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人物性格是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主要手段。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优劣与否取决于创作手法的运用。《创业史》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成功地运用了对照理论,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形象各异的人物,形成了系列人物的对照系统,为我们呈现了一群真实、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这在十七年小说创造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酝酿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要想创作出具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首先就要保证运用正确的语言艺术。本文笔者将会针对语言环境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对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是既相互矛盾又融合统一的。译者的再创作风格即译者的主体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创作性改写。本文拟对《飘》的创作风格以及傅译本的再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分析文学作品中原作与译作在创作风格上的矛盾与统一。文章首先讨论创作风格和再创作风格的定义和实质,接着再从小说《飘》的标题、人名地名和小说中的对话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有矛盾之处,更是有机统一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就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要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他生活的时代,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意境的赏析是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注重对意境的赏析,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欣赏境界,从而增强审美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为理性的认识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对意境的赏析,使之进入鉴赏的美好境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生发联想,读出画面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创作的经验》中写道:“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作家在创作时要捕捉形象的画面。我们在指导学生赏析作品意境的过程中,首先…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在舞剧创作的形态转化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舞剧创作是对文学原著重新进行解构、重组和再诠释使得文学作品在被舞剧创作取其精华之后再升华。本文在此以舞剧《红高粱》为例,探讨文学作品在舞剧创作中的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7.
对韦勒克、沃伦来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不仅是一个关涉文学作品本身的内部研究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赋有文学本体论地位的问题.他们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最终取决于它自始秉具的"决定性的结构".由对这"决定性的结构"的称说,他们带出一个关乎文学批评标准的"透视主义"话题.  相似文献   

8.
在沈从文创作最旺盛的年代,他的头脑中始终有着“经典重造”的焦虑,这种焦虑从他要求作家应具有的创作态度,他对写作技巧的重视,他对作品产生的社会作用的期待,以及他用时间来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要求文学作品像传统经典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等方面表现出来。产生这种“经典重造”焦虑的原因,首先是沈从文认为传统经典在新时期里已失去了意义,其次是他相信文学作品能产生重造社会的作用,第三是他对国家、民族及社会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电视作为文学作品创意呈现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其创作过程以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改编创作和衍生加工将文学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呈现。文学作品作为电视题材的创作来源,对电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电视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无缝配合对文学创意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的形成造就了大量文学作品影视化,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文学作品影视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浅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校园文学传播媒介的历史演变"校园文学"究竟起于何时,直至目前尚无人考证。但"已有长久发展的历史"[1]却是早有人说过了的。从宏观上来讲,校园文学指的是校内人员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那些校外作者创作的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文学作品;从中观上来讲,校园文学指的是处于校园时代的教师或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从微观上来讲,校园文学尤指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由于校园里有着与外界不同的特殊的年龄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以这些文学作品也就具有与别的文学不同的青春气息和人文气息,其中,阳光活力、积极向上是校园  相似文献   

12.
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蕴往往具有丰富性,多义性,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自由解读空间,也决定了对它的解读必然是多元的,另一方面,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具有两个极点,一个是作者,一个是读者,作品不帅作者单方面完成的,而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再创作共同完成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当然离不开作品的创作背景。笔者认为,这些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呈现、何时呈现其实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深层次考虑则涉及一个核心的问题,即背景介绍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欧阳山在7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写了不少创作漫谈。这些创作漫谈,不仅体现了欧阳山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而且也影响着欧阳山一生的文学创作。这些创作漫谈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重新整理出来,这对当代中青年作家的文学创作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采用U形的叙述结构向我们讲述了艾米丽小姐孤僻、凄惨一生的故事。本文就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的理论尝试对《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深层解读,从而凸显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互为表里的关系,推动现下文学作品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包含对欧洲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而赏析欧洲文学作品必定要涉及到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文学贡献。狄更斯关注描述英国社会平民百姓的生活遭遇,以幽默讽刺与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等创作手法见长,马克思曾称誉其为英国"杰出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入手,在论述了其出现的理论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后,进一步概括了"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很早就进入了古代文学领域,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对桃进行了记载和表现。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创作中,文人追求"天人合一",在文学作品中寄托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桃作为一种比较具有表现力的植物,被广大文人墨客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9.
多数研究文章谈论作文教学都是谈写作方法,学生写作文也重方法.其实好文章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取决于“一吐为快“的那份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取决于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贯穿创作活动始终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包括: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人物活动的设计、事件的进展与布局,以及采用适合的表达形式等。艺术构思成功与否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此作家常常不能动笔的原因,主要因为他的构思还没臻于成熟,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为自己的思想确立恰当的形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