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翘 《武当》2012,(5):23-24
八卦掌作为内家拳派的一支,面世较晚,自晚清董海川先生在北京公开传授八卦掌以来,距今也不过一百余年。据本门师承记载及相关八卦掌史证,董公作为八卦掌的创始人并不准确。董公八卦掌得传自九华山道人碧灯侠,董公集前人之大成,把八卦掌这一道家秘不外传的功法公诸于世,并广为传播,董公作为八卦掌的传承者,功不可灭。  相似文献   

2.
八卦掌是一种健身术,也是自卫术,更是一种神奇的医疗艺术。 史式八卦掌是史计栋先生传流下来的。他是董海川先师的第三位入室弟子,又是他的干女婿,董公暮年由史迎养至家,供其衣食生活费用,死则为之营丧葬。 史式八卦掌第一掌是手法的训练。第二掌是步法的训练。八卦掌的主要战术是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变化多端。对步法的训练,要求特别严格。第三掌是身法的训练。身腰是联系上肢与下肢的枢纽,身法配合恰  相似文献   

3.
狄兆龙  王永全 《武当》2013,(6):29-32
八卦掌是我国传统著名武术项目之一,这个拳种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创造,没有留下可靠文献。清代末年道光咸丰年间,有位武术家董海川先生,把这一类武术传入北京,经他倡导、传播,才发展、流传、闻名于世,更因他的技艺高超绝伦,各派武术名家多次与他比武,都未能胜过他,遂名扬武坛,闻名遐迩。肃王府曾赐匾,题尊他为"大清一人"。董公传人要求极严,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高徒辈出、绵衍不绝,全国各  相似文献   

4.
李继晟 《武当》2006,(10):51-51
董海川坟墓原在北京东直门外的五里沟小牛房村之南不远处。墓地是他的众弟子买的一块农田。墓冢是用青砖砌成的一个馒头形状。墓前立有四座石碑。一为董公逝世的翌年春(1883年),一为1904年,均由其弟子尹福所倡议,以众门人的名义建立的。1929年河北省国术馆成立时,由傅作义先生首倡,并带头捐资,与八卦掌门人一起又立了两座碑。博作义是八卦掌的爱好者和赞助者,又是能走转八卦掌,而长期坚持锻炼者。解放前,他任过绥远省主席。解放后,他一直任水利部长。  相似文献   

5.
沙器 《精武》2007,(12):38-39
前言:自从董海川坐上八卦掌祖师的交椅后;沙回回就无可奈何地跪在了祖师的面前,成了第一手反面教材,开始为董海川捧"武术哏",从清末捧到民国再从民国捧到今天,只要有人出八卦掌方面的书,沙回回就必须乖乖地作挨打的绿叶,衬托董祖师这只大红花。我想假  相似文献   

6.
董海川是不是八卦掌的始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公海川,是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生于清嘉庆二年,卒于光绪八年(1797年-1882 年)。董公在清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后,传授“八卦掌”名播京师。其诸徒广传京外,八卦掌风行国内,是我国优秀拳种之一。但是董公是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或首传人?“八卦拳 (掌)”究竟何时何人所创?在今天,这个课题仍未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墓碑上记载着这样的碑文:尝游塞外,命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此碑文为董海川亲传弟子五十六人所立,是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述,也是八卦掌的早期传播和董海川的生平考证。  相似文献   

8.
武宣 《中华武术》2000,(1):62-62
董海川先生生于清嘉庆4年10月13 日。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氏,自幼习武,为探求武术真谛,他云游四方,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寻师访友学武理,习武技,创编了中国武术“八卦掌”这一门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中著名的内家拳法,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从董海川先师首传八卦掌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了,八卦掌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卓绝的掌法享誉武林,并日益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发展弘扬八卦掌这一传统武术技法,首先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下功夫,要虚心向名师学习,经过苦练,…  相似文献   

9.
董海川始创八卦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生 《精武》2006,(6):54-54
我刊在2006年4期52页曾刊登《董海川是不是八卦掌的始祖》一文, 作者阐明,董海川不是八卦掌的始祖。但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有不同的见解——八卦掌是董海川所创。孰是孰非,请广大读者阅读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形意拳名家郭云深(1820年~1900年),河北省深县东安庄人,又名峪生、润身。董海川先生为八卦掌开宗立派者,被清廷肃王爷招进官府,在京师“御国术馆”教谕,传授皇家护院的兵丁及八旗子弟们武艺。董海川先生的八卦掌技艺声名赫赫,威名华夏,但他仍不满足,还在学习形意拳的优点。已经名震大江南北的郭云深先生也自觉不足,随时注意吸取其它拳种的  相似文献   

11.
武术界都知道八卦掌是转着圈练的,但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有直趟往返练习的八卦掌。直趟八卦六十四掌,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刘德宽先生创编的。董海川先师门下弟子众多,但多是带艺投师,所以董海川在授徒时,除了传授八个基本掌法(定式八掌、老八掌)以外,其余都是因人  相似文献   

12.
易鸣 《精武》2006,(4):52-53
本着武术工作也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精神,我们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董公海川是河北省人,河北省武协、廊坊地区体委组织的联合调查研究组,在文安县体委的配合下,曾对武林这一历史疑案做了初步调查研究。得出的初步认识是:“八卦掌(拳)”并非是董海川所创,董海川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和首传人。  相似文献   

13.
史计栋先生逸事史计栋先生(1835~1908年)是河北省冀县小寨村人。尹福拜董海川为师学八卦掌之后,史六经尹先生介绍,也拜在董海川门下学习八卦掌,刻苦用功。当时,天坛是禁地,他早晚越墙进去练拳,长期如此,故功夫精纯。有的年轻人到他那里去练,他看到就教。对于那种只说不练的,他便生气,非但不予  相似文献   

14.
武术界都知道八卦掌是转着圈练的,但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有直趟往返练习的八卦掌。直趟八卦六十四掌.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刘德宽先生创编的。董海川先师门下弟子众多,但多是带艺投师,所以董海川在授徒时,除了传授八个基本掌法(定式八掌、老八掌)以外,其余都是因人施教,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传授不  相似文献   

15.
正戈 《武当》2008,(1):26-27
八卦掌属中国传统内家拳术,相传始创于清代董海川先生,后传尹福、程廷华等弟子。门徒众多。盛行于京津。八卦掌是以“走”为功法训练核心,一切实战攻防必须在“走”中完成。“抽身变势、移形换影”是八卦掌实战风格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6.
高华 《武当》2003,(2):18-18
八卦掌是我国传统拳术之一,它起于何时,因缺少历史记载已无法考证。八卦掌广为流传,是在清朝咸丰年间,在北京一带最为盛行。董海川先生那时在北京授艺,独创一格,自成体系,所收弟子甚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董海川传奇     
王振山 《武当》2007,(12):53-56
第二十三回肃王二试董海川董公应战杨禄禅话说上回,肃王要试董海川的本领,当日午休时,肃王爷手持长枪,蹑手蹑脚进入董海川的房间,见董海川朝里侧卧睡在床上。肃王爷看真切了,拎起铁枪就对着董海川  相似文献   

18.
光侠 《武当》2011,(7):24-25
清代末期,我国著名的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先师,是当时八卦掌的主要传人。关于他的生卒年月,众说纷纭。近十年来,至少有八种以上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姜志敏 《精武》2007,(10):40-41
宫宝田1871年出生于胶东马石山脚下的青山村,13岁跟董海川学艺。董海川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武林总管,他把道教的八卦掌同佛教的少林拳融合起来,按《周易》卦象数理,独创了一种叫"八卦游身连环掌"的"八卦拳"。从此中国武林内家便把八卦拳同太极拳、形意拳并称为三大拳宗。  相似文献   

20.
李付华 《武当》2008,(2):29-30
八卦掌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尹福、程廷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蒲、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八卦门中公认的,成就大、建树高的佼佼者。这些人虽都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但由于都是带艺投师,且董先师传艺多是因材施教,善于从实际出发,启发弟子,以《易》理为悟拳理定招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