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想要做一个好编辑,想要编出好作品,不仅要有编辑学科的学问,而且要有相关学科的学问。相关学科与编辑学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像一张纸的两个页面,去掉一面,也就等于去掉了另一面。同时,想要做一个好编辑,就要奉献给社会好书,让消失的生命、消失的肉体物化在书中。这些书便是编辑生命的价值。好书不朽,编辑的生命价值就会永存。  相似文献   

2.
都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我更认为编辑是书的接生婆。好书须得了编辑慧眼识中,妙手剪裁。每次在书店做市场调研,看到那么多读者精挑细选,心下暗叹:真该为他们做更多好的书。读者买书是为了满足一种需求。作者写书是为了一个心愿,他们觉得各自的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生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编辑编书是为了一只饭碗,他们倾向于优选最值得出版的书。  相似文献   

3.
"好书"是"书好"的前提";好书"是产品,"书好"是名誉、品牌。那么,作为编辑个体,在抓"好书"这样一个问题上,和出版社老总有何不同?他应该具备哪些理性的认知和自觉行动呢?  相似文献   

4.
&#  &#  &# 《出版与印刷》2015,(3):12-13
不久前,我去看望一位共事多年,现已退休在家的老编辑。我们很自然地谈起编辑工作、图书市场以及与出版工作相关的人和事。在临别前,老编辑神情有些黯然,幽忧地对我说,自己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多年,如今想起来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什么书留得下来。他的话给我以很大震动。这位老编辑,当年在出版社也算得上是位“标杆”式人物,做中小学教材、教辅,年年都是社里的创利“大户”,年终奖总是名列前茅,经常被评为先进职工。然而这一切早已烟消云散,如今他内心真正渴望的是能有几本有价值的好书立得起来、传得下去。从事编辑工作数十年,当有一天离开这个岗位时,曾经看重的发行量、码洋、利润,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唯一能留下来的是有生命力的、有文化价值的、能代代相传的好书!    相似文献   

5.
冯青 《出版视野》2004,(5):26-27
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全国出版社的改制工作已经启动。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就意味着出版业将全面、彻底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时代。出版社拿什么去竞争?勿庸置疑只能是好书,精品书。书是由人做出来的,要出好书就得有好的编辑。有无一支过硬的编辑队伍,特别是一批战斗在一线、能打硬仗的责任编辑,是出版社参与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刘佳 《出版参考》2017,(9):75-76
一个新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至少要经历三年的时间去磨炼.好编辑要有踏下心来做书的定力和不断求知的欲望,并非一蹴而就.做书时碰到问题是常见不过的事,找选题、找作者、找画者可能是最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感到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7.
胡郁林 《出版参考》2007,(6X):23-23
俗话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要干好编辑工作,除具备编辑基本的文字功底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相似文献   

8.
《出版经济》2004,(11):33-33
一本平庸的书和一本好书之间的差别,或者好书与极优秀的书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编辑过程的直接结果。编辑的指导对保持作者思路的连贯性以及生产高品质的图书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有经验的编辑的帮助,手稿常常达不到要求,对图书的质量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经过好编辑的指点帮助的图书能真正闪光。  相似文献   

9.
图书宣传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否成功,最后都要落实到图书的终端效益上,即要看书出版后能不能受到读者的认可,能不能在图书市场上有好的营销业绩.而营销离不开图书宣传.一般来说,图书宣传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必定会大大推动图书的营销.尤其是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酒不怕巷子深"已时过境迁,相反,好酒也要大声吆喝,好书也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10.
编校合力的魅力编校合力的魅力在哪里?答案就是,可以使好书脱颖而出。好书就是内容好、编校质量好、装帧印制好的书。现代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依靠作者、编辑、校对、装帧设计者和排印者的通力合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出书质量。就图书的语言文字质...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底气     
有同志问我:"你一直在为编辑说话,到底编辑好不好当?"我说:"编辑好当,也难当.如果仅满足于做一个'上靠作者,下靠校对'的'二传手',编辑的确'好当';如果要做一个底气足、有作为的编辑,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历来的观点认为,编辑没有专业,而是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的杂家。近些年来,也有人提出,编辑应当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成为某一领域或学科的专家,朝学者化的方向迈进。持编辑是杂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在工作中,要接触各个学科,涉及各种门类,如果知识面十分狭窄,就会出现寸步难行或动辄得咎的局面,造成重大失误,甚至闹出笑话。持“编辑应是专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只有杂博知识,专业不精通,无法揣摩自己手头上的书稿的科学价值,无法审读书稿,充其量只是一个熟练的文字匠,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编辑。两种意见各有道  相似文献   

13.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国外最早的科技期刊只需一个编辑即可圆满地进行编辑出版,该编辑负责接收稿件、选择审稿专家、决断是否采用等全面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学科不断细分,致使任何一个编辑都很难掌握一本期刊所包含的各个学科的知识,于是科技期刊社便选聘相关学科的专家辅助编辑工作,这就形成了早期的编委会。现在,几乎所有的期刊社都有自己的编委会,其编委依编辑人员的不同情况以及期刊所涉及专业学科的不同情况,分别以不同形式发挥着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其中,也有个别编委会只是个名誉机构,不为期刊社做任何工作。  相似文献   

15.
跟年长一些的编辑们聊天的时候,经常听他们说起“编辑青春岁月”,有时候莫名地羡慕:没有码洋或者看稿字数的任务,没有绩效考核,没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法)天天追着,就是看稿子,把稿子看好,看精致了,天长日久,圈里圈外,都竖一大拇指——那是一个大编辑,成就感满满.那时候出书很单纯,只要出好书就好了.而“好书”在那个时候,定义也不像今天这么复杂,或有史料,或有学术梳理,或有观点,或有益于身心,或有文学、审美之价值,等等,大抵是清晰的.今日则大不同,书不仅要有以上的基本价值,还要有好的营销和创意.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和新闻稿件、新闻线索打交道。编辑要安排版面,哪篇稿子做头条,哪个新闻应突出,哪条要配篇言论,哪条放报尾就行,所有稿子摆到面前,上版前心中必须有数。那么作为编辑,他是凭什么做出决定的呢?当然要凭稿件本身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而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判定,每个编辑却是不尽相同的,这里面就有编辑对新闻的分量掂量得是否准确的问题。记者也是如此,得到线索或采访前后,一般心中要有一个初步的判定,这样的内容适合写消息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不仅是一种技术性工作,更是一种艺术性工作.创造性永远是编辑艺术的生命.要做好编辑工作,不仅应该掌握编辑工作的具体方法,还应该掌握编辑艺术.掌握了编辑艺术的编辑工作者,不仅能按规范化的编辑程序、编辑工作方法来进行编辑工作,而且会调动他整个的社会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全部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来创造性地进行编辑工作.这样,编辑出来的书,才会有独创性.审读加工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图书美创造和传播的根本条件,换句话说,没有图书审读加工的流程美,就难以产生美的图书,更不能实现图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题、组稿、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主要部分.最初做编辑工作的,可能会觉得它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当初就有这个感觉.所以,开始时一定要打破神秘感,去掉畏难情绪.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讲,选题、组稿、审稿工作,是每一个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做的.选题,就是你想出版什么题目的书;组稿,就是你要谁写这个题目的书;审稿,就是你对这本书满意不满意,怎样才满意.所以,它并不困难,并不神秘,人人能做.  相似文献   

19.
当编辑记者,一定要学会读书。尤其是年轻同志,不可一日不读书。但读哪些书,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阳春三月,是读书的好季节。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求教《红旗》杂志副总编辑马仲扬同志。马仲扬说,关于读书,前人积累了丰富经验,唐诗中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文章也做过许多。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一个好的编辑、记者,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读书多,视野开阔,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强,写报道、改文章就得心应手。遇到复杂的情况也不会迷失方向。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年轻同  相似文献   

20.
“推荐好书还须好文章” ,这是41年前茅盾同志为我编辑的《多读好书》书籍宣传小册子写的“代发刊词”的题目。茅盾同志在这篇短文中提出 :“推荐好书 ,是一件好事” ,“怎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好效果呢?第一 ,必须做到这里所推荐的好书是真正的好书 ;第二 ,还必须做到这里的推荐文章也是好文章 ,也就是说 ,真能扼要地、分析地推荐一本好书 ,而不是广告式的赞扬 ,也不是‘盲人摸象’式的估价。”他又说 :“写书评 ,实在不是轻而易举的 ,不但要有眼光 ,也要有学问 ,我盼望这里的推荐文章都能够既有眼光、也有学问。”接着对如何做好这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