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语言“得体”也就是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象又包括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性格、爱好、职业等。语言“得体”主要是指符合外部语言环境的各种要求。它包括常见的问候、称谓、习惯用语、转述得体等。如何才能做到语言得体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习得,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过分强调用词准确,语句合乎语法规则,而忽视了在特定语境中的得体、合适。语用学告诉我们,语言知识的积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而获取语言知识也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了语言运用的环境。成功的英语教学法不仅要培养学生“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还必须使学生“具有言语的得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田家利 《考试》2004,(3):15-16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仿写题是一道新题型,意在考查语言“得体”的表达。近几年往往考查“简明”“连贯”,没有单独考查、“得体”,看来学生重视不够。训练不够,以致考场上不大适应,答卷中佳句、妙语很少。下面就结合语言运用的实例来谈谈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论述了语言得体的文化渊源和制约语言得体的文化背景因素,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得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语言表达得体是指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场合、对象及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有意识地对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做出不同的安排、选择,使语言发挥最佳效果。纵观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语言表达得体”这个考点频频出现,有时单独设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一门语言艺术。用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的优美语言进行教学,能充分传递教学信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教学虽然不同于语文等文科对语言的要求,然而,数学教师同样需要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是每位数学教师始终应重视的重要的备课内容。锻炼数学教学语言,主要应在“准确、鲜明、生动、得体”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徐家兵 《生活教育》2010,(10):72-75
语言测试既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又要考查其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能否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而测试的重点是要考查“在社会语言场景中轻松和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些理论不仅促进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潘盼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4):157-159
礼貌原则是在说话双方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布郎、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对师生语言交际均有启发性,其中利奇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尤为重要。礼貌原则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起作用,师生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9.
[命题趋势]高考对语言表达得体能力的考查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在题型上也比以前有所突破,成为语言综合运用考查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高考“语言表达得体”试题在形式上更具创新性,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能力考查上更趋向适度综合.强调语体特点和语言风格,重视考查学生的基本语言修养,呈现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论述了语言得体的文化渊源和制约语言得体的文化背景因素 ,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得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小学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那么什么才是交流能力呢?交流能力就是知道在什么地方,对谁,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怎么说。简言之,就是言语不仅要语法正确,还要适宜得体。适宜得体其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这样看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势必要重视语言文化教学,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李月珍 《考试周刊》2012,(68):99-99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文化意识是由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李芳 《文教资料》2009,(35):8-9
赵树理自幼生活在农民中间,酷爱民间艺术.决心为农民写作,不想上“文坛”,只想上“文摊”,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从创作初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致力于文艺大众化.从而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尤其在语言方面.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其语言特色大致来说体现在语言运用恰当得体、形象生动和口语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出言吐语自当求其适当,使对方闻而愉悦舒适。”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口头为“语”,还是书面为“文”,语言都要准确得体,也就是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5.
礼貌原则作为语用研究的基本理论,为众多的语言学学者所关注。礼貌原则是在说话双方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布郎、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对师生语言交际均有启发性,其中利奇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尤为重要。礼貌原则只有在具体的话言交际中起作用,师生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的话境选择最恰当的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言得体的层次性是语言得体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丰富得体理论和切实有效指导语言交际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具体论述了语言得体的三个层次 ,并指出了它们的相互联系、弹性特点、深层原因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体现在各个领域,本文阐述了它在“非语言交际”和“社会交往”中的一些体现,使我们在跨文化交往中得体、自如,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作文“语言流畅”为第一等级,“语言通顺”为第二等级。语言通顺拯的是语言趣范、准确、连贯、得体。如何做到自己的作文在语言上通顺流畅,现在让冮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相似文献   

19.
秦为民 《培训与研究》2006,23(8):120-121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非语言交际得体性的内涵及影响教师非语言交际得体性的因素,探讨了教师非语言交际得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就教师如何得体的运用非语言交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外衣”要得体——语言教学一得●张月桂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语言便是文章的“外衣”。任何深刻的思想,如果不借助于语言这件“外衣”,它就无法表达。当然,“外衣”一定要得体。如何使文章的“外衣”得体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