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耿李英 《贵州教育》2013,(13):17-20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满足幼儿快乐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  相似文献   

2.
哲学视角下儿童游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揭示了游戏实质的基础上,深刻阐释了游戏的两点意义:第一,游戏可以满足人自由活动的需要。自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人类价值体系的最高价值追求。游戏活动使规则和自由达到高度的统一。第二,游戏有益于人的“主体性”的张扬与发展。游戏中的“忘我”(如角色扮演等)貌似对“主体性”的背叛,而实质上正是游戏“主体性”的展现。因为这种“忘我”既不是病态的,也不是被迫的,而是游戏自愿自觉的“我忘”。  相似文献   

3.
儿童能顺应自然去享受人类较长的“幼稚期”所给予的温馨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阶段。此时期幼儿自我中心观念很强,特别喜欢自我表现,而游戏活动便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最好方式。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密西尔氏曾创立“自我表现游戏学说”。从生理的需要、心理的倾向及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构造三方面说明游戏是训练人类求生的方式,游戏是运用个体的活动表现人格或个性的手段。由于游戏活动是个人主动而自愿参加的活动,故可使参加者的体能或智能发挥至极大的限度,经由游戏活动达到自我表现的欲望。教育家杜威又创一种游戏学说为“生活活动说”…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方式,游戏精神是从具象的活动中提炼的精神实质,它是游戏的本体追求和价值所在,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为自由自主性、愉悦体验性、自在目的性、自为约束性。而当前师幼互动质量偏低,表现在师幼互动中体验贫瘠、自由缺失、创造匮乏,这与游戏精神背道而驰,使幼儿教育失去应有的灵气和活力。在幼儿教育中,应以游戏精神引领师幼互动,实现彼此尊重、愉悦、成长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游戏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育游戏概念的界定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育锻炼与肌肉协调运动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特殊的“sports-Game-Play”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它是“体育手段的一种,亦为文化娱乐之一,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人类劳动、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动。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前者称为智力性游戏,  相似文献   

6.
郝娟娟 《家长》2023,(25):128-130
<正>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增强幼儿心智、提升幼儿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途径。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游戏仅仅是一种表象,缺乏游戏精神,偏离了学前教育的目标,导致幼儿难以通过游戏进行自由、自主创造,难以获得良好的成长,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文件精神下,教师应在“游戏是幼儿生活方式”“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深刻认知游戏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我笔记本的扉页上,有两段话。一段儿理性:“教育是人道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以使作为个体的人获得更为充分自由的发展,并进而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与尊严。”(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相似文献   

8.
质的课程研究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有机整体,它不仅包括了学生各类体验的有机融合,也包括了学生获得体验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开放性的,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人类的共同经验、教师的个体经验、学生的个人经验往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学生在课程为他们展开的丰富的经验世界中自由想像、创造、学习、理解、交流、游戏、活动,不断建构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学生作为一个个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冯雪琴 《山东教育》2002,(15):37-38
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正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反映周围的现实事物、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使用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而促进了语言、认知、理解以及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游戏角色的扮演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活动兴趣,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与外部世界的情感冲突,促进儿童的心灵自由发展以及行为“社会化”,能让幼儿体验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人际关系。角色游戏实际上就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有方式,一种学习和成长环境。那么…  相似文献   

10.
张嵘  陈蔷 《天津教育》2014,(15):34-34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天生就喜欢涂涂嘲画,喜欢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可以说,幼儿将美术活动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游戏活动,同时,绘㈣也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幼儿绘画活动足幼儿用以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着天真与稚拙,抒发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幼儿的精神自由。这种精神自由的美术活动,满足幼儿自由成长与想象的需要,足幼儿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美术活动熏陶和完善幼儿的人格,帮助幼儿身心和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创新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幼儿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互动,以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周围世界,掌握更多的本领,提升自身能力。幼儿教育以课程游戏化为主,而游戏化的教育环境下,户外自主游戏备受关注,户外自主游戏当中的分享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有更多自由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是幼儿收获成长的方法与途径。鉴于此,本文对户外自主游戏分享环节中的师幼互动进行了研究,从“师幼互动方向”和“探索互动方法”两个角度出发,让教师和幼儿一同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特级教师芦德芹教育特色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召开。作为朝阳区名师工程的第一场研讨会。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一个人、一支队伍、一所幼儿园围绕“游戏特色”的发展历程。从学做教师到逐渐形成自己“在教学中贯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生活。成为游戏的主人”,芦德芹老师独特的成长经历已经在4期《人物》栏目有所介绍。她的成长正如北京市幼教处处长张小红所言“首先取决于朝阳区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带给她充分发展的环境;取决于朝阳区教工委、教委为老师和人才成长创造的良好平台:取决于一位有宽阔胸襟的园长,无私地支持、鼓励、关怀、培养和容纳;也得益于老一辈特级教师卢珊珊老师。还有西城区的特级教师们。”在关注芦德芹的同时。我们发现。她所在的劲松一幼在连续几年的市级示范园评选验收和视导过程中。总分都相当靠前。还夺得过第一。但真正吸引我们的。却是这所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开发了“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创造性地将主题活动和以活动区为北京的自由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而通过幼儿发展、课程建设、园所管理、教师发展与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我们看到了“尊重、沟通、和谐、发展”的劲松一幼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一、儿童闲暇的再审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个体做自由人的基础。闲暇不是无节制的放纵享乐,也不是消极的无所事事,而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和谐以及自我超越。拥有闲暇的个体能够从环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通过内在兴趣的驱动选择并参与某项活动,以完成个体价值的实现与自由发展。闲暇是人类重要的存在方式,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儿童的身体、智力、心灵的健康成长需要充足的自由时间,以使他们能够更充分地探索世界、发展自己。因此,保证儿童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区域活动也叫做活动区活动,是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和能力来操作和探索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是幼儿能够主动找寻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独特方式。它不仅能够满足幼儿游戏和活动的需要,促进幼儿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相互合作、交往和探讨来提高孩子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个体活动的空间,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合适的操作活动材料 1.情趣性原则。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它寓教于乐,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深受幼儿喜爱。在数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后用游戏情节贯穿幼儿数学活动的始终,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增强活动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小班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及感知排序”活动时,我设计了“搭楼梯”这一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插塑作“小圆砖”来进行“搭楼梯”,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杨芳丹 《家长》2023,(22):29-30
<正>“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玩游戏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能够探索世界、发展思维、增长见识,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玩耍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儿童而言,玩耍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发现不少家长缺乏重视孩子游戏活动的意识,既没有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也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孩子游戏。有些家庭还存在着家庭游戏时间匮乏、类型单一等问题,有些家长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进行游戏活动,习惯于用电子产品“打发孩子”,导致孩子将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浪费在电子产品上……  相似文献   

18.
《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才能保证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方式,它是在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主挑选游戏同伴、自我表现体验游戏过程,幼儿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游戏活动,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菁琳 《江西教育》2002,(22):10-10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这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它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游戏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具体实践性等特点。一、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有利…  相似文献   

20.
李敏 《今日教育》2006,(11):17-17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选取玩水这一幼儿最喜欢但又最不易自由进行的活动,以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为游戏材料,通过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水果是吃的)与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自由玩水)之间适度的不一致,诱发个体出现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主动探究,促进活动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