际存在着某种结构关系,而使得动词不能与近宾语搭配;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也不再只限于表示“教示、予夺”意义的动词,表示称呼、评价意义的动词也能带双宾语了等。这是对传统的双宾语范围的突皮。  相似文献   

13.
人称领属是阿尔泰语系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名词范畴,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有些语言的人称领属还区分单复数.它的语序位置总是在中心名词的后面,形成“名词性词语+人称领属附加成分”的结构,这个结构称为人称领属结构.人称领属结构的语序分布情况有三种:人称领属结构居首;人称领属结构居中;人称领属结构结尾.  相似文献   

14.
"很+X"结构的语义制约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尽分析了"很"与后续成分X组合形成的各种"很+X"结构的语义特征:X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与名词性成分等;认为"很+X"结构作为一种构式用来表达主观感受上的程度"高",其核心语义制约条件为"无界"和"层级性".  相似文献   

15.
"所一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用作助词时, "所"有两种用法:一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动词之前,和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二是作语气助词,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或"的"字短语之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语气助词和语气词是虚词系统中处于不同层面上的两个词类,它们的分立,对更好地理顺助词与语气词的关系和解决虚词的下位分类问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问"的双宾语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分析。第一步,表问询对象的名称性成分逐渐取得了"问"的宾语位置,"问 于 NP1"变为"问 NP1"。这样,"问"就拥有了两种语义类型的宾语——对象宾语和内容宾语。第二步,"问 NP2 NP1"和"问 NP1 NP2"的竞争,汉语历史地选择了后者作为它的双宾语结构,"问"从一个二价动词变为三价动词。  相似文献   

17.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这类句式一直以来都争议不断,各家观点不一。有些学者认为"他"和"四个杯子"具有领属关系,这是一个单宾语句,"他"是指物名词"四个杯子"的定语;也有学者认为"他"是动词支配的间接宾语,与受事宾语"四个杯子"一起构成双宾语。我们认为该类句式是双宾语句式。以徐杰的约束理论三原则为基础,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来具体论证说明该句式为双宾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19.
徐鑫  张宇峰 《现代语文》2014,(3):151-153
从认知的视角出发,研究英语和汉语在概念形成与表达上的差异。讨论了两种语言在动词使用及领属主语的选择上存在的差异。在双宾语结构中,汉语中存在双向矢量动词,英语中只有单向矢量动词。在领属主语的选择上,汉语多突出个体,英语多突出整体。这对英汉对比研究和二语习得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汉语在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中,动词由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扩展,且由这两个功能范畴选择论元并指派题元角色.达成范畴的phi-特征集不完整,不能为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特征定值,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由毗邻的动词指派,获得固有格.为了让动词与名词性结果论元毗邻,可将致使范畴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把”以阻止动词移到致使范畴位置,或通过话题化或被动化等方式让役事移到更高位置.在别的相关句式中,名词性结果论元也可以通过毗邻的词汇核心获得固有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