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报纸消亡确定是“报存纸亡”吗?报纸读者确定会“渐渐老去”吗?报纸价值确定是“内容为王”吗?2014年对纸媒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再次引发的报业存亡话题还未平息,上海解放文新两大集团合并给这个并不新的话题炉火添柴,直到2014元旦起新闻晚报停刊引发“纸媒之殇”,报业可谓哀鸿遍野。报纸存亡的高谈阔论,不仅无助于报纸的新生,而且充满了负能量;报业转型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2.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作产业办,把报社当作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立足于加快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报社的“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并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报业的经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谈经营应该先从报纸的经营说起,因为报纸定位是报业经营的“坐标”,报业的经营思路是根据报纸定位确立的。报纸的定位,即这张报纸办给谁看的,也就是让哪些读者来买或订我们的报纸。如:沧州晚报定位是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曹鹏 《新闻记者》2006,(5):42-44
近来在报业会议与论坛活动中,“2005年全国报业经济走势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广告研究专家不约而同发出警告,而各地报纸的广告经营者也纷纷传来“预亏”或“利空”信号,兼之与此同时网络与新媒体快速崛起,同为传播媒介而此消彼长,“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更给报业前景笼罩上一个沉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4.
谌笛 《新闻窗》2007,(5):95-95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在深刻总结了当代中外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了“数字报业”的理念,要求全国报业要在以往推行报业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数字报业发展战略,“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报纸,这是尽人皆知的传媒,但“报业”一词还是近年来国人常提及的泊来语。报业指什么?是报纸事业、报纸行业,更是报纸产业。《阜新广播电视报》这张阜新报界的“小老弟”十年来靠自收自支滚雪球式地发展.主要是基于整个市场运作的体系及对于报业经营的正确理解。并把这种理论运作做到实处。我认为。我们这张行业报纸的生命应该这样界定:“读者为本。信息为源,市场为桥”。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陷入了经营困境。有人认为,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拐点”,报纸进入到一个下滑轨道,特别是广告增长率的持续下跌,是中国报业进入“寒冬”的标志。在报业普遍不景气的行业背景下,三种报纸处境尤其尴尬:一是曾经一马当先的拓荒,在市场上一枝独秀风光无限后被后来居上的新竞争超越,迫切需要再次创业重铸辉煌;二是新办报纸办报有年,却一直不温不火,找不到突破点,在瓶颈下苦苦挣扎寻找方向;三是处于市场边缘化的报纸,想改头换面成就主流报纸。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数字报业”战略,并且正式写入《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纲要中指出确立数字报业发展战略,就是要积极应对传播技术变革挑战,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舆论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其中的所谓的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其关键还是离不开发行与广告,也就是说,实行数字报业之后,其发行与广告将有什么样的转型?报业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8.
潘虎 《青年记者》2007,(10):89-90
三年前说中国的报纸传媒处于困境,很可能被人贴上杞人忧天的标签,但经过2005年中国报业经营“多事之秋”:从第二季度起各地报业集团纷纷呈现“熊市”之态,下半年一路走低。特别是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仅17万元,同比下降99.7%,经营业绩几乎一败涂地,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面临“拐点”、报业经营进入“微利时代”,成为学和媒体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鞭挞报纸传媒经营之罪的言论逐渐多了起来,更有甚,预言报纸传媒必将被新兴媒体彻底取代,沦为“社区小报”,仿佛中国报纸传媒一夜之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庞春燕 《传媒》2006,(8):4-5
8月3日~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全国报纸出版“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和第三期《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报告》,启动了传统报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并揭晓了报业竞争力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8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布挂牌成立,在中央主管部门停批报业集团一年多之后,成为第40家报业集团。鉴于国家不再批办行政性广电集团的背景,我国报业集团的阵容,到此可能已基本成形。2004年,是“入世”后的第三年,报纸的分销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报业集团建设的着力点向内延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提速,多方探求“转制”,“重塑市场主体”,以最大限度“释放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媒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也给传统纸质报业带来了新的挑战。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发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报纸出版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数字报业,同时启动了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的“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  相似文献   

12.
刁杨 《新闻世界》2004,(10):59-59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给读的直观形象,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但报纸版面的设计特征却随着报业的发展在不断演进。1905年2月13日这一天,《申报》将“页”改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为报纸“版面”一说奠定了基础。1955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等27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由传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内报纸市场上,“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的浪潮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特别是时值岁末,有关报纸“价格大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一时间,“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报纸的“发行大战”呢?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观察、辩证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目前全国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南京、昆明等地则尤甚。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南京报业的低价和超低价竞争。1999年…  相似文献   

14.
刘萍  王百恒 《新闻前哨》2005,(12):48-48
有专家预测,未来3-5年,是传统报业朝着面向未来的新型报业变革的过渡阶段,是中国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行业类报纸,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顺应发展潮流。 2005年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发布的《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行业产业报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空间最大的报纸。根据目前行业报的现状,突出的问题是怎样面向市场,开发行业资源,让这个“最大的发展空间”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给报纸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这几年,被人们称之为“视觉艺术”的报纸版面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照片大了,标题活了,版面语言丰富了,报纸表情生动了……总之,报纸的脸面比过去靓了,被报业人士称之为报纸的一次“换容术”。报纸版面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变化。近年来,我国报业飞速发展,目前全国的报纸已达到2000多种。报刊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各家报纸对版面的内容、形式和定位都要进  相似文献   

16.
李青青 《新闻世界》2009,(12):128-129
当电视诞生的时候,就有人断言报纸即将消亡。2005年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再次提出“报纸消亡论”。在对“报纸消亡论”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后,重要的不是做出报纸究竟是否消失的结论,而是它对我国报业的警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报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拐点”,报纸广告所占的份额正在不同程度减少。广告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衡量一份报纸成功与否,很重要的就是看这份报纸的广告收入和经营状况。如何应对报业广告所面临的困境,笔认为:随着媒体竞争的程度逐渐加深,在广告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潜力渐小的情况下,开发和经营分类广告,必将成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西安报业目前现状西安报业目前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一枝独秀,整体畸形”。具体地讲,就是其他报纸整体低迷,众人在“水平线”下进行低层次,低水平的竞争。实际上十分“土气”和“浅薄”的《华商报》却独占了整个陕西报纸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广告额和发行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根据慧聪国际商务信息网提供的数据:2001年上半年,《华商报》享有的广告数量,占到整个西安广告市场总量的49.84%;《西安晚报》占27.9%;《三秦都市报》占10.74%。《华商报》在两年之内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陕西报业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相似文献   

19.
金涛 《新闻记者》2005,(2):66-68
免费报纸的快速扩张,是时下欧洲报业的一个典型现象。近年来,以《地铁报》(METRO)为代表的各种免费报纸在北欧的兴起,绝非偶然。免费报纸迎合了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给传统报纸带来的挑战,犹如一剂“毒药”;而给当地报业市场的冲击,更像是一场“地震”。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01,(11):23-23
报业集团是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组织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强化报社的企业属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红建报业集团不能一哄而上,须具备报业集团的基本条件。 1、报业集团必须姓“报”。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集团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报纸起步并发展壮大,同时始终以办报为中心,以政治影响力强、普遍受到读者欢迎的报纸为龙头产品。即使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非报纸收入超过报纸收入后,也不能对办好报纸稍有分心。 2、报业集团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报业集团必须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4、报业集团必须拥有多家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