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于1983年、成熟于1986年的"耿车模式",是在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种模式。它虽不具备"苏南模式"的经济基础和历史底蕴,也不同于"温州模式"的开放式大市场,但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同样有名,当时被并称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板。  相似文献   

2.
最近,报纸上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耿车模式”等提法。这里讲的“模式”,主要是指我国目前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形式所划分的各种不同类型。苏南模式这是江苏南部“苏锡常地区”所走的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的路子。即在乡村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乡镇集体企业,转移农业劳动力,依靠乡镇企业的积累,实行以工补农,兴办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我参加了新疆记协组织的温州采访团。在采访期间,请《温州日报》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宣传乡镇企业和商品经济的经验,很受启发。温州市是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几年来,在党的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这个市的乡镇企业、城乡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去年统计,全市有集体企业和家庭工业15万多个,近70%的农村劳力从事乡镇企业生产与购销活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繁荣,生产了社会需要的多种商品,促进了城乡交通运输、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全市人均收入由三中全会以前的150元提高到500多元,三分之一的农户走向富裕,年收入4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温州模式会成功?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焦点实际上是坚持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次易地采访触动了相隔千里的两个地区1986年11月中旬,我报派出两名记者,带着“如何深化我们孝感地区农村改革”这个问题,到河北省廊坊地区易地采访。这个决策和行动的背景是:我们孝感地区在取得第一步改革成功之后,笫二步改革进展缓慢,出现了两三年的徘徊局面。就此,地委组织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揭矛盾、找差距的反复讨论和分析,并派人到苏南、温州和本省先进地,市考察取经。这些活动,我们作了桕应的报道。全地区出现了正视现实、急起直追的劲头。但是也有的同志说:“苏南工业基础雄厚,‘苏南模式’我们学不了。”“温州有上千年的经商历史,‘温州模式’搬不来。”于是,我们想到了可比性更强的廊坊地区。  相似文献   

6.
大中型乡镇企业的崛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经济现象。这篇调查从苏南一个典型的乡镇,深入探讨了大中型乡镇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了这一新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无论乡镇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拓荒者。乡镇企业萌发于60年代初,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缺人才,缺原辅材料,缺供销渠道,它们硬是从市场中求生存,从市场中求发展。随着乡镇企业经济实力的发展,也培育和开拓了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金融市场,资产市场等,一下子在古老的华夏大地崛起。因此说农民是凭借乡镇企业开拓中国大规模市场经济的元勋,评价也许并不过份。无锡是乡镇企业的摇篮之一,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无锡乡镇工业得到飞速发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与绿色道路”的研讨会,会后,我写了一篇《异军突起后怎么办》的通讯报道。通过写这一报道,我深深体会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我认为当前要紧紧抓住宣传拥有八亿多人口的中国农村,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问题。同时,我们要深入研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科技宣传的启示。中国乡镇企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实现的。它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一个新的模式,为第三世界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的巨大收获。据1月16日人  相似文献   

9.
金震茅 《传媒观察》2005,(12):44-45
江苏南部地区,简称“苏南”,主要城市苏州、无锡、南京、常州、镇江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让苏南生机勃勃,并由此诞生了引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苏南模式”。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让苏南登上了时代的巅峰。如今,苏南巳整体步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韧期,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国最小,人均储蓄存款达到23452元.对于苏南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广播如何为农民和农村经济服务呢?  相似文献   

10.
“寿光模式”是对我国山东省寿光市(县级市)发展道路的一种学理称呼,是与山东的“诸城膜式”、河南的“漯河模式”、浙江的“温州模式”、江苏的“苏南模式”等区域发展模式类似的称呼。但“寿光模式”源自三元朱村,三元朱村与山东梁锥村、江苏华西村等纯粹借助市场动力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却与山东历家寨,山  相似文献   

11.
坚守温州     
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典范地区,温州人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城市形象--家庭工业、个体私有经济、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建设市场化、信用工程、温州购房团……这些无不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弥足珍贵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论说中国市场经济的典型地区,人们不会忘记温州。 排列中国的富裕地区,人们自然会想到温州。 指点中国的生意高手,人们当然首推温州人。 探究这三大现象的奥秘,是因为私营经济在温州异军突起,确立了在这个地区经济舞台上唱主角的地位。 无处不风流 1978年,温州的私营经济的工业产值充其量不过二三千万元,1986年,以个体、私营、家庭工业、联户企业、股份合作经济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3.
无锡是乡镇企业发展较早的地方。乡镇企业给无锡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辉煌历史。为加强乡镇企业档案资料管理和利用,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无锡市档案局和无锡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在全市联合开展了档案资料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4.
1986年9月18日《文汇报》一版头条发表的《“模式”还是多些好——对沿海农村经济考察的思索》的通讯,是一篇颇受人们注意的好报道。这篇通讯之所以好,主要是抓住了在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中,各地普遍关心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叙述和分析。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发展速度相当快的地区。经济学家把这些地区的发展格局概括为一种“模式”(显然,这里的“模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格局,而并非指僵化不变的样板)。“模式论”一时成了人们热门的话题。其中尤以“温州”和“苏南”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小平同志讲,完全没有料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华国锋讲了,光明灿烂的希望是乡镇企业,但开始也是争论不休的。其实1958年江苏就开始搞乡镇企业。无锡的东亭公社搞的农机修造厂生产小化肥,然后江阴的华西村吴仁宝也搞了“开关”厂。就是说上面有人来检查了,赶快搞农业,把厂关了,把农民社员赶到地里去干农活。检查组一走,好,农民又上来了,到工厂开工了。所以时称“开关”厂。种田是从鸡叫忙到鬼叫,挣不了几个钱。光种田太苦了,必须办工业。这是农民的一个创造。农村也可以办工业,我认为是农村的一场工业革命。但这个争论不断,有的领导说,这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脚,与国营企业是“三挤三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特色馆藏是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提高图书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温州大学图书馆结合温州的经济发展特色与地方历史文化特性,确立以温州商业文化、温州海洋、孙诒让研究、永嘉学派研究、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乡土建筑文化、温州地方民间信仰和温州大罗山文化研究等为内容的特色馆藏建设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土地面积占全国万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千分之一,去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8亿元)占全国三百分之一,财政收人25.2亿元,是苏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000年全市乡镇工业销售收人638亿,占全市工业销售收人86.8%;利税46.5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80.3%。江泽民总书记考察过的华西集团、阳光集团等一批乡镇企业集团完成了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多种特种养殖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的部署,江阴市档案局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心;抓住三个重点——乡镇企业集团、农业科技档案、村级档案管理,推动全市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我们中国人谁不知道“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说法呢?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模式的概括者和倡议者是费孝通。这两年,谁不关注西部开发大业呢?不过也很少有人知道为西部大开发操心劳神、献计献策的先行者之一就是费孝通。生于1910年的费孝通先生是驰名中外的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志在富民”为一生的主题,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复出”的这20多年,他为强国富民呕心沥血,奔波不息,所提出的具有决策意义的重大建议就有几十项,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相似文献   

19.
张也平 《新闻实践》2008,(11):11-13
1985年,当“温州模式”刚刚发芽、尚在众说纷纭之际,解放日报首家在全国作了报道,温州的同志至今对此念念不忘。温州日报派出副总编到上海来找解放日报前领导周瑞金,老周又让他找到我,要我谈谈当年报道“温州模式”的来龙去脉。我翻箱倒柜找到当年的采访笔记本,并从报社资料研究中心查到当年的文章和报道,经回忆写成这篇文稿。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特提供给《新闻实践》杂志。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市、县报纸,要办出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作为读者,认为地、市、县报在以下几方面要加强: 一、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同时,应刊登一定篇幅的经济信息和横向联系的指导性文章。河北的《邢台日报》、浙江温州的《买卖新闻》报,这两张报纸我觉得办得很有特色,起到了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