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厂拌热再生中RAP及其掺配比例、再生混合料配合比、沥青砼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再生处置处治技术,从再生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再生路面等级及再生设备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不同再生方法的适用条件.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和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从0%增加到100%,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均逐渐降低,但再生骨料掺量为30%时,再生混凝土强度大于空白试件。当再生粗骨料100%替代天然骨料时,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提高而抗压强度降低,且粉煤灰掺量为20%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较小。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沥青路面热再生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提出了运用路面热再生技术的意义,介绍了相关技术方法、特点和不同的适用情况.其中重点对热再生的关键技术--现场热再生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践证明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能实现路面快速、机械化维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32)
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再生技术是将老旧路面进行加热、铣刨、复拌、重铺过程的新工艺新技术,这种技术大量节省了原材料及运输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路面是热的不良导体,造成热风循环方式热再生在深度层面加热不够均匀。本文设计一种路面进行耙松装置,安装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再生机组上,经耙松让热量更容易进入路面深层,实现较均匀的加热,同时实现更加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如今使用再生剂是恢复路面原始性能的唯一方法。但直接在路面应用再生剂本身具有很多缺点,比如穿透性差、污染环境、短时间内影响交通以及减少路面抗滑性等。应用在沥青再生技术方面的微胶囊法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方法。这些微胶囊能够破裂然后流出油状再生剂液体进入微小的裂缝进而自我修复老化的沥青。重点介绍含有再生剂的微胶囊的应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空白混凝土、掺粉煤灰混凝土及掺纳米SiO2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硫酸盐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纳米SiO2对路面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现场热再生工程的具体施工,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过程中须着重注意的事项及重要性,对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是一项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的路面预养护技术,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主要施工环节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邝青梅 《科技风》2014,(7):164+171-164,171
以南方某高速公路工程滑模摊铺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为例,阐述滑模摊铺路面掺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为今后滑模摊铺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配率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的影响,本次通过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真空饱水冻融循环后劈裂试验对不同旧料掺配率与再生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残劈裂强度、动稳定度和弯拉应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旧料掺配率的增大,稳定度变大,其他指标变化很小;随着旧料掺配率的提高,浸水马歇尔残留劈裂强度和残留稳定度都逐渐减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均符合规范的规定,随着旧料掺配率的增大,动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呈单驼峰状,在掺配率为40%时,其值最大;随着旧料掺配率的增加,弯拉应变逐渐减小,低温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制SW-1生物质再生剂,选用高速公路中上面层铣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并研究了自制SW-1再生剂对不同RAP掺配率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能规范要求。RAP的掺加在提高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的同时会使其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产生劣化。  相似文献   

12.
以掺加粉煤灰、硅灰、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矿物掺合料为改性措施,制备C25、C30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和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圆柱体试件,直径(100±1)mm,高度(50±2)mm;分别通过快速氯离子(Cl-)迁移系数法(RCM法)测定无外荷载作用下40 d Cl-渗透系数,研究了不同改性措施下再生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未经改性处理的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差于普通混凝土,Cl-扩散系数相差较大;随着强度等级提高,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均不同程度提高;粉煤灰和硅粉以1∶1的比例掺入再生混凝土,改性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较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仍低于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在掺入粉煤灰和硅粉的前提下,在0%~1.0%范围内,掺加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后,改性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较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有较大程度提高,且高于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在此范围内,随着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改性再生混凝土Cl-渗透系数不断降低;在掺入粉煤灰和硅粉的前提下,在0%~1.0%范围内,掺加聚丙烯纤维效果优于钢纤维。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抗滑性能、舒适、低噪音及施工与养护方便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接受,因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已成为高等级公路路面铺装的主要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结构和自然因素及行车的影响,特别是日趋严重的超载车辆的影响,致使路面早期破坏现象严重。在养护工作中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随时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治,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品质,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1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概念现在常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有现场冷再生…  相似文献   

14.
以掺加粉煤灰、硅灰、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矿物掺合料为改性措施,制备C25、C30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和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圆柱体试件,直径(100±1)mm,高度(50±2)mm;分别通过快速氯离子(Cl-)迁移系数法(RCM法)测定无外荷载作用下40天Cl-渗透系数,研究了不同改性措施下再生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未经改性处理的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差于普通混凝土,Cl-扩散系数相差较大;随着强度等级提高,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均不同程度提高;粉煤灰和硅粉以1∶1的比例掺入再生混凝土,改性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较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仍低于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在掺入粉煤灰和硅粉的前提下,在0%~1.0%范围内,掺加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后,改性再生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较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有较大程度提高,且高于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在此范围内,随着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改性再生混凝土Cl-渗透系数不断降低;在掺入粉煤灰和硅粉的前提下,在0%~1.0%范围内,掺加聚丙烯纤维效果优于钢纤维。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一种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维修技术,它主要是将废旧沥青路面经过破除、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和新集料按一定比例拌合成新混合料,这种新混合料具有一定的路用性能,能够将其重新铺筑路面。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就地热再生技术,主要从质量、费用、工期以及环保四方面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掺加比例及施工工艺,对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镁石纤维掺加到水泥混凝土中,制备出一种新型混凝土路面材料,并设计合适的水镁石纤维混凝土路面配合比,使之更好的应用于路面工程。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以下简称《规范》)本试验路段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沥青的再生技术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半刚性基层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路面结构刚度渐变的思想,柔性基层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考虑到沥青类冷再生混合料材料性质特征,有必要对沥青类冷再生混合料疲劳特性进行研究,从而提供基于再生材料疲劳特性的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碎石化是一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处治技术,在国外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利用专用破碎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打碎、压稳后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加铺层的反射裂缝问题,而且具有经济、实用和高效的特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再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及碎石化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条件、施工设备、施工要点等。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21)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中,通常会运用到现场热再生技术,这种技术首先是利用再生机械装置对现场旧的沥青路面进行加热及软化,其次在根据一定的比例,把沥青混合物添加到其中,并对其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在一起。最后根据铺装设计要求,对路面进行压实,进而提升再生路面的整体性能。本篇文章主要是对高速公路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展现该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