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晓蕾 《今传媒》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最近收视率较高的电视相亲节目,越来越注重女性的主体地位,但是男权中心的文化现象并没有让位,女性的刻板形象仍然存在。本文将以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作为案例,通过对该节目文本的内容分析,探讨其如何通过媒介符号传达女性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初以来热播的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在爆红后因其"低俗、泛滥、造假"等不良倾向被要求整治,然而所引发的争议范围却已远超以前的种种综艺节目.本文认为在后情感时代卷土重来的相亲秀节目是情感孤独与商业诉求结合下的巧妙产物,其背后有三重困境.为提升节目品质,突破同质化危机,相亲秀节目要在资源、深度和视角三方面进行整合.相亲秀节目突破的路径也许更多寄望于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和更开放的讨论和更丰富的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案例研究,以期发现我国电视相亲节目品牌经营的总体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电视相亲节目已经凸显了品牌化效应,但是这类节目在品牌经营中却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品牌的知名度整体较高,品牌美誉度却较低;同时品牌知名度越高的节目,品牌美誉度反而越低.因而,本文提出构建以公信力为核心的品牌文化来提升相亲类节目的品牌美誉度.  相似文献   

7.
邓颖 《今传媒》2010,(12):76-77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相亲节目掀起新一轮收视热潮。这一电视制造的"相亲盛宴"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也折射出在消费社会和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媒体文化急速向媒体奇观迈进的现象。本文将从道格拉斯的奇观理论出发,来解读这档红遍全国的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8.
近期,部分电视相亲节目放大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究其原因,是媒介道德责任的缺失。为此,树立媒介从业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媒介道德评价的体制和机制、营造和完善媒介道德责任追究的制度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0,(4):9-9
国外相亲节目没人当真 美国:相亲更像演电视剧。美国的相亲节目是电视真人秀,属于娱乐节目,电视台策划的痕迹很明显,内容上的真真假假观众不会太计较。韩国:相亲节目纯属娱乐。大部分韩国民众都把相亲节目看成是娱乐节目,节目的参与者多是为了娱乐或博得一些知名度。日本:女嘉宾很现实。各式各样的相亲节目为日本大龄男女们提供了不少相互结识的机会。但是.也有网友评价日本的相亲节目过于低俗.女性嘉宾的言论也颇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非诚勿扰》作为一档相亲真人秀节目,凭借高收视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笔者将从媒介社会学视角来解读《非诚勿扰》火爆的原因,并通过解读其成功的原因,探讨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1.
从表面上看,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给女性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形象,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实质上并非如此。在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的话语权实质上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在这类电视节目构建的意识形态中,女性的角色是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叛逆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电视相亲节目这类大众文化产品仍然有许多需要批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婚恋观念随着社会各类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变化发展,所以各类婚恋节目的变化发展既受到人们情感观念的影响,也是各类媒介科技创新发展的产物。婚恋类节目从最开始的征婚者自荐到谈话式速配相亲,到选秀式相亲,再到现在的恋爱观察节目,不同的阶段都有其各自的情感表现和传播方式。本文旨在研究融媒体环境下,婚恋类节目的时代特征和其在传播方式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电视节目异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某些节目出现的与整个社会和精神领域的价值期许相异的现象。一些相亲类电视节目背离了应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并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旨趣,滑向了价值异化与文化异化的边缘,造成媒介背离主流价值观、追名逐利、回顾社会道德、传播畸形婚恋观等负面效应。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的同时亦应强化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体替人做"嫁衣"本是一件好事,但相亲类节目如今却变成媒体借机炒作的平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近日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下发整改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原本蜂拥而上的卫视相亲节目势头也得到了遏制。笔者认为,办好电视相亲节目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缺少诚意的节目就莫要骚扰观众了。  相似文献   

15.
王桂芳 《今传媒》2010,18(9):81-82
电视媒体替人做"嫁衣"本是一件好事,但相亲类节目如今却变成媒体借机炒作的平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近日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下发整改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原本蜂拥而上的卫视相亲节目势头也得到了遏制。笔者认为,办好电视相亲节目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缺少诚意的节目就莫要骚扰观众了。  相似文献   

16.
梁少玲 《视听》2011,(7):39-41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近两年突然达到高峰:《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节目纷至沓来,创造着高收视率,也营造着各种话题。本文拟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奥秘,分析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连番批评曾爆出女嘉宾闫凤娇艳照事件的内地最火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广电总局下发两份文件要求江苏台整治<非诚勿扰>,中央高层也要求文化节目抵制"三俗".一时间,各大卫视收视率颇高的婚恋相亲节目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19.
如今,电视相亲节目愈演愈烈,大有方兴未艾的趋势。作为一种消费时代的娱乐方式,电视相亲应止于娱乐。在电视上相亲是现代人的一种创造,将相亲作为一档节目搬上荧屏,是电视台的创造。这个创造对于电视台来说摆脱不了干系的一点是收视率的维持。对于电视相亲节目,人们应当将它当作一档节目看待。试看,那些台上的男男女女对于对方的要求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前几年的满眼相亲节目,到目前《非诚勿扰》"一枝独秀",并从一周双播改为单播,在眼花缭乱的真人秀节目的猛烈攻势下,"相亲"几乎渐渐被人冷落。2015年各卫视不约而同在相亲节目上收缩了战线。相亲节目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对于电视人而言是一大难题。1.从棚内走向户外尽管"户外相亲"是个新概念,但由于这种方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相亲,而是一种集体的娱乐活动。"相比‘一对一’的传统相亲方式,一起旅行、运动的气氛更为宽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