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勇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1):13-19;27
本文以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中的手工训练课程为讨论对象,集中解析其中蕴含的教育原理与文明关怀。由于过分突出语言学习课程,美国镀金时代的基础教育丧失了根本的生命力和行动力。杜威以手工训练取代语言学习,开启了进步主义教育改革。从心理学层面看,手工训练解放了儿童的自然力量,让儿童恢复积极的行动力。从社会学层面看,手工训练实现了“去社会的社会化”,让个体沿着特定的社会方向成长。而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手工训练充当了个体与文明之间的教育中介,为整全人格的塑造和现代公民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手工训练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与现实关怀,同时反思中国当前的教育状况与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于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来说,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亦称杜威学校的教育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1896~1903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主持和领导了这一教育实验活动。因此,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成为了杜威的哲学和心理学实验室。用杜威自己的话来说,这所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检验作为工作假设的某些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吴江 《广东教育》2004,(11):49-49
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这恐怕是无人反对的教育学原则。问题在于怎样联系,联系到何种程度。这正是新旧教育分歧之所在。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原则,但杜威同时也强调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具有简化、净化和平衡三种功能。可见杜威这个倡导“做中学”的活动教育大师并不主张课程要完全回归儿童生活和经验,他对此问题的分析是极其辩证而精辟的,对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搞课改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丽  赵长林 《文教资料》2011,(8):117-118,109
"经验"这一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一直是人们所轻视的,而与"经验"相对立的"理性"这一概念在人们心中则高高在上。在杜威那里,经验才获得了公正的解释,它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正确的理解;经验有其丰富的内涵,它不只包含生活,还包含生命历程;不只包括感知的,还包括行动的;不只包括理性的,还包括非理性的;不只包括有组织的,还包括无组织的,等等。杜威教育理论中的经验还涉及了两个原则:一个是连续性原则,另一个是交互作用原则。这两个原则在教育中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一、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学中的意义1.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审美的需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散文阅读过程中,只有有了审美的要求才会有审美的行动,可以说,散文阅读的动机就在于个体对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杜威与以皮亚杰、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不仅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认识论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方面差异性更大。实用主义和机能主义分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而建构主义创立了主观建构论和建构心理学。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包括"做中学"和"以儿童为中心"等原则和教学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是一个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正常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一定人格特质的生命个体.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格的塑造过程.因此,塑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合格人才,就必须要塑造健康人格,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杜威论经验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论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不理解杜威对经验的认识和论述,就很难真正深刻地理解杜威的全部教育理论.在许多著作中他曾分别谈到经验或经验之于教育的重要性.连续性和交互作用这两个原则是衡量经验价值的标准.杜威的经验论不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教育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主体性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这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工具性教育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了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一从根本上说来,人的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大多倾向于这样一个原则,即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来界定主体与主体性。这个共同的出发点也引发出另一个看法:即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  相似文献   

11.
实用主义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民主主义信念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三大理论支柱和思想支柱。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当今,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烈呼吁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观,实现课程观的新转向。实践课程观正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既是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是超越。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即整合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之知情意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强化、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杜威学校教育实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教育思想的形成来说,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亦称杜威学校的教育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1896~1903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主持和领导了这一教育实验活动。因此,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成为了杜威的哲学和心理学实验室。用杜威自己的话来说,这所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检验作为工作假设的某些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①。在教师的努力和家长的支持下,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的实验活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并成为了美国一所著名的进步学校。在实验学校中,教师与儿童试图共同创造一种更好的教育经验。虽然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只存在了8 年时间,但是,它为杜威建构他自己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杜威学校是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实验室,杜威通过杜威学校致力于对其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假设进行检验。“作业”是杜威学校教育的一个中心概念,杜威学校教育围绕各种不同形式的“作业”而展开。杜威学校艺术作业蕴含的教育理念对今日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温辉  彭正梅 《教育科学》2021,37(5):12-20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整合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而最终达到和谐完满的过程.这最为清晰和强烈地体现在艺术中,艺术的节奏性既强调解决问题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强调结果性的艺术作品.杜威的审美经验确立了经验的教育标准,也就是,审美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它真正地指向生长.这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思考和行动,按照艺术创作的方式,以审美经验或艺术作品为结果导向来进行范例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以强化儿童对审美经验的获得.  相似文献   

16.
理解型班级管理原则是制订和落实理解型班级管理措施的根本性指南,是确保班级管理具备人文性、针对性、民主性和发展性特征的行动准则.它包括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原则,对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了解的全面了解原则,说理教育和情感的激发、感染相结合的情理结合原则,严格要求和温和规范措施相结合的刚柔相济原则,既对学生有统一要求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管教措施的因人而异原则,主张全体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且自觉自愿地参与的民主参与原则.理解型班级管理是基于理解的管理,理解型班级管理原则也必须是对学生和教育充分理解基础之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杜威"探究与创新"教育思想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探究"教育思想强调经验基础上个体的主动反思、尝试和解决问题;杜威的"创新"教育思想注重思维与经验的结合,并通过猜测、假设、推论等方式,尝试方法上的突破。其主要特点是,把对教育的理解建立在一个哲学视野下和框架内,考察已有知识与新...  相似文献   

18.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中的“交互性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与环境处于互动平衡中,互动的中断会引发作为探究的“识知”过程。“识知”创生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支持人继续行动。“识知”的过程作为一种经验,被感知后具有了“意义”而成为认知性经验,有引导未来行动的功能;将其转化为符号时则构成杜威所说的知识,有助于创生未来更明智的行动。这一认识论内含杜威的“双重学习观”:一是基于个体的“行动—反思—行动”逻辑而呈现的“个体性学习观”,二是其交流理论中强调的个体社会性“参与”所呈现的“集体学习观”。对教师发展而言,前者为教师个体的反思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后者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学习共同体这一具有民主精神的集体学习模式。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被诋毁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翻版和简单重复”.我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科学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教育思想,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的.它既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翻版,也不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教育的一个流派.它同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在重大教育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教育有什么作用,向谁开门,用什么内容去薰陶受教育者,要把学生培养成那一个阶级所需要的人才,这些问题历来是教育战线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在这些原则问题上,陶行知对他的老师杜威的教育学说采取批判改造、去糟取精、摆脱影响、公开背叛、勇辟新路的态度,因而两者的教育观点有着根本的不同.首先,他批判地吸收杜威教育学说中的合理内核,摒弃其糟粕,从我国人民大众的需要出发,提出革新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有一个急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是什么关系,二者是基本一致,还是根本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直接影响到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能否公正的评价和正确的借鉴.笔者认为,陶行知与杜威不仅在教育思想上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决定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根本不同的正如陶行知自己所说:“我的生活教育的思想,大半都是从资产阶级、大地主以及老百姓中的启发而来的.自然,我的思想,不是抄他们的,他们有的只启发我想到某一面.有的我把它反过来,就变成了真理.有的是不能想出来的,是要群众动手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