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旨在为教师的“教”服务。与此相对.“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立足学生的发展而编写的供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学习文书,意在为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龚燕 《广西教育》2004,(4A):16-17
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讲授“教科书”。而新课程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要求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形成新的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又称“教参”,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它按照教科书的课文说明、教学目的、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指导的提示、应准备的教具、试验和实习作业的指导、对优等生的补充习题、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点以及供教师参考的注释、说明和教师进修读物的索引等有关资料。”①它的性质只能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参考资料,而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圣旨。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区十几所高中的调查,发现高中语文教师使用的各类教学用书有近十种。这些用书基本围绕“应试”教育的培养目标,沿袭了传统语文教育分析讲解的模式与方法,忽视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和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被界定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合”,这种课程被称为“文本课程”。这种观念到了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工作中,课程又被进一步“神”化,一般的教师认为课程即教科书,而教科书就是“圣经”,教师只有去接受和“传递”它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听了一些学校部分教师的数学课,总的感觉是,有部分教师的头脑里“传统教材观”仍然相当浓厚,至今遵守“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这一信条,而“现代课程观”相对模糊:他们仍然把“数学教科书”等同于“数学课程”,认为“数学教科书”是不可改变的教学圣经,  相似文献   

7.
教学参考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科书编写,用于帮助和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用书,它是教材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了教参,会使教师如虎添翼,教学锦上添花;用不好教参,也会产生误导,使教师威信受损。教师怎样使用好教学参考书呢?笔的体验是要在“读、悟、联”三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说到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历史教材,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因为一讲教学,就意味着要摆正“教师、学生与教科书”三者的关系。这已经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历史教材学”)表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中心的位置仍不可动摇。“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而且“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实质就是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于是说,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精心引导、行为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而言,应该说在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的问题上,由于传统教学定式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很多时候依然还停留在“教教科书”的状态,习惯于直接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结论(“是什么”)传授给学生,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盲目地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  相似文献   

10.
常云平  杨发 《宁夏教育》2006,(11):39-39
新课程的大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指具有一定特定结构、可供学生和教师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发展的一种媒体。它包括教科书(含电子教科书)、教学挂图、图册以及与教科书配套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学参考信息、教学辅导信息等。由此看来,“大教材”的外延已经远远超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了。  相似文献   

11.
信师祥 《天津教育》2008,(11):47-47
笔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创设“问题情境”奠定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以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基础,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科书而又不拘泥于教科书,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2.
孙民 《湖北教育》2006,(3):39-40
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不是一味地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教材上的一切,而是通过与教科书平等对话,以求得专业支持。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与教材对话,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提高“用教材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围绕教科书转的。教师更多地关注着知识的传承,把教材看做“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教学指南》是与大象版《科学》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是教材教学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组编写这套教师用书的宗旨是“引领教师领悟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开阔 教学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增强教师对本套教材的适应度和信心指数,使教师与科学实验教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谈到说课,很多教师容易想到常规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科书,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这构成了说课的“四大块”模式。这种模式在很长时间里促进了教师深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全面了解学情,优化教学方法并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和过程,具有一定意义。笔者认为:说课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步,是教师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教师、学生和课程是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只强调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忽视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课程是由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媒体、教学背景、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组成的。新课程对教师观念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是课程的“推行”。在课程和学生之间,教师是连接课程与学生中介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因教定学”转变为“因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进度。它要求教师既要有“底气”,精通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有“灵气”,必须学会根据当时、当地以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目标、教学建议以及教科书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陈建荣 《教书育人》2001,(13):22-23
2001年秋季起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总体感觉,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它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进行一场教学观念的大革新,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有更高、更新、更活的教学立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对新教材的研学,我觉得教师应树立“六”种意识。  相似文献   

19.
孙霞 《现代语文》2006,(5):26-2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己全面铺开,这次改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全国使用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唯一准绳。它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且还隐含着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教学环节进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备课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去完成教改任务。  相似文献   

20.
傅登顺 《江西教育》2010,(12):22-23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很少有教师对单元教学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维护,忽视单元教学成了教学的惯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