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位到首钢工作的留学人员在谈到自己到企业的动机时说:“在国外,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于企业,最好的人才去企业。回国到企业发展,是我的基本选择。”“首钢公司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站”于1992年1月11日正式成立。截至1997年8月,首钢与22个国家的705名留...  相似文献   

2.
1992年3月底在我完成了两年博士论文和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后从德国回国。同年9月,吉林工大聘我为教授。从回国到现在转眼近两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这一段时间也许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这两年我从一名在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教授,这包括自  相似文献   

3.
任飞 《留学生》2010,(7):11-13
“上善若水”是范少伯最喜欢的一句话.他把这句话写在心里.做人如此,工作如此,创业亦是如此。2001年,他从学习、工作了近16年的法国回国.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产业报国”.这是他最纯粹的理想。于是,他的人生从此与水结缘。  相似文献   

4.
两言 《神州学人》2004,(2):12-13
本刊从去年初的“特别策划:回国创业第一年”,到本期的“专题:从‘单打独斗’到‘战略联盟’”,我们正在并将越来越深入地关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诸多问题,并企盼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终成大器、成大气候。  相似文献   

5.
晓菲 《留学生》2014,(5):35-37
正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位学者,撰写的《发展经济学》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此学科的专著,首次提出"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发展经济学鼻祖"的谭崇台。从武汉大学到哈佛大学"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1947年底,谭崇台满怀报国激情,谢绝师友们的挽留,毅然自美国启程回国。在途中,他陷入了回忆之中。  相似文献   

6.
他曾面临着人生的抉择,是留居条件优越的国外发展,还是回国艰苦创业?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最终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7.
李璐 《留学生》2011,(10):13-14
相比建国之初,当今出国留学的时代和背景不同了,出国留学的形式和途径、学习的领域和内容也各有不同,然而相同的是,当年朱光亚那一代留学英才倡导的“留学报国”精神始终如一,在一代代留学人员中不断传承发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学报国”的含义也有所拓展,不再局限于“回国工作”,留在国外,同样可以以多种方式服务和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8.
降清是钱谦益一生中的最大转折,他内心充满悔恨,决意不再著述。然而,顺治四年,钱谦益涉嫌卷入山东起兵案,他开始以诗来表明自己的复明心迹。顺治五年,钱谦益因卷入江阴黄毓祺案而被管制于南京。管制期间,他与遗民故老广泛交往,并最终融入了遗民的文化圈,完成了他入清后的心态转换:从誓断笔墨、佛门忏悔到怀明反清、以笔报国的心态转换。  相似文献   

9.
张婷 《大学生》2012,(21):24-25
2007年,一纸聘书将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饶毅从美国召唤回国,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职;一时间公众将他和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等在国外成名、时值壮年回国效力的前辈相提并论,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解释自己回国的原因,始终只有三个字: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李敖的批判意识很强,他几乎是见什么批什么,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台湾,从传统的儒、道、释到当今的卖淫嫖娼。从国家到个人无所不谈。其批判之泛滥可谓包罗万象。广泛的批判确实显示了其异常丰富的历史知识。本文将以李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为切入口,简要论述其杂文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不会忘记,60年代中期,东方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戈壁滩上的蘑菇云团,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像是中国人能力和志气攥成的铁拳。为了国家有一个铁脊梁,一批立志报国的科学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铸造核盾牌的艰辛之路。早在40年代就已闻名国外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在领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后,抱着“以身许国”的坚定态度,隐姓埋名17年,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一生。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在英国获得两个博士学位,被称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有人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在他看…  相似文献   

12.
正直到今天,依然记得儿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当护士把包裹在襁褓里的他抱到我的身边时,那小小的、柔软的他才让我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成了妈妈。到今天,我和儿子已经相互陪伴了整整3年。从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到儿子晚上进入梦乡,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是的,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我的理性选择成为妈妈是我一直的心愿。而当这个愿望有  相似文献   

13.
<正>盖钧镒193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将盖钧镒兄妹四人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盖钧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无锡辅仁中学(现为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该中学的老师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满怀报国热情,回国建设新中国。中学老师们的经历和品格,深深影响了学生时期的盖钧镒。  相似文献   

14.
石新京 《大学时代》2006,(10):28-29
杨炳章 1945年出生于山东。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哲学所硕士研究生,1981年提前毕业赴美国留学,考取哈佛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1996年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发表中英作《从北大到哈佛》《不平则呜》《小平大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东缨 《成才之路》2012,(36):8-9
第五章 筑巴比伦塔 25一切皆是洪宗礼(下) (3) 几度风雨,几度雪霜,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从春光烂漫到秋霜染头,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大师,踏去坎坎坷坷、跨越波波折折而向我们一步步走来的洪宗礼,只是为师者的普通一兵吗?他的思维轨迹,他的行走方式,他的奋斗,他的跋涉,他的突破,只是一个特例吗?那丰富的底蕴昭示了什么?他究竟代表了谁?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是罕见的语言天才。他在国外留学18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随兰曼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两年,后来又到柏林大学研究梵文及其他东方古文字学4年。回国之后,他又  相似文献   

17.
他曾面临着人生的抉择,是留居条件优越的国外发展,还是回国艰苦创业,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最终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就是这一选择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坐标将定位在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历程里,也使他和他的学校有机会成为今日中国民办高校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东缨 《成才之路》2012,(18):110-111
正第三章教坛的魔杖15.铸语文教育"链"(1)2004年10月,洪宗礼从泰州中学副校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四十四载的每一日,从家到学校再回家的生活轨迹结束了,而只需到新世纪花园居民小区一楼104室——江苏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江苏母语课程教育研究所上班即可。他是这里的主帅——组长兼所长。他聘用了一批志同道合、德厚才高的语界老教师一块儿做他牵肠挂肚的事业。潮起潮落是大海的呼吸。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我到汽车站去有事,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哎呀!张老师,您好!”我一看,这不是我的学生小冯吗?几年不见,现在已经是一位魁梧的汉子了。我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他从无锡回来,他现在带了一个建筑队,在无锡承包了好几幢楼房的建筑,他是带队兼施工技术员。他还说:“要不是您张老师的教育,也许我现在早就在劳改农场了!”他感激  相似文献   

20.
黄瀚 《留学生》2012,(6):18-19
从2001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到2011年全职回国效力,我在国外学习、生活、工作了整整10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一个身在异乡的学者和游子,我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祖国和亲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不断扩大,我有了一个越来越强烈的中国梦——归国报国梦。我的中国梦在我的身上可能还有另夕h一个层面的体现,那是一个不同层次的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