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和实践起源于欧洲,当前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展迅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本文在总结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归纳了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亭屋模式"、"五环节模式"和"社会共治"模式.通过模式构建,突出了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包括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等多个方面。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应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大气、水土的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城市是市民和域内各类组织以学习为获取知识、技能、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方法、途径促进市民全面发展、组织创新发展和城市包容、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源于本世纪初.2 01 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合办的“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充分说明了世界对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成就的认可.本文进一步深入明确界定了学习型城市的概念,介绍了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起源时间,阐述了201 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合办的“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意义.同时,分析总结了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开放大学体系的社会战略转型.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北京开放大学的探索实践,决定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开放大学体系战略转型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其办学体系向区域学习型组织和行业学习型组织中进行延伸;决定其社会战略转型的路径就是要实施“应用学科的集群建设”、“特色专业的品牌打造”、“服务学习的分类招生”、“学分银行的建设运行”等八大工程;决定其社会战略转型的方法是组织实施北京开放大学“首都学习型组织体系建构与市民学习需求普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应用学科专业建设研究项目”、“远程教育模式改革与网络继续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远程开放学习立交桥建构与学分银行运行试点研究项目”和“教育技术模式改革与智慧学习城市试点研究项目”,以推动开放大学在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变革中,顺利实现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从系统分级办学走向社会体系办学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代学习型城市由终身教育学者倡议,要求城市治理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学习文化的塑造;第二代学习型城市是城市治理者体会认识到学习乃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要求终身教育学者主导学习型城市的推动;第三代学习型城市不只强调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更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幸福友善、宜居人文等层面,将各专业领域纳进学习型城市的推动核心团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学习型城市推动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立共同的学习型城市愿景、发展学习型城市的推动步骤以及建构单核心和双核心的工作团队.为取得更多层面的参与,先从教育领域的单核心团队做起,逐步纳入相关团队取得成功的合作经验;其后与政府相关领域的其他工作团队,建立策略联盟合作伙伴的关系,经过交流、激荡、合流三阶段以达成双核心工作团队,通过不断扩大与提升层次,最终达到学习型城市创建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型城市的理念逐渐向学习型城市转变,城市成为学习的重要空间.在意大利,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与教育的多中心发展成为学习型城市构建的基础.意大利的学习型城市发展大致分为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以及资源导向等几种发展模式.意大利的学习型城市理论研究虽然还比较薄弱,但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学习型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习型城市的推动进程整合了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角色,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纳学习型城市建设这一举措来创建和巩固个人权力、社会凝聚力、经济和文化繁荣以及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动机诉求、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条件、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效等方面对1 2座学习型城市实践经验展开分析,全方位展示学习型城市建设脉络.这些城市均大力构建基础条件,基于基础条件设计与实施建设方案.但是由于每座城市条件存在差异性,因而治理与合作机制、资源调动方式不同,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具体的实施方式也不同.总体来说,任何一座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均需基于城市自身情况来构建基础条件,采用符合城市情况的方法来建设学习型城市.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体育城市"进行了引入与探讨,认为生态体育城市是生态体育、生态城市和体育城市三个上位概念的聚合.生态体育城市的建设契合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体育生态本源的回归,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幸福感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了融"生态体育资源"、"资源单位"、"体育治理"、"结果评价"、"制度建设"、"用户享用"于一体的基本分析模型.并指出主体的生态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内部生态的发展失衡、城市生态体育资源的不足等是制约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自然资源驱动、城市交通驱动、传统文化驱动、体育科技驱动的生态体育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公众生态体育意识的培养"、"生态体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体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建立与完善"、"畅通市民体育需求通道,搭建市民参与机制"等生态体育城市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城市网站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建设学习型城市内涵的基础上,给出了北京学习型城市网站的设计目标和建设原则,设计了北京学习型城市网站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栏目内容。并且利用北京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实现了网站运营和维护.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是全球化问题的缩影,也是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马克思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阐明、对马克思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生态治理国际化三个维度提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现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优缺点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天水市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9年的天水市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水市城市生态化综合指数为0.42,生态化程度为3级水平,三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环境子系统较好,而经济子系统薄弱.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制定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系统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在建设生态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应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和继承人文景观,塑造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以造就城市景观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苏州可充分利用著名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挖掘古城周边优美的山水资源,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苏州发展体育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路径进行研究,提出苏州发展体育旅游,应统筹大众旅游、健身与名城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各方效益;着力打造适宜的体育旅游环境;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产品;培养体育旅游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六盘水当前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及城市形象上得到了提高,但仍存在着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产业模式单一、城市人文精神缺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六盘水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奥运经济对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必然会产生奥运经济现象,奥运经济对举办地区乃至承办国家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就奥运经济对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奥运经济对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 促进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内部管理结构的升级;2) 刺激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3) 扩大市民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4) 缓解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压力;5) 奥运经济影响将引发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连动效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快乡村旅游建设的步伐,是党的十九大对统筹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给出的明确方向。文章在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理论,探究了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并为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文章对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平台及学习资源的建设、学习中心的建设、学习支持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运行机制等基本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电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中心城市电大因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建构电大文化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要求和特性。本文对中心城市电大文化建构的前提、障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化不断提高,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从而使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城市作为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笔者就贵州省贵阳市如何有效地解决因资金不足而制约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矛盾,探索一条生态补偿的可行之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