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煤田炭勘探资料和测试数据,对贵州黔西龙场井田8个主采煤层的煤岩和煤质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评价,并对硫分、灰分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煤,各煤层变质程度为Ⅵ、Ⅶ阶段的高变质无烟煤;煤层总体以特低全水分、中灰分、特低挥发分和高硫分煤为特征,灰分和硫分较易脱除;煤中F、Ga、U、Th、V、As、Pb、Cu和Zn等元素较为富集;煤中硫分受海水影响显著,灰分主要受陆源碎屑物质供给控制,灰成分指数可反映海水作用强弱。煤层中V、F、Ge和Ga等的富集可能受物源区母岩影响;Th、U富集受到沉积环境重要影响,As、Pb、Cu和Zn在煤层中异常富集,可能与成煤后期低温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矿业经济中.经济可采储量管理是一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技术基础工作.它关系到企业能否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大事。根据《各矿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等级划分表》可知.多数矿属构造复杂类型.薄煤层储量占总储量70%.高灰分煤层储量占一定比例。因此.我们确认煤层厚度.断层密度.高灰分层是影响煤层经济可采性的三项主要因素。开展经济可采煤层厚度、经济可以采断层密度.经济可采煤层分三项指标的经济可采铡算工作.是搞好经济可采储量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本区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岩性变化较大,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其次由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砂岩组成,岩性松软,顶底板岩石以软岩类为主。本次工程地质勘查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4煤组、8煤组及11煤组。  相似文献   

4.
李沟——樊村煤矿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13层,含煤系数为1.90%,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四4煤层和五1煤层,可采含煤系数1.29%;二1煤以低中灰、中—富硫煤为主,属低磷、高熔灰分、发热量高的瘦煤,局部为焦煤;四4、五1煤为中灰煤,属发热量较高的焦煤。  相似文献   

5.
薄鸭河预查区主要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城子河组,共含煤19余层,以薄煤~中厚煤层为主,其中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7、9、14、20号煤层,共计4个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0.92m,大部分可采煤层有7和9二个煤层。具有经济价值的煤层,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周窑井田位于大同煤田西北,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其中5号煤层为主力可采煤层,近全井田分布,厚度0.46~16.38m,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层显微组分镜质组含量为31.1~67.4%,惰质组含量为30.7~54.4%,壳质组含量为5.8~16%。扫描电镜揭示5号煤无机显微组分多为高岭石、绿泥石和黄铁矿为主,发育基质孔、植物细胞壁残留孔、次生孔和微裂缝4种孔隙类型,基质孔和微裂缝占绝对优势,微裂缝多为内生收缩缝和次生张性缝,其共同构成5号煤双重结构孔隙系统。  相似文献   

7.
温书鹏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40-240,130
关石焦煤矿处于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沙营乡辖区内,已查明煤矿30号煤层矿产资源量267万t。煤层主要为粉状;玻璃光泽为主;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平坦状,少量贝壳状、阶梯状;内生裂隙较发育,偶见少量外生裂隙,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微观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为高灰、高硫、低挥发份、特低磷、中热值的瘦煤,可作民用煤和火力发电用煤。  相似文献   

8.
谢桥煤矿1351(3)工作面煤层稳定,局部有起伏,煤厚0.2~9.90m,平均煤厚5.7m,针对此工作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煤层厚度、煤机最小通过高度及支架最大支撑高度,确定工作面最低采高不小于3.8m,煤层增厚处最大采高不得大于6.3m。初放期间采高控制在4.5m~5.0m。对此提出该面设备选型方案,并进行验算论证,经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对大采高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煤岩层对比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不可或缺,本研究区的煤层层数较多,研究区煤层对比以标志层为主,其次参考间距、岩性、古生物组合及测井物性反映,控制对比能力强,可采煤层对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鸡西煤炭高兴勘探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城子河组。45、44、43、35、32、30、29、28八层煤为本区可采煤层。可采总厚度为9.06m,含煤系数为1.56%。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谈煤     
煤是一种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可燃烧的固体物质。它是由许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此外尚有氢、氧、氮、硫、磷等元素及各种矿物质等。在工业上,又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种成分。灰分是煤燃烧後剩下的残渣。挥发分是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气体。挥发分和固定碳是可燃烧部分,灰分是不燃烧部分。可燃烧部分是有用部分,不燃烧部分和水分是废物,也是煤的不良的组成部分。煤经过燃烧後,可燃烧部分都烧掉了,水分蒸发,而各种矿物质则结成硬性的残渣,卽是灰分。煤是千百万年以前植物层在水底下积聚,隔绝了空气,经过碳化作用生成的。大约在二亿八千万到二亿二千万年以前的时期内,世界各地普遍造成煤层,地质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石  相似文献   

12.
对袁店一井煤矿4个煤层的13个煤样和18个气样的稳定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分别研究了煤和瓦斯中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煤层及瓦斯源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袁店一井煤矿各煤层δ13C为-25.91‰-22.01‰,各煤层13C变化不大,具有稳定分布的特征;通过对气样分析,在地面井抽采中,7煤层、8煤层、本煤层及其他煤岩层贡献率分别为30%、50%、10%、10%左右;老塘埋管、高位钻孔、穿层钻孔等抽采,90%以上来源于本煤层;中组煤8煤回采期间,拦截抽采7煤层、本煤层及其他煤岩层贡献率分别为20%、73%、7%左右,为矿井瓦斯抽采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毛蒟的水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中的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ⅨH中水分测定法(甲苯法)和附录ⅨK中的灰分测定法进行测定。结果:毛蒟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65%~23.90%,平均值20.75%;水分含量为9.46%~11.83%,平均值为10.87%;总灰分含量为7.03%~11.48%,平均值为9.21%;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53%~1.81%,平均值为1.28%。结论:所得结果可为制定该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钻探及井下采掘资料,探讨了兴安井田二号煤层群的赋存特征,通过煤厚变化规律及煤层可采指数分析,表明二号煤层群除11号煤层全区可采外,11下、12、13号煤层局部可采。通过对二号煤层群变化分析,认为沉积环境、河流的同生冲刷、构造特征是影响厚度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区煤仓及缓冲仓设计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生产在立井、斜井这两种开拓方式中,在开采同一生产水平多个煤层时或开采同一煤层时,在煤层与主要运输巷之间存在层位的差别时,往往通过溜煤眼、集中煤仓来实现原煤生产的连续性。溜煤眼一般只为1个采面服务,或作为一个措施工程,其设计因其服务期短在此不作为重点,主要针对采区煤仓(包括缓冲仓)在设计施工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石凹煤矿5-2号煤层作为矿井的主要可采煤层及主采煤层,具有厚度大,变化也大的特点。文章总结了煤层的赋存特征及厚度变化的分带特征,探讨了影响5-2号煤层变化的原因,得出影响煤厚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煤系底基层凹凸不平,同生冲刷作用及后期断层构造影响,其次为层滑构造与陷落柱构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逊克县二皮河勘查区建兴组含煤地层、可采煤层和煤质特征的分析,确定本区煤层属中-高灰、高挥发份、中低-高热值、特低硫、低磷煤,煤种以长焰煤为主,含少量褐煤。  相似文献   

18.
为论证龙家堡矿Ⅱ、Ⅲ煤层(合层)煤层注水可注性,收集了龙家堡矿矿井生产条件、地质勘探和煤层赋存等资料,并在龙家堡矿井下302和516工作面现场采取了煤样在实验室进行了煤层原有水分、孔隙率、吸水率、煤的坚固性系数等参数的测定和煤层注水可注性研究,结果表明:龙家堡矿302和516工作面范围内Ⅱ、Ⅲ煤层(合层)原有水分大于4%,判定为可不注水煤层,可不采取煤层注水措施,但现场应加强采掘面的喷雾洒水防尘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的了解矿井瓦斯的赋存和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对荆各庄矿的各煤层瓦斯参数进行了测试。具体对吸附常数、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系数进行了测试,荆各庄矿的各煤层取样点的ΔP均小于10,最大的为9S的6.27,因此煤的放散瓦斯的性能小,各煤层发生突出的危险性较小。得出各煤层煤样的f值差别较大,最大的为2390N的0.53,最小的为12DS的0.19。测定结果对于瓦斯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铁东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城子河组。59下、62、88、98、109五层煤为本区可采煤层。可采总厚度7.87m。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