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南语询问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泉漳、潮汕、雷琼三个次方言区呈现为三种音读,分别为:[lua22][?io?5][ua33].从语义与语法、历史来源、语音三个方面考察这三个疑问代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三者的语义、语法功能高度一致;第二,三者的历史来源一致,本字是"若",继承自中古汉语口语,是当时新兴的疑问代词之一;第...  相似文献   

2.
石泉方言的疑问代词可分为十个小类,本文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了客观地描写和归纳,以总结出石泉方言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及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18世纪的《歧路灯》处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演进的过渡阶段,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对《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的具体用法做了详尽地静态描写;另一方面,对于《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所反映出的时代和地域色彩也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啥"是一个地域性较强的方言词,在所考察的文献中,只在河南以及山东方言的局部使用。今天河南方言中"啥"仍十分活跃,大部分河南话基本只用"啥",不用"什么"。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方言中,"子"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构形后缀。借用类型学研究的视角,对汉语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构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考察,发现汉语方言中"子"尾虽然在语音形式、构词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彼此略有差异,但它们作为名词词尾标志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同汉语中的某些虚成分一样,是粘附性的虚成分,不仅可以粘附在语素、词上,也可以粘附在短语上。  相似文献   

5.
太原南郊方言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各类代词都有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对太原南郊方言的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作一描述.  相似文献   

6.
宜宾(南溪)方言的疑问代词系统是在"哪""好""啥子""咋""啷"五个基本疑问词的基础上形成的,分别构成了"哪X"系、"好X"系、"啥子X"/"X啥子"系、"咋X"系、"啷X"系这五类结构的疑问代词,从疑问功能的角度可分为问处所、问情状、问方式、问数量、问程度、问原因七类。通过对其表现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客观描写与归纳,力求总结宜宾(南溪)方言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聋生汉语构词偏误的描写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对聋生汉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构词偏误进行了详细描写,把所统计到的433例构词偏误分为新造词、语义相关语素替代、语素错误、语素顺序错误和其它错误几大类,每大类下又分不同小类;其次在描写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偏误数量和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聋生有较强的构词意识和语素意识,会运用语素分解策略和整词习得策略进行汉语词汇学习;最后,描写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聋生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语义中心意识、强调目标词理据和对比相同或近义语素构成的词群.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小店区位于太原南端、汾河以西,小店方言隶属晋语并州片中的晋阳小片,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数量可观,语音形式与普通话、太原城区话相比差异较大,更有地方土话特色,而疑问代词的语义表达及至语法功用与太原城区话趋同,但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个别词汇也有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102-104
比较全面地从疑问代词的句法、语义功能、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等方面考察了《史记》的特指疑问句。从疑问词汇的表现看出《史记》处于上古汉语末期的词汇整合期,与先秦相比,数量减少,使用趋于集中。《史记》中疑问代词宾语后置句的比例占代词宾语句的24%,处于飞跃阶段。这些都体现了《史记》承前启后的语言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孟凯 《现代语文》2007,(11):45-47
现代汉语不同词类的语义构词是目前词汇语义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也因其对汉语线性组合的语义选择、语义突显、语素排序等的分析与阐释而成为沟通词汇研究与句法研究的津梁[1](29).本文即在以往语义构词研究的基础上,以"顾"的个案为例,对三大实词类之一的动词性语素所构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不仅形式上丰富多彩,语法上也很有特点,通过考察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系统、用法和历时差异,不仅能使我们了解绍兴方言的共时情况,而且可以使我们窥见绍兴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层面,了解共同语对方言的巨大影响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五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通过对五河方言中"问事物"类疑问代词的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客观描写和归纳,总结了"问事物"类疑问代词基本使用情况,为五河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7年修订版)作为选取语料的范围,建立一个现代汉语语素库。在现代汉语语素库的基础上,统计出最高频的300个语素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其构词能力、语法属性、语义分布的情况。最后作者对高频语素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现代汉语语素的生命力长久、义项的数量、义域以及语法属性的宽泛程度都是形成高频语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汉语普通话人称代词在壮语与汉语西安方言中有所不同。比较壮语和汉语西安方言人称代词在分类、构词特点、组合关系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的异同,能间接反映壮语与汉语北方方言在一些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对于疑问代词,学术界已有了很多的研究。包括对汉语疑问代词的研究,对英语疑问代词的研究,以及对英汉疑问代词的对比研究。汉语的"哪个"用在句中表示疑问时,它在英语里的对应形式是"which"。两词都具有指示和称代的功能,在句中可用来指代未知而欲知的信息、表达疑问。两词都属于疑问代词,同时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笔者将以此作为对比的共同基础,先对比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表达疑问时在语法上的异同。鉴于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在使用中又都具有不表达疑问的用法,笔者还将对比两词用于非疑问用法时在任指、虚指和实指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揭示了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在疑问和非疑问用法上的对应规律,并做出一些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杨楠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7-8, 16
唐山市区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其主要疑问代词有"啥""咋儿""多X儿""哪儿"四组。文章采用描写语言学方法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加以描写和归纳,展现了唐山市区方言疑问代词的语言风貌。  相似文献   

17.
语序研究是语言类型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疑问标记的语序,运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及跨语言对比法探讨疑问标记以整句作为参照时所处的相对句法位置,进而揭示汉语普通话及部分汉语方言在疑问标记语序上所呈现的类型学特点。通过跨语言对比发现:有些语言当中没有疑问标记,也不存在疑问标记的语序问题,如英语、斯瓦希里语等;有些语言当中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疑问标记,如日语、阿美语、乌尔都语等;疑问标记的句法位置可以分为句尾型、句中型和句首型三类;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来考察,汉语的疑问标记包括两种语序类型,一为普通话的句尾型,二为苏州话、昭通话等的句中型,暂时没有发现句首型的实例。句中型语序类型的发掘,是语言类型学在汉语研究当中的具体运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场口镇是杭州从属于富阳市的一个人口较多的乡镇,其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临绍小片.这里的方言与富阳市区的方言有较大差异.笔者对场口镇方言的代词系统做了一个基本的整理,在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上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场口方言的代词系统在数量上与普通话相近,但在发音和形式上与之有异.  相似文献   

19.
场口镇是杭州从属于富阳市的一个人口较多的乡镇,其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临绍小片。这里的方言与富阳市区的方言有较大差异。笔者对场口镇方言的代词系统做了一个基本的整理,在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上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场口方言的代词系统在数量上与普通话相近,但在发音和形式上与之有异。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处所疑问代词"那"的历史演变,不少学者做过探讨和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无可作为定论的意见。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反诘问"那"形成的关键时期——汉魏六朝时期语料以及疑问代词进行系统分析,从句法位置、功能扩展、词语兴替等角度考察处所疑问代词"那"形成、演变的历史轨迹。近代汉语中处所疑问代词是在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的发展演变、词语更替中融合,并在处所疑问代词"那"形成并成为那一时期最主要的疑问代词以后,承接了"安"’、"恶"、"焉"的句法功能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