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正>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真正算得上一节好课呢?从教十多年了,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十多年。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对何为一节好的语文课,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三点。一、一个真实的课堂"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课堂。但是在实际日常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公开课展示,还是优秀课评选,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一种"默契":那就是一堂语文课各个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是什么记者: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此次语文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那么,怎样理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在语文课上,我经常发现有部分学生不肯积极动脑,不愿意回答问题。还有个别学生,经常不完成甚至不上交作业。这种学习状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作业上交拖拉,学习效率极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出大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4.
刘云 《海南教育》2014,(22):62-62
孩子的心思是细腻的,同时也是脆弱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记得刚接手四(6)班时,一个叫田炜杰的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语文课上频频举手,我也经常叫他起来回到问题,尽管有时回答得并不是很好,但我都会鼓励他。因此,他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据跟他一起生活的爷爷讲,以前他回家都不爱讲学校的事,但现在经常会讲讲学校的事情,他告诉爷爷,他现在特别喜欢上语文课,他很喜欢语文老师。我很开心,决定了解一下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上学期的评优课上所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感悟颇深。课上,我抛出第一个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连一个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也高高地举起手,我叫起他,他却回答不上来。当我又一次提问时,他又举起了手,为了给他表现的机会,我再次叫了他的名字,结果他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惹得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6.
elaine 《辅导员》2012,(1):44
我们中队有一位性格内向,不合群的队员,他平时不大引人注意。一次课上,我问了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他却站了好久不回答,于是我说:"书上有啊,看看书回答。"可他像没听懂我的话一样,就是不作声。我以为他是上堂课没专心听造成的,于是请其  相似文献   

7.
<正>那日,与几个学生闲聊。我问:"你们为什么要上语文课呀?""学知识呗!"一人这样说,其他人都连连点头。"那说说今天的语文课,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回答。最后,还是一位女生开了口:"我说不清楚是什么知识,但……我知道它的味道,就像校园里的桂花,闻起来香香的、甜甜的。"说完,她竞闭上眼睛,轻柔而  相似文献   

8.
凌金波 《广西教育》2013,(16):64-64
我的班上曾经有一个叫何潇的女孩,安静,听话,一向让人放心,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完全可以不必关注她。有一次执教一节语文课,在同学们都十分热烈地进行讨论学习时,我发现何潇却在静静地发呆。课上,我几次对她旁敲侧击,仍然不能使她投入学习,最后只好直接请她站起来回答问题。谁知她仍然紧闭着嘴。同学们急得  相似文献   

9.
趣事展览会     
时间:语文课上地点:教室人物:f及全班同学起因:(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上)老师问:李大钊是谁?经过:老师让趣事主角f回答,由于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也是钊,于是他便小声嘀咕:"他是我哥。"周围同学哈哈大笑。老师没听清,便问他刚才说的是什么?只见他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10.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1.
引言:不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到底怎么上? 一个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我去讲课。一上课,老师们就提出了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语文课到底怎样上?”这些老师都是教学骨干,肯钻研,善思考,有个性,似乎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都是骨干老师,难道连课都不会上?但冷静想想,到底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袁清华 《山东教育》2013,(15):16-17
我给他班上语文课,他在我的课上从不捣乱。但每节课,他都像个忧郁王子,蜷缩在最后一排,听课或是不听,悠哉或是沉睡!有时候我在想,他特别像是个受伤的小兽,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独地舔舐伤口!同学告诉我:"这已经是很好了,他在你的语文课上从不放肆!"后来,我知道他还有个弟弟,小弟兄俩都长得很精神,灵气逼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给一个班上了几节语文课,当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时,发现一名学生的桌子上干干净净,我便小声问他:"孩子,你的文具呢?"未等他回答,周围的学生抢着说:"老师,不用管他,他是问题学生。"我的心一震,看到他游离的、茫然的眼神,想到了我的三个"问题学生"。强强是第一个,高烧导致说话不清楚,右手和脚不好使,智力很正常。我刚刚认  相似文献   

14.
陈涛 《班主任》2011,(6):60-61
开学没多久,就有科任教师向我反映,戏称我班里有"四大金刚"——四个不太听话、不爱学习的学生。说者无心,听者也无意。的确,这四名学生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学习上的表现要比其他学生逊色一些,但要说他们是"四人帮"也谈不上,因  相似文献   

15.
1.用亲近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班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非常喜欢听你的课,因为你上课时总是面带微笑,我不会在语文课上有心情紧张的时候,我也不会顾虑我的回答对与错.  相似文献   

16.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学生的回答果然是:"这么一首看似简单的诗歌里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显然,我把他们教"糊涂"了--他们已经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学习古诗了,而是即将入门的"古诗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读了覃明才老师写的"关注生活"课例研讨,我首先想起的是许多新课程实验教师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担心和疑惑: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活跃而热闹,学生也的确很喜欢上这类课,但是,这类课往往"语文性"不足,不像语文课,长期以往会不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甚至导致一代人语文水平的整体下降?我想覃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在"后记"中就特别强调这堂课的突出特点(实际上作者想说的是"成功之处")之一是"较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完全按照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还是应该有变化呢?这是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以下三个层面的研讨,可以寻找初步的答案。一、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越是固守他的目标,无视学生的反应,无视课堂上的变化因素,课堂氛围往往越发显得沉闷;教  相似文献   

19.
我校六年级有五十个学生,其中三十四人是苗族儿童。平日他们说的是苗语,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虽然经过了五年多的学习,而汉语表达能力还是很差,个别的苗族儿童还不能完全用汉语讲话和回答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采取了下列的方法:一、加强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朗读对于发展儿童语言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苗族儿童学习汉语来说显得更重要。因此,每教完一课书,我便指导他们反复的朗读。最初由我领读,读了两三遍,就要他  相似文献   

20.
呱呱鸟语林     
【呱呱鸟的呱呱】有一次语文课上学习《刻舟求剑》,老师提问呱呱鸟:"呱呱鸟,你认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犯了什么错误?他应当怎么做?"呱呱鸟回答道::"我认为他不应该刻舟,因为刻坏了船家会要他赔的。他要是用笔画就好了!"结果呢?结果很严重,呱呱鸟实在不好意思说。我们还是一起分享一下:小呱呱鸟那些和阅读有关的笑话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