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彩片断     
材料:画饼充饥出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寓意:《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有言:“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是以“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另,《续传灯录·行瑛禅师》有言:“谈玄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又以“画饼充饥”  相似文献   

2.
豁然开朗与恍然大悟是近义成语。本文想将这两个成语作个比较分析。一、产生历史: 豁然开朗:最早见于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该成语自晋始,就定型。恍然大语:见于北宋·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一七二·裴休》引《唐阙史》:“裴公恍然而悟,命击碎,然后举爵尽饮而罢。”变式有:恍然而悟(唐) 豁然大悟(宋) 恍然大语(明) 二、语义: 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就其本义来说应该是:形容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后人除用它的本义外,也引申为:①比喻突然明白了某种道理。②形容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或心胸突然转为开阔。豁,  相似文献   

3.
一片冰心,语出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心性淡泊,不热中功名。飞黄腾达,语出韩愈《符读书城南》:“飞黄腾达去,不复顾蟾蜍。”比喻职位升得很快,多用于贬义。晨钟暮鼓,语出唐代李咸用《山中》:“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形容僧尼的孤寂生活,也比喻叫人警惕的言语。一尘不染,语出北宋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形容人品高尚,不为不良习气所玷污。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国图赞序》:“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后多用来比喻政治局面死气沉沉。万紫千红,…  相似文献   

4.
农历甲申年(2004年)是猴年,现将部分与猴有关的成语简介如下: 1.沐猴而冠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楚人把猕猴称为“沐猴”。劝说项羽的人见其攻占咸阳后不图建立霸业,一心要衣锦还乡,便嘲笑他不过是个戴着帽子的猕猴罢了。后以“沐猴而冠”比喻人目光短浅,虚有仪表,成不了大事。如曹操《薤露行》: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 ,除开和现代汉语一致的“时间名词作状语”的情况以外 ,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名词状语可以用来表示比喻 ,如 :“豕人立而啼。”(人 :像人一样 /《左传·庄公八年》) ;可以表示行为的依据或工具 ,如 :“失期 ,法皆斩。”(法 :依照法律 /《史记·陈涉世家》)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用箕畚 /《列子·汤问》) ;可以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面 :当面 /《战国策·齐策》) ;可以用来表示方位 ,如 :“陈良……北学于中国。”(北 :向北 /《孟子·滕文公上…  相似文献   

6.
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忘形之交:指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语出《新唐书·孟郊传》:“少隐嵩山,性介,少偕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忘年之交:指年岁差别大或辈分悬殊,而结为情深意厚的朋友。语出《南史·何逊传》:“弱冠,三十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赞,因待忘年交。”竹马之交:指自幼相交的朋友。语出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倚床弄青梅。”有时也指小儿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莫逆之交:指心意相通、无所违逆、友谊深厚。现指相互情投意合的朋友。语…  相似文献   

7.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8.
王晓维 《学语文》2006,(4):48-48
苏洵《六国论》中有“: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句,教材注为:“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课文注释并未对这句话作具体的解释《,教师教学用书》将这句话译为:“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很显然,它是把“抱薪救火”之“抱”理解为“抱着”。这是不恰当的。有些工具书对“抱薪救火”的解释也是不恰当的。《中国成语大辞典》释为:“薪:柴草。抱着柴草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消除患害,结果反而使患害扩大。《”辞海》释为“:亦作‘负薪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  相似文献   

9.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 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 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贵也。” 有的书把“利屣”:“一说指舒适的鞋,一说指舞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研  相似文献   

10.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让其门客都把自己的见闻写出来,汇集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一共有二十多万字。吕氏认为这本书已经包融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便将它命名为《吕氏春秋》,并刊布在秦国首都咸阳的城门上,而且还悬置千金,宣布有能给这部书增加一字或删减一字的人,可以得千金之赏。”这一典故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相似文献   

12.
万众一心     
[释义]: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隽传》:“他们想谈判谈不成,想突围又出不去,这不是逼着他们万众一心跟我军拚命吧?一万个人齐了心尚且势不可挡,何况他们有十万人马呢!倒不如先缓一缓……”。  相似文献   

13.
狗盗鸡鸣:亦“鸡鸣狗盗”。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狗吠非主:狗见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狗吠之惊:谓小惊忧。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狗尾续貂:亦作“狗续貂尾”。亦作“狗尾貂续”。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狗彘不若: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白衣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  相似文献   

14.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此后,《北史·邢邵传》也有“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之语;《宋史·宋敏求传》也有记载:“熟于朝廷典故。”现在凡是见诸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  相似文献   

15.
寓言故事一向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它常常是有所寄托,有所比喻。《庄子·寓言》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讬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所以《史记·庄子传》说:“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寓言总是通过寄托与比喻来表现深刻的思想。特别是某些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或者是比较深奥的道  相似文献   

16.
古人常以“千金”比喻贵重或珍贵。下面我把与“千金”有关的成语写下来,与大家共享。一字千金本意是说《吕氏春秋》这部著作写得极为成功,一个字也改动不得。如果谁能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赏给他千金的酬劳。后用来赞美和形容诗文写得极好,文辞精彩、奇妙,价值极高。(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国的相国吕不韦有钱有势,家中的奴仆就有一万多人。当时,有些国家正在广招人才, 以求发展。吕不韦认为,秦国比其他国家都要  相似文献   

17.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间”为:“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这是不妥的。据《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间”也可以从本义(隙也)引申为“悄悄”,“偷偷”的意思。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汉书·项籍传》:“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后遇楚军。”《汉书·匈奴传》:“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  相似文献   

18.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跟秦兵打仗,渡河以后把锅打破,把船弄沉,激励士兵不打胜仗绝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 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例如:“破釜沉舟,大干一场,不攻破这个技术难关决不罢休。”“孤注一掷”出自《宋史》和《晋书》。《宋史·寇准传》:在寇准的建议下,宋真宗亲自上阵,打败了契丹。此后,宋真宗更加器重寇准。参知政事王钦若很嫉妒,又跟寇准有私仇, 于是在真宗面前说寇准的坏话:“赌  相似文献   

19.
成语杂谈     
1 守株待兔出处:《韩非子·五蠹》故事: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就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着,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寓意:用来比喻死守狭隘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相似文献   

20.
明眸善睐     
明眸善睐。睐,音lài来,向旁边看。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形容美女顾盼多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洛神)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