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学江 《金秋科苑》2012,(20):17-18
中国深松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既增加了产量,又培肥土壤,用地养地相结合,实现了农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理论是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的黑龙江深松耕法研究中提出的虚实并存效应原理。这一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发展“提效增速”,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使农作物将有限的自然条件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如何使盐渍化的土壤得到改良?本文通过深松试验和全方位深松的生产实践认为,深松耕作尤其是虚实并存的耕作措施是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特别是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谷云龙  祝伟江 《今日科苑》2007,(12):124-124
机械化土壤保护性耕作是指以机械作业为载体,以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为条件,划区轮耕,以形成良好耕层构造、建立土壤水库和提高地力为核心,以深松为主体,少耕为原则,免耕为方向;松、翻、耙、旋、碎相结合的轮耕体系。  相似文献   

4.
巴彦县是国家重点大豆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大豆生产水平较高,但仍存在着质量不佳、效益低和生产技术较为原始的问题,实施此项目,可以提高大豆单产和效益,真正实现了大豆生产的高产、高效的目的。一、垅三栽培品种及技术措施 1、选用“垦农4”、“东农42”、“绥农14”、“巴23”等优质大豆品种。 2、采用垅体分层深施化肥,机械精量点播,垅体深松三项技术相结合。 3、实行秋翻秋整地,加强土壤深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结合调查与试验数据,论证了土壤深松整地改良的重要性、以及机械深松技术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广大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地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深松整地作业的做法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祖祥 《科技通报》2009,25(4):456-459
通过荣宝土壤消毒剂在西兰花、宝塔花菜、大白菜上施用的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施用荣宝土壤消毒剂,西兰花产量比对照产量提高51.6%,增效44.3%;宝塔花菜产量比对照产量提高21.3%,增效15.5%;大白菜产量比对照产量提高24.1%,增效16.4%.荣宝土壤消毒剂对设施大棚种植的作物效果更好,具有防止土传病危害和治理土壤障碍因子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26-26
日本前田建设工业、钱高组、日立造船、东洋建设等四公司,日前联手开发成功了可以低成本净化油污土壤的土壤洗净方法“混合土壤洗净法(MiXing Soil Washer)”。 “混合土壤洗净法”适用于很难用生物处理来净化的高浓度油污土  相似文献   

8.
我省十年九春旱,为了提高土壤墒情,实现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齐苗壮苗,全面提高玉米产量,实行玉米秋整地秋施底肥技术是一项有效措施。本文阐述了玉米高产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雪枣是一个珍稀的自然变异品种,以个大、成熟期晚、产量高而受广大枣农欢迎。大雪枣一般用野生酸枣或普通枣树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嫁接后的第二年便可移栽。大雪枣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但要想提高大雪枣的产量,必须加强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大雪枣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加强对土壤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大雪枣根系活力,从而促进树体的生长发育,达到丰产、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词典     
土質学土質学是地質学中一門新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土石”。土石就是工程建筑人員和工程地質人員对“土”(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称呼。例如“土石方”就是建筑中需要挖、填的土石体积。这种称呼有些像采矿人員和矿床学家把有用的岩石和土称为“矿石”一样。土質学和土壤学不能混为一談,因为二者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土質学研究所有的坚硬岩石和松軟的土,后者即地質学上所称的“松軟沉积物”,它的厚度有时可达到一千多米。土壤学只研究土壤,它是松軟土或“松  相似文献   

11.
孔雀河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瑞花  李霞  尹业彪  董新光 《资源科学》2009,31(9):1553-1560
根据孔雀河畔59块样地的调查数据.应用重要值计算了天然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孔雀河上游至下游,土壤pH值增加,在土壤pH<8.56时,植物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增加,植物种类、数目及平均盖度增加,长势良好,反之则降低;②随离河距离增加,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离河5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大,离河30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离河650m处由于有人工灌溉,多样性指数又较大;③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土壤pH值是影响孔雀河畔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地下水埋深<3.6m、土壤pH值<8.56是适合天然植物生长的双重临界指标,低地下冰埋深、高土壤pH值和重度盐渍化是植物多样性低的诱因,对下游河道进行间歇性输水和对周边有天然植物分布的农田适时大水漫灌,将有利于河畔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粮食生产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有害重金属进入土壤系统,造成农田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导致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的生长受阻,粮食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从而降低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粮食的生产安全。文章分析了通过改善农艺措施、使用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等措施来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并通过筛选重金属富集能力低的粮食作物品种来降低粮食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周至县土壤有机质采样点数据基础上,以有机质为变量,应用普通克里格法,对710个采样点的土壤有机质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获取了周至县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直观地显示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差异,并进一步作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承载力深宽修正提出建议,用理论公式对修正系数进行了说明,以利加固的土壤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举 《资源科学》1998,20(7):24-31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面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IQ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氮素矿化是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素是决定烟草产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土壤质量变化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土壤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变异较大,大面积酸化,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消除土壤障碍,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且土壤质量不高, 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 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 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 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 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 变异较大, 大面积酸化, 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 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 摸清家底,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消除土壤障碍, 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 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9.
应用秸秆覆盖技术,可使青稞浇水次数减少,平均土壤重量含水率提高,适当的秸秆覆盖,可增加青稞的产量。实践证明,秸秆覆盖在西藏是一套简便易行,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干旱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使农业整地方法也实现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免翻深松耕法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二道河农场第六管理区通过大胆实验和革新,取得良好的效果。免翻深耕,与以往深翻作业相比,节约了大量机械费,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提高了作物的产质量。本文对二道河农场免翻深松试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