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9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完成大型佛教古籍丛刊《永乐北藏》的全部整理编目工作.此部北藏共计607函6053册,主体为正统五年原版刻本,另有万历年间补印本,及入清以后抄配本,万历印补诸本中多钤有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印玺.这其中包含多方面的版本特征,并折射出北藏刻印及流传过程中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永乐北藏》的整理,为佛教经典增添了极佳的善本,亦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古籍中部帙最大的一部"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2.
<正>图为文德坊(东华门)及太庙。太庙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庙。清朝的太庙制度始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当时胡太庙建于沈阳抚近门(大东门)外五里的地方,前殿供奉太祖奴尔哈赤和太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生母)神位,后殿则供奉奴尔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太庙建成后,每逢清明、除夕等日,皇  相似文献   

3.
慈宁宫及慈宁花园所处区域,按笔者以往考证,在“元大内”应是正衙大明殿所在地,在紫禁城地理形势上有特殊地位.明永乐皇帝营建北京紫禁城,在此地建起皇帝的“西宫”——仁寿宫及前殿“大善殿”,而将元代皇宫密宗佛像集中收藏于大善殿.宣德皇帝继位后,明朝出现第一位太后,而且是德高望重的皇太后,宣德皇帝将仁寿宫让给太后居住.明代后来又出现太皇太后、太后两代先帝遗孀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外东路、外西路太后太妃宫院的布局.慈宁宫、慈宁花园定型于嘉靖时期,大盛于清乾隆时期.但她最辉煌的时期却是明初诚孝张皇后和清初孝庄文皇后时期.研究历史与研究建筑还是不完全重合的.  相似文献   

4.
万历皇帝的长期怠政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是执政中后期,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矛盾的激化使其心灰意懒,加上万历皇帝久病不愈无法处理政事。内外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其长达20年的怠政。  相似文献   

5.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的博尔济吉特氏;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在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了"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概念,以说明在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之外,还存在着非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它通过这两种不同档案整理技术的比较,揭示了档案整理技术的共同本质和特征,证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同样可以成为现代的档案整理技术.并认为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是一种更适应中国环境、更具有中国特色和应该被我国优先采用的档案整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相关史料之爬梳纠谬,剖析了宋仁宗天圣五年冬至祭圜丘礼毕后的章献太后贺礼,由缺乏礼典先例,到通过借用太祖朝的吉礼籍田劳酒仪,逐步实现与嘉礼范畴中元日大朝会皇太后贺礼规格相当的曲折过程,揭示了北宋五礼分类之间的横向微妙联系。另外,相较于北宋此前所行之皇太后贺礼,仁宗天圣五年的元日、冬至章献太后贺礼,实际借用的是大朝会仪中皇帝于大明殿受群臣上寿行酒的环节,且皇帝的位置与角色已经由皇太后取代,体现了仁宗时期对临朝听政的章献刘太后政治地位的尊崇。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1月,《少林寺宗法档案》入选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少林寺宗法档案》自元代起历时近700年,以“少林寺祖宗牌位图谱”为核心,以60通碑刻及116座塔之塔铭为主体,形成了“七十字辈”为代表的、完整齐备的宗法谱系,是少林寺的独特历史文献,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资料库,是佛教中国化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9.
张军 《兰台世界》2012,(36):139-140
佛教自从传入我国以来,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塔。佛教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唐宋时期的塔建筑形式多样材料的选取丰富,技艺日臻完善,为整个中国建筑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奉国寺为辽代时期著名佛教道场,据史书记载,义县官吏为迎合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纪念母后萧太后的要求,在其母亲家乡义县建立奢华佛教祭祀场所,这就是后来的奉国寺。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相当一部分档案在档案室保存时间是短暂的,档案馆是档案的归宿.因此,档案工作的改革应考虑到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规定以"件"为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就管理角度看,本人认为"案卷"这一基本保管单位还是保留为好.  相似文献   

12.
奉国寺为辽代时期著名佛教道场,据史书记载,义县官吏为迎合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纪念母后萧太后的要求,在其母亲家乡义县建立奢华佛教祭祀场所,这就是后来的奉国寺。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学科,档案学与历史学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现代历史学是从阅读和利用档案开始的,而历史档案整理尤其受到19世纪历史主义等史学思潮的影响,并以此为思想动力,从中发展出档案整理的经典理论,即来源原则.立足于数字人文推动下历史档案整理的时代转型,通过对历史档案整理理论和实践的追溯,尤其以德国布伦内克自由来源原则为分析重点,得出历史档案整理走向单个文本并将历史档案整理视作历史解释的理论指向,以及史学研究对历史档案文本作细化描述的利用需求.但在历史档案整理实践上,由于档案数量庞大,深入文本的理想及对文本内容的细颗粒描述,不得不因条件制约而止步.这是中外历史档案整理史上曾面临的共同困境,而必待时代孕育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寿康宫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是乾隆皇帝即位后专门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建造的颐养之所。从乾隆元年十一月住进寿康宫,直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辞世,崇庆皇太后一共在这里度过了42年。继崇庆皇太后之后,寿康宫先后有6位主人,依次是乾隆帝的婉妃陈氏、颖妃巴林氏,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同治帝的敦宜皇贵妃富察氏、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寿康宫作为清代重要的皇太后宫,见证了乾隆盛世直至清末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座院落里,既有体现皇太后母仪天下的各类隆重仪典,也有体现笃信藏传佛教而礼佛写经的日常,更有体现太后与皇帝母子关系的闲叙家事国事、同喜同忧的亲情。  相似文献   

15.
高步瀛先生《唐宋文举要》收有宋代汪藻《隆祐太后告天下手书》一文,文中有"举钦圣已行之典,成靖康欲复之心"句.然于"举钦圣已行之典"无注。其题下注引《宋史·后妃传》曰:"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绍圣三年,诏废后,出居瑶华宫,……靖康初,瑶华宫火.徙居延宁宫,又火,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金人围汴,钦宗与近臣议再复后,尊为元祐太后,诏未下而京城陷。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张邦昌僭位,尊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受百官朝.……邦昌乃复上尊号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后闻康王在济,……寻降手书,播告天下。王至南京,后……迎王即皇帝位,改元。后以是日撤帘,尊后为元祐太后。尚书  相似文献   

16.
1938年,何鲁成编著<档案管理与整理>(以下简称<整理>)一书出版.该书是以机关档案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了<整理>一书.正是凭借这一档案学名著奠定了何鲁成--作为中国档案学萌芽和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在档案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上回说到明朝最懒的立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据说这家伙"熄火",以后,大臣们讨论给他安个什么庙号,忍来想去,还是"神"比较妥当,既不得罪当朝皇帝,又能刺刺这个千古奇懒的老立帝."神"嘛,从场面上可解释为"神气"、"神圣",私下骂他的时候,白然就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了.  相似文献   

18.
《出土简帛与中国早期藏书研究》一书以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的彼此对读和相互印证为主要研究方法,勾勒了我国早期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所谓"藏书")的基本史实及其演进规律,而所藏之"书"是包括档案的.该书的档案学研究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厘清了档案与图书的异同,认为档案整理包括两大基本类型,并非所有的档案整理都会形成书籍.二是澄明了档案整理和图书整理的确切关系,揭示了档案整理相对于图书整理的前提地位.三是揭示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动态特征,从而超越了在自然历史的层面上历时性罗列相关档案学史料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现存的民国档案整理原则和方法已难以满足档案实体保管和信息利用的发展需求,为此文章提出了维护档案实体安全原则、尊重历史联系与逻辑联系统一原则、利用档案整理原基础原则、坚持整理标准化原则和注重整理与利用开发协同推进原则等五大整理原则,同时提出民国档案整理工作将会呈现由过程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线性逻辑向网状逻辑发展和粗颗粒化向细颗粒化深入的发展趋向,以期为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张居正以其"万历新政"践行了自身改革。清朝用《帝鉴图说》教导出来的皇帝们,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精锐的皇帝群,这截然不同的结局,显示出为政之道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