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是一种原始文化积淀,是各个民族在发轫时期的精神遗存,神话的产生、发展,演变都具有各个民族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是两种不同文明培育出来的,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女神崇拜反映了人类女权制时代的状况,研究大女神崇拜有助于理解原始思维和原始宗教,但大女神在世界古代各民族的神话中几近绝迹。本从古代神话中试图寻找、剥离、确认大女神,并涉及其崇拜意义。  相似文献   

3.
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产生于氏族社会同一个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初始阶段,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互为因果,相依而存,结成一体,以神话为核心,构成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后来,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经过发展繁荣期后,逐渐从一个统一体中分化出来,它们之间出现了本质的区别。彝族神话演变为传说的过程,同时也是原始宗教转变为人为宗教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各民族的神话虽然在某些内容和主题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规定了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希腊神话体系中,诸神和英雄(半神)身上有着强烈的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感性的浪漫主义构成神话的基调;而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诸神普遍具有一种历史化、伦理化的倾向和道德教化功能。神话传说成为扬善抑恶的道德教科书。这两种价值观奠定了今后中西两种不同曲文化精神,即“超越现实,追求彼岸的浪漫精神和宗教情怀与专注于现实人生及人际协调的务实精神和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5.
彝族原始宗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属原生态的本土本民族信仰的宗教,彝族原生态宗教有主持祭仪的祭司(经师)毕摩--他们是民族文化创造者、传承者、保护者;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及宗教节日活动的不同场地,人与"神"交流对话的活动场所,彝族原生态宗教是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个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化冲突中占据突出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固有的属性,它们的交织作用使得《楚辞》中的神话走向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缩影,它反映原始先民的生活,将他们的想象性、象征性、情感性等原始思维特征杂糅在一起.闻一多希望从神话研究入手,探究“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将学术研究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神话研究,寻找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穿透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洞悉了其中真正的文化意蕴.他还原了神话中的古代历法、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古代的地质地貌,发掘出伏羲、女娲及“先妣兼神禖”等神话母题,对中国的神话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傩丑是维系祭祀力量、人神信仰、天地象征、乐仪娱艺的远古意识形态与社会思维的主要因素,是身份多元的中华种源文化。集群化的傩丑遗存是庞大的人文原生态认知场,万余年文化辐射,形成了包括社会生态圈、傩群文化圈、原始经济圈、教育教化圈的傩丑集群文化,蕴含民族表情史、动漫本质要素、前戏曲萌芽、野性创意智慧、非言语(文字)传播、原始思维发展等元素。从原生态丑学考察傩文化在我国首次以培育"集群"文化方式引导构建原始社会运行模式与原始文化集群化演变,在傩群文化背景下探究我国原始形态的"和谐社会"构建样态,借鉴傩种源文化血缘、演替、同构关系的建构追溯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渊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0.
神话与历史的杂糅,是神话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国上古神话,由于中国式的“将神话本身化为历史传说”①的神话历史化的影响,分离为原始神话与古史传说两个部分。虽说原始神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中国再生型神话的巅峰之作,在其瑰丽神奇的神话境界中,多处可见中国远古原始神话"人兽合一"、"自然化人"、"人化自然"等生态意象的影子,但它又对原始神话的生态意象进行了拓展,完成了再生型神话从形态到意蕴的转身与裂变,展现出作者独特而又深嵌于中国文化之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先民意识的最初觉醒,是民族精神的土壤。中国神话发展的起点是原始神话,其中的神和英雄们一方面总是不畏艰难、舍己为公,展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和勇气;另一方面又常常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为代价。这种死亡,悲壮而辉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毁灭。这样的结合,使得中国原始神话彰显出可歌可泣又耐人寻味的悲剧美。本文在深刻解读中国原始神话的基础上,以上古个体神话为例,细致分析了原始神话悲剧性的来源以及其两大要素——毁灭与辉煌。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西方神话比较董庆生神话是中西方文学共同的源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迷惘及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及其民族个性,使中西方的古代神话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一、精心搜集和零星记载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民族有丰富多采、瑰丽异常的英雄神话。综观这类神话的内涵,依题材和情节约可分为两类:首先是关于物器用发明、即所谓化英雄的神话,例如原始农业的产生,火神的由来,字和艺术的起源等,这是原始初民企图追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某种化起源而创造的;其次,是反映人类征服自然力的英雄。原始人类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青蛇猛兽亦时常威胁着初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必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开展斗争,为了纪念原始初民同自然和社会作斗争的业绩,初民们用幻想的手法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英雄神话。  相似文献   

15.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其中自然性神话应该说最能接近神话的原生态,因此,通过上古自然性神话更容易把握先民的利害观念。文章从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入手,试图分析原始先民利害观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神话是特定时期和条件下的产物。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情形,映照出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揭示了神话深层蕴藏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原生态神话并不发达,经过历史化改造的神话是古代神话的主要形式,正是神话历史化,将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唯道德理性的现世主义思维方式确立下来,道德的至着至美成为社会存在的唯一条件,也是人们歌颂的唯一对象。中国文学就是这一思维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它自觉地依附于道德政治之上,充当道德政治的图解,中国文学功利主义品格,就是在神话历史化的进程中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和古希腊民族各有自己独特的、影响深远的神话故事。二者关于创世纪神话的基本内容相同,神的形象都经历了演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两个民族神话中神的性格、伦理道德准则、神系的组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各自产生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历史化”进程中所受的影响如民族融合的影响、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儒家为主的诸子思想及中国早熟的“史官文化”,把神话远远排挤到“上层意识”的行列之外,并通过有意识的删改、意会,使中国上古神话发生了变形;森严的古代等级制度使神话由一种具有独立性格的文明现象变为政治和历史的附属;以“家天下”为特点的奴隶与封建统治,使中国始终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没有出现一部巨制史诗,没有诞生一位超越家族的神话英雄。同西方各国神话相比,中国上古神话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世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神话,可以说是人类从原始到明漫长进程的开端。各民族神话有其不同特点,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而中国上古神话中神人泾渭分明。同时,两种不同的民族神话对后代的审美心理倾向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