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心理史学的视角研究,陈平自信志坚,锐意进取,择明主展抱负,为汉高祖刘邦参赞谋划、献奇计定天下。以其智,亦深知"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然其在汉定后,仍积极用世,辅惠帝,安高后,佐文帝,以丞相之身全其功。陈平善为人谋,亦善为己谋,故能自脱于汉初莫测的政治漩涡,以荣名终。  相似文献   

2.
以陈平为师     
王有鹏 《学子》2014,(2):27-27
正有一次上朝,汉文帝刘恒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有多少案子判决?"周勃谢罪说不知;文帝又问:"一年钱粮收入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文帝于是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专主其事的人。"文帝说:"专主其事的是谁?"陈平回答说:"陛下要知道断案之事,就问廷尉;要知道钱粮之事,就问治粟内史。"文帝说:"如果各司其职,那么你所负责的是什么事?"陈平说:"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  相似文献   

3.
吾师陈平     
陈平,49岁,贵州天柱人,清癯,内敛,朴素,高洁,博爱……熟悉他的圈中人将之喻为“鹤”和“梅”。我是晚辈,酒酣耳热、移杯换盏之际,斗胆呼之为“三位一体老师”。其实,陈平老师并不是我的老师,他没在传统的口耳相传的课堂上教过我一分钟。可是,他实在又是我最感佩最挚爱的老师。1991年,我从省教育学院毕业后,本想到母校天柱民中教高中,却因母校人满为患而落空。“何不到兼容并蓄的二中去试试呢?”一个同学提醒说。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我给天柱二中的杨秀凯校长写了一封自荐信,并于6月下旬赶到二中试教。成功的试教换来杨校长爽朗一笑:“二中…  相似文献   

4.
陈平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他的管理理论从现代管理角度来看,和现代管理很有相通之处,非常值得当代各级各业、特别是高级管理者借鉴和效法。一、树雄心立大志,公平处世陈平从小有大志,善于管理自己,公平处世,办别人不敢办之事。在乡里,他主持宰杀和分肉事务,由于他娴熟的技巧和公平的分肉而得到乡里好评。由此,陈平还感慨地说“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1]这一思想符合现代公平管理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十分敏感,并对公平与否程度作出连续不断的判断,不同的判断极大地影…  相似文献   

5.
1997年,浙江大学教师陈平带着自己的10万元钱下海,今天他的浙大兰德已经成为资产上亿的上市公司。在一场越来越讲究“取之有道”的财富较量中,新的创业者应该可以从中感受到知识、规则、资本与机会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说起应该为刘邦逃席承担责任的人,大家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指向项羽,因为项羽沽名钓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头脑简单,他错失了在鸿门宴会上杀掉刘邦的机会,以至于酿成千古遗恨。当然也有人认为项伯在刘邦的逃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项伯目光  相似文献   

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2):F0003-F0003
陈平,男,1964年出生于湖南东安.198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同年工作于湖南科技学院,现任学生工作部(处)长。曾先后到过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进修学习。1997年获首届“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6年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教《鸿门宴》,学生们总会提出不少疑问。今本着“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把这些疑问提出来,希望得到帮助。“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这儿没有写召张良出来,下文却说刘邦“乃令张良留谢”。试问:张良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沛公起如厕”时,“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当时刘邦、张良、樊哙商量逃走,刘邦且能“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人数多,动静大,陈平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  相似文献   

9.
走进黑龙江省绥棱县北方食用菌开发公司后头乡菌种场,一座座整齐漂亮的温室大棚立即映入眼帘。工人们有的在浇水、有的在装车、一篮篮平菇、香菇、猴头菇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不是听人介绍,谁也不会想到这食用菌王国的主人,竟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典型农民。我们与后头乡教委的领导在一座大棚里见到了场主———陈平。陈平,中等身材,头发很短,眼睛里透着一股精明劲,虽然略有口吃,但是却极热情地回答着我们的询问。随着谈话的深入,陈平那不平凡的创业经历展现在我们眼前……十八岁的“西瓜王”1978年的7月,17岁的陈平无奈地走…  相似文献   

10.
汉高帝六年,有人上书汉高帝刘邦,说楚王韩信要造反。汉高帝采用了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到各国诸侯封地内去巡视,南方有个云梦泽,高帝派使臣通知各诸侯到陈地相会,告诉他们说:"我要到云梦地区去游玩。"其实暗地里要算计韩信,可是韩信一  相似文献   

11.
四面楚歌     
番茄  光宇 《红领巾》2007,(4):34-35
1.秦朝灭亡以后,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政权争战不休。2.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会合几路兵力追击项羽部队。四面楚歌@番茄 @光宇~~  相似文献   

12.
楚地人陆贾.以门客的身份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能言善辩。他先后两次出使南越。游说南越王赵佗去帝号,不得僭越;劝说刘邦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刘氏岌岌可危时,以“天下安,注意相;天下乱,注意将”劝说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将相和”,斩除诸吕。  相似文献   

13.
从陈平、诸葛亮的故事看授权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剖析陈平,诸葛亮的事故的故事,论述了充分授权对于激发下属人员首创精神的重要意义,说明了授权原则是管理学中一项重要的领导原则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4.
匈奴示弱     
“匈奴示弱”事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这则故事讲的是西汉时刘敬劝谏刘邦放弃攻打匈奴而刘邦因不听劝阻导致战争失败的事。汉高祖七年(前200)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刘邦未听刘敬的劝阻,领兵不慎进入匈奴包围圈,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最后用陈平计才得以脱身。刘敬在匈奴虽然只见到弱兵和瘦马,却没有被表象蒙蔽,而是识破了匈奴隐匿实力的诡计,断定匈奴是想出奇制胜。刘邦在失败之后敢于认错,也可算是英主。  相似文献   

15.
知人与善任     
知人与善任黄悦新赵维东人与人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人要相知,相知方能相处,知人方能善任。同是一个陈平,项羽帐下只做得个可怜巴巴的帐下都尉,而投奔刘邦后却被擢拔为官高位显的左丞相。身居异处而职位却是天渊之别,这反映项羽、刘邦...  相似文献   

16.
<正>陈平老师,我认识他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他的文章让我好不感动。他的思考及提供的案例有内在的逻辑性,是对美术教育"体系化"的认识;这是关于美术教育的,但它又是超越美术教育的,是关于艺术的、文化的,甚至是对整个教育的思考。看了他的文章,我似乎看到一位在美术教育之路上行走的教师,他年轻,充满活力,沿途撒下了美的叶片与花朵,也不断播撒着美的种子和关于美的思想,一批青  相似文献   

17.
记者手记“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从牡丹之乡采访归来,脑海里时常回荡着“牡丹之歌”那优美的旋律。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就是教育百花园中绽放的牡丹。我没有嘹亮的歌喉,只能用手中的笔,谱写一曲新世纪菏泽古称曹州,曹州是牡丹之乡。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记者来到牡丹之乡采访。菏泽市有个牡丹区,牡丹区有所第二小学,第二小学有一位校长,他的名字叫陈平。陈平个子…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善遇"刘邦,根本原因在于鸿门宴前、鸿门宴中、鸿门宴后十四五个月内,项羽就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威胁性,没有认识到刘邦会是他日后独霸天下的敌手.那种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之所以"善遇"刘邦,是因为项羽恭敬慈爱,是因为刘邦是武安侯、待定关中王的认识,项羽杀不了刘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秦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英豪纷纷起兵抗秦,刘邦披坚执锐,48岁起兵,56岁称帝,8年的时间就成了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有人说他很走运,遇到了一群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可是这样一群谋士为什么单单会为一个“好酒及色”的人出生入死呢?这就要谈到他的用人艺术和处事原则。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刘邦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了解别人。在他的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屠夫,韩信则属于现在通称的待业青年,但是刘邦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所以刘邦虽然不懂谋略但有人为他思前想后,刘邦虽然不能带兵但却有人为他卖命。所以这是他最聪明的地方,也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塑造一个雕像,把生命赋予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这就更美丽。”陈平老师就是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竭尽自己的心血,坚持不懈地从事着这“美丽”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