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从许多红三角形和绿圆形中,选出那些与分开陈列着的一个红圆形和一个绿三角形相似的图形。结果发现3~6岁的幼儿会毫不犹豫地不以图形而是根据颜色来挑拣图样。这说明,学前儿童对色彩是特别敏感的,大多数学前儿童已被对色彩的强烈的知觉要求所支配。因此,在幼儿园教(?)中应该重视色彩的作用。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太阳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白色的?金黄色的?玫瑰色的?谁也说不清楚。奇怪的是,许多教师在教幼儿画太阳时,总是要求他们用红色,如果幼儿用别的颜色画了,老师会告诉他们:“你画错了。”其实,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综合而成的。在不同时间、环境中人们对它的色彩感受是不同的,是无法用某一种固定色彩来表示的。那么,当幼儿画太阳时,教师能不能考虑在色彩上给他一个较为宽松的余地呢?从色彩的情感性来讲,太阳给人以热的感受,因而很容易使人想起红色等这一类暖色。然而,有一次我却发现一个幼儿用黑色画了一轮太阳,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太阳里面有黑子,我看起来它就是黑的。”孩子这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有表情的:高兴愉快是红橙色,明亮而暖洋洋的;哀愁是紫、蓝、灰色,暗谈而沉闷.色彩也可表现味道的酸、甜、苦、辣,表现音乐的韵律情调,梦的色彩等.但是,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应是儿童能够感受到并能理解的,不能过早地去涉及色彩深奥的原理和规律,也不能用成人的感觉去要求,因此,我在教孩子认识色彩表情n时,都是通过与孩子浅显易懂的谈话和欣赏儿童作品等为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的.如在认识红色的色彩表情,我问幼儿:“春节时,他们玩得开心吗?”幼儿齐声回答:“开心!”我又问他们:“春节时妈妈给你买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红色”,“黄色”……我接着问孩子:“为什么商场挂了那么多大红花和红灯笼呢?”“要过节了.”……通过谈话,孩子们认识到红色的色彩表情是高兴.同时,我又让幼儿欣赏以高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从而使他们加深体会:原来我们高兴时,可以多用红色绘画出来.  相似文献   

3.
涉及领域:造型·表现适用学段:5—6年级课时:一课时或两课时教材分析:此课是为了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儿童都喜爱用强烈的颜色去画画,但是,有时他们使用的画面颜色对比并不好看,讲一点色彩的冷暖搭配知识将有利于学生从感性上画好色彩画。色彩的冷暖倾向也称为“色性”,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凭借长期生活经验联想得来的结果。比如:在两个温度相同的室内,一间屋子的墙壁上涂蓝色,另一间屋子的墙壁涂红色,这两间屋子给人的感受差别很大。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的两间屋子给人的温度差别可以达到3—4摄氏度,其…  相似文献   

4.
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这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儿童的线条是他们直觉的表现。儿童画线的渊源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在表现自己。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线条添画”是将儿童的直觉、线条、联想和想像都连接起来。“线条添画”中包含两个概念:联想、想像。“线条添画”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儿童从无意到有意想像。通过“线条添画”的教学能够唤醒儿童“见异思迁”的创造潜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从儿童的认识特征入手运用“线条添画”使他们拥有联想的能力,实现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解读儿童画     
学生在儿童时期,为了表达自己的童心世界,反映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他们经常采取“以画言志”的方式,创造出一些天真烂漫的图画,我们将这些作品统称为“儿童画”。儿童画记录着儿童的生活,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这是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体现。应该说,生动活泼、无拘无束、丰富新奇的想像是儿童画明显的特征之一。儿童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表现,无一不明显地受到他们生理、心理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把房子画成透明的,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更是夸张甚至变形。但孩子们用稚拙的线条勾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不生动地表现出儿童自身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童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婷婷画了树枝比树干粗的树,画了红色的小兔子,画了长翅膀的马,但婷婷的画家爷爷认为婷婷画得不对,画得不像,于是两人一来一往有了内容大致相同的对话与争论,最后,婷婷的画却得了国际儿童画展的大奖——王奎山的这篇微型小说有很深刻的思想意义。儿童看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有自己很特别的、一般成人较难理解的视角和感觉,儿童把这种独特的感觉及儿童的心灵、认识表达出来,就能成为展现儿童心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应该说,这对写作和创作来说,是最宝贵的艺术感觉。婷婷爷爷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视觉去要求婷婷的儿童画,他永远不可能理解婷婷的…  相似文献   

7.
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情趣对于儿童在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有着实践性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儿童对色彩的感觉,对其色彩的表现特点进行论述,分析其使用材料,较全面地浅析了儿童色彩画的特色,并希望更多的美术教育者能在培养和诱发儿童自身的色彩潜能方面多做研究。  相似文献   

8.
蔡婷婷 《江苏教育》2005,(2B):24-25
我经常观察小朋友的作画过程和他们的作品,发现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画太阳。常常发现他们一拿到绘画纸,首先会想到在纸的上部画上“太阳”“云朵”等等。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小朋友在绘画时加上一定的背景,很多小朋友也会选择画“太阳”“云朵”。更让人奇怪的是他们表现的太阳往往都是一个模式的,连位置都是很统一的,大部分小朋友画在画面的偏左面。  相似文献   

9.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随着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他们需要的是更具体,更形象、较复杂的色彩方法来表现立体的景物。但无论画什么,"感觉"是先驱。对于色彩画而言,色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画好色彩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儿童对色彩具有天生的表现欲望,他们会借助色彩表现自己的观察和喜好。由于受心理发育的影响,伴随着对事物的进一步的观察,空间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发展,想象力不断丰富,呈阶段性的提高,认识色彩的感觉开始变化。而小学美术教学对色彩的观察和引导、培养这方面相对薄弱,随意性较大.教学常常以直观性为特征.使学生在接受色彩知识时主要看到的是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透视童画     
这是一幅如梦如幻的儿童画。简洁的笔触和轻盈柔和的色彩,带给人舒适的视觉享受。小作者对景物的处理很有层次感,天空、地面等背景用模糊的大色块来渲染表现,山和放风筝的人是画面的中景,云朵、太阳、大  相似文献   

12.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作文教学如果能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表象,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在上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四的作文课时,采用了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  相似文献   

13.
绿太阳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春日。,我在一年级上一堂绘画课,课题是《我的太阳》。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后羿射日”的故事,然后和他们讨论了太阳和自然界的关系。在他们对太阳有了足够的兴趣和认识后,开始讲解太阳的画法:它的形状、色彩,如果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可以画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它的光芒可以画成折射、交叉线、波浪线等,它的圆圆的基本形可以想象成太阳公公、太阳叔叔、  相似文献   

14.
黄怡 《中文自修》2004,(4):32-35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带着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大家对一幅名为《绿太阳》的画很感兴趣。画面上绿绿葱葱的树林下是碧绿的草地,上方是一轮绿色的太阳,绿太阳发出绿色的光芒,照耀着树林和草地。几个学生在画前争论起来,学生甲说:“这幅画画得不对,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学生乙说:“这幅画画得很好,艺术家很有想像力!”学生丙说:“有一次,我从树林里看太阳,太阳真的是绿色的!”老师说:“同学们的看法都有道理,看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不要轻易改变你们  相似文献   

15.
剪贴图画训练表达江苏张冠珑,刘尊立,孙素英“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乌申斯基语)那么训练儿童的思维、表达能力也要从声音、色彩、感觉等方面入手。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尤其如此。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用富有立体感的图画作材料,让低年级...  相似文献   

16.
儿童画包括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儿童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他们在色彩上都是以红、黄、蓝等丰富夺目的颜色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这正是孩子们画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画较成人画不同之处.从孩子们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稚嫩而又大胆的想象力.心理学家的实验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当前大班幼儿在色彩方面的特点为基础,以“大班幼儿色彩运用”为突破口,探讨色彩运用在大班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绿太阳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春日。 我在一年级上一堂绘画课,课题是《我的太阳》。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后羿射日”的故事,然后和他们讨论了太阳和自然界的关系。在他们对太阳有了足够的兴趣和认识后,开始讲解太阳的画法:它的形状、色彩,如果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可以画出不同的效  相似文献   

18.
对,这都是那些鲜艳的色彩惹的“祸”。所谓“野兽”,指的是这批艺术家对传统作品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不屑一顾,他们直截了当地将明亮、不协调的色彩碰撞在一起,以表现他们想要表现的——我的画由我的情绪做主。  相似文献   

19.
一、从摒弃课堂“像不像”的评价语言突破。平常我们总会听到学生这么评价自己的画:“老师,我画得像不像?”“我的画画得真像!”“跟老师的差不多了!”老师往往也会用栩栩如生来形容画的水平。其实,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完全不合理的。“像不像”,那它肯定有个可依据的样板来评判,而这个样板就是老师课堂中所带来的示范画。这种标准之下的学生,永远只会依葫芦画瓢。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学生已丢了自己的个性,学生自己不敢再有打破常规的做法。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造”扼杀在摇篮里,哪里还能有“创造”呢?更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能简单地与现实划等号。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况且,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准、更符合他们实际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评价他们的绘画或手工等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一、用新颖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来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打破依样画葫芦的教法,常常更新教学内容,更新作画工具,使每个孩子从“要我画”变成“我要画”如:原来老师要求学生完全照老师的意思去画,学生不感兴趣,后来利用色彩效果的方法(滴画、流色,吹色,配色等)来吸引儿童,紧接着在绘画用具和绘画形式上变换花样并开展美工兴趣活动,制作各种有趣的手工作品,蛋壳玩具,纸制玩具,泥塑玩具等,用多种形式调节儿童兴趣,使他们在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欲望和个性,这样,学生们才能画其所爱,写其所好,以此达到思维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