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贫是福     
我们家是个教育“世家”。说“世家”,是因为我爷爷就曾担任村里的教育主任,我伯伯、父亲、姑姑皆为老师, 到我这一辈,我伯伯家的两个孩子也当了老师,我的妻子也是人民教师。我因为伺弄文字多年,也有时候被人叫声“老师”。身在教师家庭,作为丈夫,我对教师的艰辛理解得最透。  相似文献   

2.
没有伞,就跑     
周振雨 《师道》2003,(10):39
五年前的夏天,我的生命里痛楚如织。父亲于一次酒后失足,永远地离开了我和体弱多病的母亲及两个年幼的弟弟。那时,我正读高三。办完父亲的丧事,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已徒留四壁,作为家中长子,我成了家中的脊梁,我无可选择地离开了学校,到县城的一家工厂打工,靠一份微薄的工资来维持家用。命运往往就是如此恶意地与人开玩笑。在学校里品学兼优的我偏偏于此时失去了父亲,过早地挑起家庭重任。这使我年迈的班主任老师总是耿耿于怀,他为此到我家来了几趟,但每次都失望而返。面对我那卧病在床的母亲和我那面黄肌瘦的幺弟,老师再也难说出“可惜了你…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庭很有意思:父亲有兄妹7个,全都是教师;母亲是教师,舅舅还是教师;我又嫁到一个教师家庭,公婆也都是教师。家里教师多了,多少有一点书香之气,于是我便将我的书房取名为“文馨居”,请原扬州市国画院院长朱旭先生题写,并制作成精致的横匾挂在书房的门檐上。书房不大,藏书不少,置身其中,思维在卷帙中流动,心灵在墨香中净化。这是我每日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刻。书房里悬挂着的横幅中是四个遒劲的大字:静坐观心。这是我中学的恩师、著名书法家吴树先生写的。吴树先生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记得刚跨进中学的校门,吴老师就让我代表全体新生…  相似文献   

4.
餐桌节目     
我理解,父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二是直接教化。在家庭中,母亲往往关心对子女的生活料理,父亲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父亲的成功之处应该在于宏观把握子女的成长环境。比如,我女儿翘翘的入学年龄和学校选择,我就很费了一番思考。女儿生日晚,年龄在同年级的孩子中是最小的,而且,她的性子又较慢。在征求了她的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决定让孩子晚一年入学,并且没有往“宝塔尖儿”上的学校里挤,而是选择了一所教育教学都很正规的普通学校。到现在为止,她在那所学校里发展得很好,学习中上,一直…  相似文献   

5.
老方老师其实并不老,严格来讲也不是我的老师,或者说不仅仅是我的老师。因为,首先,他得先是我的父亲,其次才能算是我的老师。如果单从老师这个角度说,他更应该属于他的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学生们。小方老师其实也不小了,只不过在逐渐变老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老师。我本来有许多素材可以谈论教师这个话题。出生于世代教师之家,自己也做过教师;从呱呱坠地到28岁,从没迈出过校园半步;甚至,从小到大和我共同生活过的亲人们——我的父亲母亲、常州的爷爷奶奶、北京的姨父姨妈以及婚后的公公婆婆也各个都是教师。但在这个教师节里,当我想要写点什么的…  相似文献   

6.
Hansel 《八小时以外》2010,(10):23-23
我出生于1988年,是家中的独子。我外公是离休的师职干部,我外婆是小学语文老师,典型的军人加教师的革命家庭。当年,父亲高中毕业接替爷爷进了工厂母亲是外公学校服务社的售货员。大家可能会奇怪我妈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会嫁给我爸,那是因为我妈有残疾。  相似文献   

7.
我读师范似乎是必然。我生在教师之家,长在校园之内。父亲是一所高校的中文系老师,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小时候,我的世界里似乎全是老师,楼道里,家属大院里,瞧去,到处是老师。历史老师的儒雅,英语老师的洒脱,数学老师的缜密,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我通过竞争考试,由乡镇中学调入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任教,而同为教师的父亲由于年龄较大,教学成绩欠佳,被安置到学校门卫值班。偏巧父亲所在的小学和我新调的中学仅有一墙之隔,而且中学学生宿舍安置在小学教学楼内部;中学大部分老师都居住在小学里的教职工家属楼。这意味着我们父女之间没有了任何秘密可言;意味着我的学生和新同事都会知道我有一个当门卫的父亲;意味着我可能在这所新学校遭人白眼,受人讥笑……心里跳出的这无数个“意味着”使天性争强好胜、心高气傲的我忘记了调入新学校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敏感和烦躁。于是,…  相似文献   

9.
金锋老师是我上小学时的数学老师。那时,他年近四十,皮肤黝黑,高高瘦瘦的,声音洪亮,笑声爽朗,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和我父亲一样.同属民办教师,当时的民办教师待遇很低,平日里除了学校里的工作.回家后还要到田间劳动。每天忙碌于学校和田埂之间.教师和农民的角色交相更替。金老师一边将种子播撒在田野里.一边将希望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这使得他的教育总彰显着朴素的农民情怀。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严春花 《成才之路》2009,(13):23-23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最初的理想并不是想做教师,然而中考时我却拗不过当老师的父亲,无奈地选择了中师。毕业后,我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刚到学校时,看着那破旧的校舍,我心中一阵悲凉,我的青春,我的梦想就要在这个穷山沟中耗去。想想都伤心。  相似文献   

11.
郭潇 《中国教师》2020,(3):126-128
一、我的家庭。我出生在四川省大足县元通乡①的一个贫农家庭,家里有奶奶、爸爸、妈妈、我和妹妹。父母都不识字,更多是教我们做人,教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有孝心,要勤劳。父亲是个农民,不懂师范、教育,但他就是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髙的,是受人尊重的。父亲叫我好好努力,长大去教书。他告诉我,教书、教师是教育化贤的,教这些娃儿学好不学歹,我就没有罪。从小在我心里种下了当老师的种子。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受到家庭的溺爱,经常是六个大人管一个孩子,使得他们在家庭里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目前,学校里又悄然刮起“尊重”、“赏识”的教育之风。学生在家庭、学校的地位急剧攀升到极点,当学生听到家长、教师的批评或不合心意的话语,就离家出走或以死相胁。使很多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回避,当今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到了一个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的原因,从小我就对“老师”二字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的字典里,老师就是书房里那密密麻麻的书本,就是晚上在台灯下一杯茶、一支笔的背影,就是白行车上奔走于学校和家之间的忙碌。初中时学韩愈的《师说》,知道了对“老师”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相似文献   

14.
黄寿珏 《班主任》2000,(2):48-48
我从小在校园里长大。我父亲是一个教师。每当我看到学生带着疑惑和迷惘来找父亲,又带着满意和欢乐离去,我感到好羡慕,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一个想法: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  相似文献   

15.
那时候,我们的学校很简单,一间草房,一扇窗户,十来个学生,一个老师。我一向不爱读书,害怕老师,也害怕到学校里去,广阔的田野才是我最快活的乐园。虽然长辈们常说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话语,可我依然我行我素,拎着书包去上学,半路上却躲到一家草堆里睡一觉,或者是到哪家菜地里刨些红薯萝卜之类的东西来消磨时间。父亲不识字,对我的要求却甚严,每天都要问问今天老师讲了些什么内容、布置了哪些作业。因而每天晚上我都得静下心来看看书,一张方桌、一盏油灯,还有父亲坐在旁边。那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刻,笑眯眯地看着我,而他心…  相似文献   

16.
詹世忠 《师道》2009,(7):16-18
童年——生于教育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从小到踏人社会前,我一直生活在学校大院里,受着知识的教育与熏陶,目睹了老师的成就与艰辛,分享着老师的喜悦与忧愁。  相似文献   

17.
俺老爸有一个光荣的职业——老师。事实上,他不仅仅是一个老师,还是一个三面派。在学校里他是严肃的老师,在我的面前他是和蔼的父亲,在妈妈的面前他是好丈夫。  相似文献   

18.
卓元 《江苏教育》2012,(Z2):86-88
"卓老师,别走了,你今天怎么也要到俺家坐坐……"一位家长拉着我的手不放。刚婉言谢过这位家长,没走几步,又遇到另外一位家长:"卓老师,我那淘气的孩子,让你费心了,他爸爸妈妈不在家,全靠你了。你看,天那么热,这是自家种的西瓜你一定要收着。"我又婉言谢过。"卓老师,我刚才从外面打工回来,今天你说破大天,咱弟俩也要喝两杯。"我又以有事为由而极力推脱。在上下班的路上,乃至在学校里、家里,像这样的情况,每周总会遇到个三五次。其实呀,家长们没必要对咱这么热情,我只是做了些作为教师该做的事情。就是用我作为教师的全部"家当"——育人、教书,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一、我就是孩子的父亲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多数是爷爷奶奶在家里带着,孩子的父亲母亲为了家庭生活,不得已背着铺盖卷儿,离开家乡、父母,离开自己可爱的孩子到他乡去打工。他们走了,带走了对孩子的牵挂,留下了希望,希  相似文献   

19.
镜子篇     
互通情报放学时,郑老师对小强说:“明天下午请你父亲来学校一趟,我要和他谈谈。”小强吃惊地问:“老师,我没犯错误呀!”“老师请家长是正常工作,学校和家庭要互通情报嘛!”第二天下午,小强的父亲请假来到了学校。郑老师热情地寒喧一阵以后,又神秘地说:“您在副食店工作,我弟弟下周结婚,麻烦您给办点好鱼。”“……”“给他记公假”早自习下课铃已经响过,小明还没有到教室,考勤员小英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他记上  相似文献   

20.
“永远都是语文老师端着簸箕。”这里的“语文老师”说的就是琼斯夫人。那天,父亲无可奈何地带着我来到了道格拉斯·安德森艺术学校。父亲走进校长办公室和校长说话,我就坐在门外的走廊里静静地等着,我只能隐隐约约地听见一些他们的对话。“我不知道还能把她送到哪儿去。”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