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相似文献   

2.
史群 《成才之路》2013,(12):68-6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按照老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自以为是的灌输。课堂需要改革,教学需要热情,让我们一起来点燃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让他们快乐成才吧!一、改革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一、语文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处在兴奋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王江 《成才之路》2011,(4):30-30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教学所要花费的工夫主要应在“点燃”头脑这个“火把”上,而不是在注满“头脑”这个“容器”上。“点燃火把”的火种来自兴趣,而兴趣的打火石就是学生自己。学生,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更需要以兴趣做引导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热情,成为课堂的“主体”,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发现、发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的学习活动,不是毫无热情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就是情感的交流。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态度确实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制约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发挥情感效应 提高阅读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情感交流效应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阅读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而是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相似文献   

8.
正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尤为如此。常言道:"文以情动人"。哪一篇课文不饱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以适当的方法,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要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任何一种情感都具有信息和调节功能。积极的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情感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易秋雁 《教师》2008,(24):78-78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任课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外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里的"心灵接触"说出了现代教学论的本质,指导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于是,我一改过去"镇压式"班级管理模式,微笑面对学生,营造爱的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严爱优生,厚爱"后进生",用爱来赢得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而这种交流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思想品德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能促进教学秩序稳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倾注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他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出共鸣,  相似文献   

16.
王福盛 《考试周刊》2011,(11):39-39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语文尤其如此。现代社会提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向日葵,顾名思义,应是喜欢阳光的。汉乐府的《长歌行》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司马光亦有诗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而课堂提问是最直接的师生心灵接触的一种形式,它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陈玲 《地理教育》2013,(6):27-2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可见,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以,地理课堂应是地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交往过程中,心与心沟通的场所,教师需十分用心地去关注学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就是说情感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可以促使人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感知、思维产生倾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