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十年来,等效翻译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最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中几则译例分析,指出在中文作品英译时尤其应当进行读者预设,以提高译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33):191-193
本论文利用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得出夏目漱石《心》的林少华译本的可取之处主要为用词丰富、句式灵活,不足之处为存在部分误译、漏译现象,既有符合动态对等原则之处,也有部分不符之处,可谓瑕瑜互见。但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作为翻译学习者,应该积极学习林译的优点,尽量避免其不足之处,在翻译过程中始终以动态对等理论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予译作读者以原作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3.
功能对等的起源 功能对等论是同等效果论的变体。第一个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他在1790写的一本《优秀的翻译》中为“优秀的翻译”下了一个定义:“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意思完全移植在译作语言之中,使译语使用者像原语使用者一样并清楚的领悟和感受非母语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作者创作的感受。”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1969年出版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才正式提到“动态对等”。“动态对等”也就是译文读者对译人语的反应程度大体上与原语读者一样。  相似文献   

4.
试论翻译策略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把“等值”放在首位,要求译作尽量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原作保持“对等”,但传统译论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一点,即有为数不少的成功译作在分析原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原作做了相应的增、删、改等调整。事实上,国内外翻译界已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和国内黄忠廉提出的“变译理论”等。在实践中,译者应打破传统译论的束缚,从潜在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是指译作读者对译作的理解应当等同于原作读者对原作的理解(Nida,Eugene A,2001:87).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源语文本和译作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确定翻译正确度的标准,是对传统的将源语文本和译作之间的关系作为确定翻译正确度标准的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精心构筑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意象的模糊性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朦胧、含蓄的美感,为读者创造了广阔的审美空间。诗歌翻译贵在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以使译作拥有与原作同等的艺术效果与关感。以《锦瑟》英译为例,参照阐释学翻译观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造成译作审美空间消减这一观点,提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应采用意象对等的翻译方法,以求最好的保持原作的艺术效果与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7.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应力求传达原诗的"三美",而"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许先生的"三美"理论实际上契合了奈达提出并阐明的"功能对等"理论,换言之,诗歌翻译要实现"三美",就是要力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而实现"意"的审美效应对等乃译诗之关键。由此,本文试将许先生的"重意美"观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意美对等"这一译诗视角,并以许先生对经典唐诗《春夜喜雨》的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文歌词翻译成中国古诗形式是近年来对英文歌词的一种创新性译法,其审美价值与读者效应极高。音乐歌词与中国古典诗歌都具有极高的艺术相似性,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境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对等对英文歌词古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意境对等是对原作精神的领悟,风格对等是对原作审美上艺术的保留,而读者反映对等是对原作的观众效果的实现。本文试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对风靡全球的英文歌曲Someone Like You的古译版歌词进行分析,阐释这一视角在英文歌曲古译实践中所体现的可行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9.
张鹏 《海外英语》2011,(10):238-239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强调功能对等理论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形式对等的重要性。既是翻译,必有损耗,或在内容,或在形式。对于诗歌的翻译,学术界更是争论不休,对于内容和形式并重的诗歌,译者翻译起来到底应该按哪个标准来呢?该文就柳宗元的《江雪》,提供中外翻译家的五篇英文译作,通过对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这两个标准的分析来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0.
黄容波 《时代教育》2007,(10Z):116-117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使译作与原作实现对等,让“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这就包括实现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风格及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此,本文着重探讨翻译中的风格传译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矛盾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